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村之友:互联网公益如何助力乡村复兴?

       近年来,农村经济伴着新农村建设的凯歌大步昂首前进,然而因大众对古村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上“千镇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和原住民的流失,古村的衰败和消亡接踵而至,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曾提及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如今,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仅有2555个。

(图片源自网络)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微薄。据基金会中心网显示,我国目前古村保护类公益项目仅有9个。不过,以保护活化古村为初衷的公益组织——“古村之友”却让我们看到公益组织用“互联网+公益”模式保护古村的良好效果。

古村历程

       古村之友是一个以古村与乡土文化保护为基,以乡村全面复兴、乡土社会长治久安为终极目标的公益组织,是目前古村镇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枢纽组织。古村之友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

古村之友发展历程)

       阶段一:建立志愿者网络,拢聚全国古村保护同道人

       2014年11月,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在保护“梅州围龙屋”事件后正式发起。创立之初,其重点在于观念的输出与倡导。古村之友运用互联网,结合线下走村接见的方式,呼吁倡导各方人士加入古村保护队列,建成全国古村落保护监督网络。古村之友成立仅半年,团队已覆盖30个省份1000支志愿者队伍,拢聚成四五万人的古村保护志愿者团队,形成稳固的“心愿共同体”。

       阶段二:取得合法身份,打造公益产品服务

       2015年后半年,古村之友开始走上正轨,着力进行古村保护、古村活化、古村复兴等公益产品服务和宏观建设。在此期间,其参与发起了河南马固村“中原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召开了首届全国古村大会并成立了深圳市众志古村保护与发展基金会,该基金会于2016年12月被深圳市民政局认定为慈善组织,并取得2016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成立了“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总部,取得合法身份、开通了古村救援通道、古村创客支持中心。

       阶段三:推广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助力乡村全面复兴

       这一阶段,古村之友不再停留于保护、活化古村层面,而是积极探索和实践古村保护良性发展的新路径,将助力乡村全面复兴、乡土社会长治久安,作为最终目标。为此,古村之友陆续推出“互联网公益PPP模式”,后发展为“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启动新乡贤工程、建立公益集群,探索出新乡贤的义利事业生态系统模式。

       至此,古村之友发展目标日渐清晰。“新乡贤”工程启动后,古村之友在网络平台推出200余个创业项目支持推动“新乡贤”创业,参与人数近10万,直接撬动2亿新乡贤创业资产。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互助合作的PNPP模式显现了互联网公益的巨大潜能。

(新乡贤的义利事业生态系统)

 

古村运营

 

       古村之友自创立以来发展犹如燎原之势,古村之友得以迅速壮大,与其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有莫大关系。

 

       开放的组织架构

 

       结合互联网模式下的现代公益组织体系的特点,古村之友的组织建设思想“开放甚至允许失控”。古村之友的组织架构设计为引擎组织、自组织和松散志愿者三层体系。古村之友的组织发展规划在于强化引擎组织,推动自组织脱离,指数化感染松散志愿者。

 

       引擎组织以提供思想和模式研发以及行动动员为主要任务,现有20余人的规模,团队相对稳定;

 

       自组织在全国有近1000个自组织核心,由自组织核心在思想和模式的带动下独立发展;

 

       松散志愿者以具有共同心愿为特征,规模较大,人数超过数十万。

 

       激励机制

 

       古村之友没有统一的激励机制。其基于共同心愿和价值观的组织建设,更强调自我激励和自组织内部激励。通过运行规则形成社会威望和资源规律产生自我激励,同时通过在规则体系内的自我动力释放,来寻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丰厚的组织资源

 

       心愿共同体的建设和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的推广,为古村之友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丰厚资源与资金。比如,除了与政府合作外,古村之友与多家社企达成合作,以品牌入股的形式进行古村民宿、古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商业化运营。近期推出的新乡贤公益创业大赛、新乡贤工程建设、山东扶贫创客公益大赛等新乡贤工程也为古村之友吸引了数千万社会资金。

 

       汤敏说,古村之友的核心资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和参与模式的最大化,而社会改良的根本保障正是通过社会共建共享形成的长久互助体系。

 

       到目前为止,古村之友在学术、北大校友、长江商学院、媒体、文创设计等各个领域基本完成资源整合。

 

       重视行业知识共享

 

       通过开展演讲,出版学术著作,模型开源以及召开电视、网络公开分享会,共享行业知识与成果。同时为古村之友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领导者也是关键

 

       参与过公益组织管理的人可能多少有个感觉,就是一个公益组织的生命力与其领导者或发起者有莫大的关系。古村之友亦不例外。古村之友发起人汤敏,现就读长江商学院EMBA,毕业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景观专业。作为古村之友的操盘人,汤敏的战略思路、个人能力等都是其带领古村之友在短短3年内取得斐然成绩的基础和关键。

 

       古村创新

 

       “创新的根源来自对事物认识的格局”,创始人汤敏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创新时说,“古村之友要求所有同事以回应人类终极心愿为出发点,努力打破格局的天花板,形成思想体系,并由思想体系来指导模式与产品开发以及组织体系的创新布局。”经过近3年的摸索,古村之友提出了“心愿共同体”理论和“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旨在为乡村复兴的历史性难题找到解决方案。

