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众筹募捐”规则是时候“进化”了

       由于患脑瘤,中山大学32岁女教师袁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接受治疗。入院后为抢救妻子,她的丈夫谢先生曾经在轻松筹网站募集了30余万元。随后,男子却在网络上遭来骂名,而募集的善款账户也因为存在争议被强行关停。(8月21日《南方都市报》)

 

 

       网络改变了世界,同样也改变了公益慈善。然而,网络直捐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提升募捐效率的同时,争议与质疑也随之而生。这些争议直指募捐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善款使用的正当性——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经不起检验,都会对公益慈善形成伤害,最终会透支社会对公益慈善的信任。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调查显示,62.4%的受访者担忧在网络募捐中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的确,众筹善款,还处在野蛮生长状态,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要求募捐募捐该遵循什么样的程序,由谁来进行,以及善款如何使用、谁来监督等等,都缺少清晰的法则和行为边界,而且没有中止争议的客观标准。在操作过程中,缺少了权威第三方的审查、把关与监督,限于捐与受双方,始终都避免不了公信的怀疑。

 

 

       以个案为例,女教师患脑癌的确不幸,但是患病并不是求助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有充分的医疗保障以及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能够自己负担的,基于常理不宜向社会转嫁,被救济不是无限的权利。其次,筹款多少才合理,至少在众筹时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和募捐限额,绝不是大而化之、多多益善。该众筹募捐被强行关停,根子上是募捐的目的受到怀疑。这与今年2月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欲众筹500万到美国治疗白血病,所受到的质疑如出一辙。

       时至今日,“众筹慈善” 规则也该同步进化了。《慈善法》保留了个人通过网络求助的权利,不过,具体到立法是“不禁止”个人求助,即不反对也不鼓励,定位于民事关系上的赠予,因而没有明确的规则设计,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救助的“众筹慈善”不需要规则。相反,对于求助与救助而言,需要在信任上找到契合点,只有确切的规则才能维系效果与秩序的平衡。一方面,应推动《慈善法》的配套立法,确立个人求助网络募捐的规则,并逐步把个人求助引入慈善组织募捐范畴;另一方面,网络求助规则应自我完善,尤其是轻松筹之类的平台,完全可以基于慈善的基本伦理,对求助者信息发布的格式、求助者应当说明的情况、应当作出的承诺作出规范,以保障捐赠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这样逐步修漏补缺,即可形成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办法。

 

 

文章转载自公益慈善论坛

实习编辑:王劭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募捐  募捐词条  进化  进化词条  规则  规则词条  时候  时候词条  
公益

 专家建议虚假环评应责任终身追究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时间“关门”之际,多位环保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放开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信息统一公开平台,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