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来非营利机构还能用投资做慈善!

导语

       2013年,盖茨基金会曾对一家小型生物科技企业投资500万美金,以支持后者开展针对罕见疾病药品的研发。此后短短两年半时间里,Anacor的市值从两亿激增至45亿美元。盖茨基金会最近售出手中绝大部分Anacor股票后,获利8000万美元,投资回报率竟高达17倍!目前,这家企业已经被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

       消息一出,不禁有网友感叹:到底是比尔·盖茨,连做慈善都能“这么赚钱”!“赚钱”当然不是盖茨基金会的目的,但其在公益性投资方面所做出的尝试,不仅证明了让市场为穷人服务是可能的,更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拓展和改进旨在实现公益使命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只有不断挑战人们对于慈善的固有看法,慈善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传统观念中,慈善往往意味着不包含任何附加条件的赠予。然而,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慈善组织开始尝试将一些在商业领域中已颇为成熟的金融工具应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出了以“项目相关投资”(PRI, Program-related Investments)为代表的诸多新型慈善运作机制,不仅显著提升了公益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也促使人们从根本上反思“慈善”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盖茨基金会近年来通过“项目相关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公益使命的尝试,正是上述社会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盖茨基金会拿出4亿美元,尝试通过附加特殊条件的投资来推动市场机制和民间力量为贫困、健康和教育问题提供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如今,盖茨基金会的项目相关投资规模已逾15亿美元、涉及项目多达47个。有些项目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超额回报、也有些项目暴露出这类投资可能存在的局限。分析盖茨基金会在这些公益投资方面的新尝试,无疑能够深刻拓展我们对于慈善的理解。

为穷人投资:来自孟加拉国的故事

       孟加拉国有近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侨汇是许多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所有曾为出国“穷游”专门做过功课的人都知道,跨国汇款的手续费往往令人咋舌。对于许多要将微薄积蓄汇回家乡养老扶幼的孟加拉劳工来说,省下一分汇款费用,就意味着能让留守家人的生活稍加宽裕。

       不仅如此,孟加拉国七成以上人口生活在缺乏金融服务机构的农村,银行账户覆盖率还不到该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话句话说,即便愿意支付高额汇款费用,大部分孟加拉劳工依然无法将辛苦挣得的血汗钱送到家人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名为bKash的公益性金融服务公司注意到近七成孟加拉人拥有手机,于是据此研发出了一套基于移动电信网络的现金交易系统。这套系统的实质,是将每个边远地区的小卖部变成一台提款机,通过让现金在社区内部流动起来而降低远程汇款成本。可是,只有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这套系统的运营成本才能真正降低,开发者们为边远地区低收入人群持续提供汇款和支付服务的初衷才能落到实处。

       拓展用户网络自然需要极大的投入。不仅如此,在bKash系统惠及大多数人以前,亏损几乎不可避免。这些因素都使传统投资者对bKash望而却步。为帮助bKash跨过上述门槛,盖茨基金会于2014年向bKash投资1100万美金。依靠这笔投资,bKash从零开始,在三年时间内建立起了涵盖十余万商户、两千万人口的支付网络。如今,在这个支付网络上,月均交易频次超过七千万笔,周转资金规模超过一亿美元。

▲ 孟加拉国客户通过bKash以社区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分享到了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带来的成果。

       然而,与传统投资者不同,盖茨基金会在向bKash提供资金时,并不以回报率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却格外注重考察投资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具体来说,盖茨基金会之所以向bKash投资,是希望孟加拉国广大贫困人口能够享受便捷、廉价与安全的金融服务,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盖茨基金会的投资并不是无条件的:只要基金会持有bKash股份,就会在董事会内部确保该机构将针对贫困人口的小额信贷作为首要业务。也正是因此,即便在bKash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对每个用户每天转账和每月交易的额度有着严格的限制。

项目相关投资:探寻公益逻辑和逐利逻辑的兼容可能

       盖茨基金会对于bKash的投资,是一笔典型的公益性投资。公益性投资的概念肇始于上个世纪中后期。一般认为,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69年在国会针对税收改革法案所举行的听证会上,首次陈述了使用投资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税法改革法案正式正确使用了“项目相关投资”的概念。此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美国和欧洲一些公益基金会对将商业投资手段与企业管理方式引入慈善领域展开了探索与尝试。新世纪以来,针对公益性投资的研究与实践都出现了显著增长;但是,直到近几年,随着盖茨基金会等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型慈善组织正式将项目相关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公益行动模式,公益性投资才真正得以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项目相关投资兼有投资与慈善的一些特点,但又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与慈善行为。项目相关投资的首要目标并非获取利润,而在于推动被投资机构为投资方所关心的特定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产品和行动。同时,项目相关投资并不单纯为慈善活动提供资金和补贴,而旨在帮助被投资机构尽早实现“自我造血”,从而确保慈善使命的持续性。不仅如此,项目相关投资虽然目的性强,但一般不直接针对政府或政策,而是试图通过市场机制来动员各种力量朝着公益目标共同努力。

