“家•春秋”入选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中国十大记录片推动者”
2016年12月15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重量级环节“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论坛”上,由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发起、主办,敦和慈善公益基金、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被大会推选为“中国十大记录片推动者”。同期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的还有中宣部学习出版社、CCTV电影频道,良友文化基金、江苏卫视等,项目执行总监渠馨一女士受邀在论坛发言,并向与会者详细了介绍了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另外,家•春秋东山研习营(与良友记录共同举办)学员王嘉琳、李幸导演的《莼谣》,青年导演冯程鹏的《狗日子》、香港城市大学周红豆的《放下》共同获得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读懂中国”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环节的提名,最终《狗日子》获最佳长片奖,《放下》获得最佳短片奖。
“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发起人崔永元先生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也寄来VCR表示祝贺;他不仅自己热衷口述历史的研究和实践,而且一直倡导能有更多人能参与到口述历史的记录当中,他认为“口述历史给我们留下一个千百年后,还可以和先人温馨对话的机会”。
“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及其单个作品能在国内纪录片产业脉动风向标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国内外专家和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与赞赏,项目执行总监渠馨一既感惊喜,又不觉得意外。她介绍说,“家•春秋”既是一个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类公益项目,旨在于唤起公众对口述历史的关注,唤醒更多力量参与到口述历史实践领域。通过参与口述历史的采集、培训和传播,让更多年轻人抢救自己身边的历史记忆,主动传承家族记忆,传递家族情感。也许,正是有这样的初衷和行动力,打动了广州纪录片节的评委们。
(家春秋项目执行总监(右六)渠馨一女士代表上台领奖)
据悉,前两季“家•春已覆盖35个城市,吸引了167所大学,近1200名年轻人一起来做纪录片这件事情,沉淀下近300部作品,采集了上千位平凡人物的个体史,聚集了近50位口述史名家、纪录片导演参与到项目中来。目前“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已进入第3季的学员拍摄阶段,并即将发起“一起来做口述史”的主题大众征集和寻找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口述历史资源平台,项目主办方希望有更多人和组织、机构参与到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的公益事业中,以社会的力量推动项目朝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通过三季的积累,收获了丰富的题材、记录了各式各样的普通人的经历。从南到北, 记录下一个体最真实的战争记忆,祖辈温暖的尘世故事,故乡的清晰背影,传承千年却即将消失的手艺,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个与前人温馨对话的机会。项目一直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被200多家媒体持续报道,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香港商报、台湾旺报、澎湃新闻曾深度跟踪报道。
主办方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当代历史的收集记录,包括西南联大、知青、抗美援朝等口述历史专业采集;同时为了推动民间参与历史记录,先后启动针对年轻群体的“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以及面向社会全体的“微•光”口述历史计划,并逐步搭建口述历史资源平台。2016年开始,永源基金会在口述历史领域,将向社会所有致力于或有兴趣口述历史收集、研究、传播的机构、团队,全面开放公益平台,为从事口述历史的有志者提供全资源平台的支持和协助,也希望有意者可以和永源基金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