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周健|没有钱怎么做善事

       问:周老师,我在一个公益组织上班,这两年经常会在腾讯的“乐捐”平台上发起一些劝募,按照单位要求,这些募款的信息我会发朋友圈,甚至偶尔私信一些半生不熟的朋友拉他们捐钱。几乎每次我都会得到一些人回应:做善事是有钱人的事情,自己温饱还没有解决,那有能力做善事。面对这些言语,我常常被弄得无言以对,只能以”嘿嘿”收场。我经常在想是不是人穷、没有钱就不能做善事?穷人没有钱又应该怎么行善?求回答。

       答:中国式慈善的很多乱象是被“逼捐”逼出来的,一种是行政“逼捐”,单位摊派直接从工资里扣,一种是道德“逼捐”,一张嘴说捐款就放网上,让你迫于社会舆论掏腰包,没有人管捐钱的人是不是心甘情愿。我一朋友,曾经热衷于在网上捐款救助一些生病的小孩,每次捐过钱就会增加很多粉丝,别认为是人气旺盛,增加的粉丝大多是缺钱看医生的“病人”。不论他发什么帖子,这些病人都在后面跟评论说:“小爱大德”,只要帮助一丁点就行了。

 

       你在朋友圈估计也快成跟评论说“小爱大德”的人了。中国式的“逼捐”,一方面“逼”得一些人行慈悲要穿马甲;一方面“逼”得公益组织的人去找“钱多缺爱”的人化缘。我不知道你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不过,他们的条件怎么也差不到”穷人“的地步。按照世界银行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的人才算“穷人”的标准,我估计你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属于穷人的,很简单,穷人的收入根本支付不了智能手机的电话费,哪里还会上微信、玩朋友圈。

 

       在我看来,除开世界银行定义的“穷人”,人就应该分为两类,有慈悲心和没有慈悲心的人。我不相信所有的人都生而慈悲,全世界的孕期检查,并没有规定胎儿要经过慈悲基因测试才能出生。特别是文革期间成长的中国人,出生后并没有接受过多少爱的教育,甚至还批判过人道主义,长大后就自然缺少慈悲。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慈善组织应该寻找的劝募对象,遇上大灾大难组织还会直接从他们的工资里“逼捐”,弄得他们心疼肝疼的。你说,他们要平时遇上你这没有组织背景的募捐,自然会粗暴拒绝或给你吃个“软钉子”。行善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情,总找这些不心甘情愿的人劝募, 遇到挫折就在所难免。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人间处处充满爱,那是宣传不是现实,有些人捐款、参加志愿服务只是遵循惯例,要那么走一遭。也许有些人最初是充满爱心参与,后来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真心行善的人由此失望,而本来不想行善的人就喜出望外,因为他们找到了堂而皇之不行善的理由。正常情况下,他们说不捐款,不奉献,会让别人鄙视,郭美美恰是他们的大救星。是的,很多说自己“穷”不愿意捐款的人都是这种心态,他们自身本来就缺乏爱与责任,对于子女他们也是这么要求,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是“我要自己过得好”,我不要别人来帮助我,我也不会去帮别人。

 

       对于这种内心没有意愿捐款、行善的人,你却希望自己成为耶稣引导他们走向慈悲,很荒唐不是吗?而且,你还写信给我,认为能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认为自己有责任找到“穷人”参与慈善的方式。我告诉你,心怀慈悲的人无论贫困与富有慈悲都与他们同在,自私自利的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是一毛不拔。

 

       你要确定自己劝募是不是就想和这种人死磕了?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内心平和、胸怀慈悲的人存在?其实,人做很多事情都从绝望开始寻找新的希望,对于这种人,你不要再去隔三差五地找他们筹款,反而需要经常给他们展示慈善公益轻松快乐的一面,也许你们就会有主动和被动的转换。

 

       有慈悲心的人,无论贫富都知道怎么做善事,装穷的人永远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我有这么一个朋友,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慈善公益项目,还经常嘲笑我做公益是穷人去抢富人的业务。现在,她在美国的社区做义工,教孩子们的中文,所有授课所得都捐赠给了社区基金会。她告诉我,刚带孩子到美国上中学的时候,孤儿寡母在异国举目无亲,是社区的志愿者主动上门给他提供各种无偿的帮助,现在她必须这么做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慈善公益起步于信任,你要相信,一个人即便贫困,如果愿意行善积德,也有自己的办法,而不用谁去指手画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在北京九道弯社区,有一个老太太八十五岁,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在“三点半”做志愿者不能看孩子,只能帮助整理整理图书,不过我每个可以每个月捐50块,我退休工资不高,只有一千多块。

 

       在四川什邡,我还见过一个没有退休工资的农村老太太,她为了去贫困地区参加一次扶贫物资发放,每天去小作坊装木耳瓶,装一瓶赚五分钱,用了半年时间,她攒够了几百元车费,去了一次贵州。

 

       慈悲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方法,心动就会行动,不用我们去教别人该怎么做。

 

       作者介绍:

 

       周  健  曾用名才让多吉,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公共政策与公益评论专栏作家。有十年以上的公益项目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规划和管理经验,是慈善公益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慈善公益领域的资深践行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健|没有钱怎么做善事  周健  周健词条  善事  善事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公益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与前景

  主讲人:贾西津评议人:杨柏溆 郭于宽 徐家良 毛寿龙 张曙光茅于轼:贾老师是天则所的老伙伴,和我们有很长时间的合作,贾老师对中国的公民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