 

       创新理论——心愿共同体

 

       企业中有一个词叫“利益共同体”,即让创业者和守业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古村之友将其改良为“心愿共同体”。创始人汤敏认为,未来的人群连接方式将是基于共同心愿的自由人的联合。在古村之友,各界人士因共同对古村的关爱,形成了古村之友的“心愿共同体”。

 

       “心愿共同体”理论为传统的公益组织运营方式带来了诸多转变。

 

       首先,将施助受助关系转变成共同体互助。人们在心愿共同体的集合下,开展助人,同时形成自助,在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中,结交到志同道合者并延伸出更多的合作交流。

 

       其次,依托互联网的公益心愿共同体能促使现实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改良路径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改良。线上完成公益组织的影响力传播、社群资源整合,线下完成资源编队和互助体系建设,一条互联网公益生态体系的自生长道路由此形成。

 

       最后,心愿共同体带来的另一大转变是,将公益人的公益追求拓展至全社会的心愿。互联网凝聚着最大的人群基数,虽然大家彼此陌生,但出于“趋利”的天性,人们会产生做好事的内生动力并付诸行动,以此影响更多的人,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共同情感的链接。

 

       此外,互联网构建起的“新大陆”使传统线下复杂困难的传播问题变得简单而便利。一个公益人的公益追求由互联网成倍放大直至扩大成整个社会的共同心愿,逐渐成为了现实。

 

       创新模式:互联网公益PNPP

 

       互联网公益PNPP(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古村之友在探索解决乡村全面复兴根本性问题上提出解决方式。根据古村之友的解释,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筹款平台,由专业枢纽组织完成社群搭建和资源搭接,充分打通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互助合作的渠道,实现领捐、引捐、配捐、物捐、智捐五捐合一,成倍扩大资金使用效能,从而形成政府、市场、社会长效合作机制的模式。

 

       该模式意图为全面解决乡村复兴问题找到根本道路。“解决古村文化与乡村全面复兴的根本路径,唯有社会共建共享”,汤敏说。目前,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成为国家改良社会的普遍范式,当前已在山东、山西等省试点运行。

互联网公益PNPP模型

 

       如何建立推广这一模式的专业人才组织?古村之推出了“新乡贤”工程。

 

       古村之友将新乡贤定位为具有以贤为主的品格特征,同时具备带领乡亲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初衷和能力一群人。

 

       古村之友开始在已有的成员里发掘这样的人群,古村之友认为判断是否具备“贤”的潜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是否有为乡村做公益的决心和恒心。古村之友使用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激励和帮助潜在的“新乡贤”在修祠堂、修书院、修家谱、活化非遗、复兴手工艺、复兴老字号、复兴民俗节事七个领域开展公益事业。通过这些公益活动,一方面考验新乡贤的品格,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社会公信力和号召力,以承担起更大复兴乡村的使命。

 

       目前,古村之友已选拔帮助了近150名新乡贤成长,联合募集资金超过500万元,初步解决乡村复兴的人才问题。

 

       心愿共同体理论和互联网公益PNPP已经成为古村之友的开源理论与模式,心愿共同体是身份认同的模式,互联网公益PNPP是业务开展的模式。“这些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改良的参与方和成果的受益方最大范围的惠及,目前这一模式在新乡贤工程、好家风工程中均有很好表现,并不断推广到其他公共议题”,汤敏说。

 

古村愿景

 

       公益不是简单的献爱心、做善事,而应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公民行为。古村之友的目标不是“小慈为善”,而在于“大慈为政”。即对公共政策改良,以推动更多社会资源运用新的模式来回应社会改良窗口期的要求。

 

       为实现组织发展愿景,古村之友首先将继续带领创新,形成“创新新大陆”,在可自我生长的新大陆里做强增量,进而改变现有存量和路径惯性。其次是最大限度地连接和整合一切可以共同行动的力量,用模式的共赢与安全,让更多人普惠。可以说,古村之友未来的发展重点不在于组织自身的体量与规模,而在于思想和模型的开源普惠程度。

 

       在这条站在互联网风口倡导社会各方共建共享、互助共赢,从而探索社会改良新途径的道路上,古村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合理控制项目风险,让更多公益相关方有安全感地参与进来。同时,古村之友还需要通过规则化和标准化将思想和模式成果固定成一定时期的经验,这需要通过试点来总结提升,也需要更多人才共同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季怡雯. 古村之友汤敏:互联网公益PNPP,撬动两亿社会资本的秘诀

        https://mp.weixin.qq.com/s/Ack-CA07eV3DIsBBrKwAHg.

       [2]汤敏. 新乡贤工程具有怎样的时代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eYWR0qWpCqCmexjwJkvgyA.

       [3]蓝广雨, 黎宇琳. NGO聚粉+社企式扩张,“古村之友”能解中国古村之困吗?

       http://www.sohu.com/a/116416544_465387.

       [4]张以勋. 新时期下,公益的新担当、新理念与新模式

       http://www.shizheba.com/show/zcggxaiv.html.

       [5]车茂立. 汤敏:完整的人格,诗意的人生

       http://news.pkusz.edu.cn/article-146-55.htm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村  古村词条  之友  之友词条  助力  助力词条  复兴  复兴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