       项目相关投资的核心要义,在于利用慈善资金克服市场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可能出现的失灵,从而通过强化——而非削弱或者替代——市场机制的方式持续推进慈善使命。在现实中,针对弱势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存在交易成本高、边际利润低和不确定性强等问题,难以吸引到商业投资。不过,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能够迈过最初的发展门槛,就像bKash案例所展示的那样,就很可能通过规模效益显著降低成本,从而为自身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回报。如果像盖茨基金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能够帮助更多像bKash这样的企业渡过最初的难关,更多弱势社会成员就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持续享受更优质的活动;而当像bKash这样的企业能够“自我造血”后,公益投资者就可以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同样具有前景和潜力的项目上去。

▲  bKash在孟加拉国拥有超过100个代理商。(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项目相关投资虽然不同于传统商业投资,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投资行为。因此,项目相关投资者不仅会使用许多成熟的投资手段,也会利用投资者所具有的优势来推进自身所关心的议题。当然,如同所有其他投资行为一样,项目相关投资也有成本和风险。例如,当盖茨基金会为投资对象提供低息贷款和资金担保时,他们往往会收取远比市场费率低廉的利息和佣金,而他们贷款和担保的对象则往往具有比市场平均水平更高的风险。盖茨基金会进行公益性投资决策时,也会将对于投资成本和风险的估算纳入考虑,以确保相关投资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就许多人头脑中对慈善行为的固有印象而言,项目相关投资带来的最大冲击,可能在于针对营利性企业股份的投资。那么,公益逻辑和逐利逻辑之间的张力是否真的不可调和呢?盖茨基金会的实践证明:二者之间的兼容程度或许比人们的想象要高。例如,所有盖茨基金会的项目相关投资都附带明确的公益条件,包括要求投资对象承诺以低廉的价格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对于像bKash这样接受过公益性投资的企业而言,只要能不断发展,就意味着能让更多贫困人口不断受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传统的慈善行动者相比,公益性投资者拥有更强的雄心壮志。盖茨基金会项目相关投资业务前负责人朱莉·桑德兰坦言,她的团队对于那些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项目和模式不感兴趣。公益投资人不仅希望解决具体问题,更注重慈善的长效机制。因此,项目相关投资虽然不以回报为目的,但投资人对项目的损益程度往往非常关心,而且有时还会利用投资人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干预能力,为投资对象的健康持续成长保驾护航。

不以赔赚论英雄:盖茨基金会公益性投资尝试的启示

       盖茨基金会旗下一些项目相关投资的回报率,足以让绝大部分商业基金经理汗颜。2013年,盖茨基金会以在纳斯达克板块收购股票的方式,向一家名为Anacor的小型生物科技企业投资五百万美金,以支持后者开展针对罕见疾病药品的研发。此后,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Anacor的市值从两亿激增至45亿美元。当盖茨基金会在2015年售出其手中的绝大部分Anacor股票时,投资回报率竟高达17倍!

       然而,在桑德兰看来,这些收益不过是锦上添花,并非基金会最初决定向Anacor投资的原因。盖茨基金会作为一个慈善组织,不仅要将上述投资的全部收益用于其他公益项目,而且其公益性投资从不以获取利润作为首要出发点。

       事实上,盖茨基金会所进行的不少项目相关投资,虽然从账面上看略有亏损,但依然发挥了基金会所希望实现的社会影响。例如,2012年,盖茨基金会向以研发新型免疫方法为主要业务的Genocea公司投资五百万美元,用以支持其开展针对T淋巴细胞的研究。2015年,Genocea上市后,盖茨基金会售出了手中的所有股份,收回了470万美元的资金。虽然盖茨基金会的这笔投资在账面上亏损了30万美元,但依据投资协议,Genocea公司必须将相关研发成果廉价供应给贫困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盖茨基金会以30万美元的低成本,激发了一连串影响深远的公益链式反应,而这是同样额度的捐款和补贴等传统慈善投入所根本无法达成的。

▲ T淋巴细胞

       当然,盖茨基金会的公益性投资尝试也遇到过挫折。例如,该基金会针对营利性企业的第一笔项目相关投资,就因基金会的公益逻辑与投资接受企业的成长模式存在冲突,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基金会慈善使命的实现程度。可见,项目相关投资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当投资者的公益逻辑与投资对象的发展模式存在共同点时,公益性投资才能成为慈善的利器。

       正如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苏珊·德斯蒙德-赫尔曼所言,通过项目相关投资与私人部门展开公益合作的新尝试,有时候能帮助像盖茨基金会这样的慈善组织拓展使命,有时候则不能,但慈善组织有必要掌握这些新工具。如今,盖茨基金会在强化对项目相关投资筛选力度的同时,依然在许多领域继续使用捐赠和补贴等相对传统的慈善方式为公益活动提供资金,而包括惠康信托在内的许多其他大型慈善基金会,也同样开始尝试多管齐下地推进公益使命。

       盖茨基金会在公益性投资方面所做出的尝试,不仅证明了让市场为穷人服务是可能的,更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拓展和改进旨在实现公益使命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只有不断挑战人们对于慈善的固有看法,慈善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本文作者陶郁博士,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高级讲师,政见(CNPolitics.org)观察员。

【参考资料】

Bank, D. Eds. (2016). Making Markets Work for the Poor: How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Uses Program-Related Investments. Standard: Stanford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nd Civil Society.

赵萌,《慈善金融 :欧美公益风险投资的含义、历史与现状》,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4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非营利  非营利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原来  原来词条  机构  机构词条  投资  投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