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旅行就是义工旅行?

       现代公益旅行,集合了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公益服务元素,“6+1”主菜构成了公益旅行这道大餐,可以说,没有爱心行动或志愿服务的旅行不足以谈论公益旅行公益旅行voluntourism,由志愿者volunteer与旅游tourism组合而成,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公益旅行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帮助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等状况。笔者认为,公益旅行需要志愿者(义工)的积极参与,但公益旅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义工旅行公益旅行不只是义工单方面自我满足的个人行为,更应包括关爱帮扶、环境保护、资源集聚与爱心传播等多方面内容,否则容易以偏概全,过于肤浅。

 

 

       通过曾从事旅游业10多年实践经验,结合转型后多年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心得和公益旅行运作,笔者对比公益旅行与义工旅行的差异,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构成主体和行为模式的不同。

 

       在我国,义工旅行目前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尤其是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等,侧重义工个人旅行收获和心灵感悟,当中不少是个人或小组行为,同时这与“打工换宿”的性质行为有明显区分。

 

       而公益旅行则以社会各年龄段、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为来源目标(尤其是亲子教育),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团,在游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途中合理开展志愿服务(亦可联合当地志愿者共同服务),并引导参与者(从旅游者切换为志愿者)适当捐赠服务对象所需的学习或生活物资,以志愿服务对象改善为先,兼顾参与者个人收获。公益旅行更多是集结团队爱心力量,让旅行者在志愿服务的公益行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从而传播社会爱心。需要指出的是,公益旅行不是免费旅行,而是在旅行中加入公益服务元素。

 

 

       第二, 持续性和目标性的不同。

 

       义工旅行一般在某地短暂停留,短则1天,长则数月,对于当地环境或服务对象的改善会带来短期效应,弊端是一旦离开容易恢复原有旧模样,只剩义工(志愿者)回家后残存的“美好”记忆,另外也达到部分义工自我满足的目标。公益旅行可以借用不同参与者的规模优势,在不同时段开展公益旅行团,接力为目标地区的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与慈善行动,将公益旅行的服务时间最大化地延伸。此外,还可利用每次公益旅行团出发,汇集社会资源,输送到目的地,由参与者转交给服务对象及当地公益组织实现资源再分配,同时也为整个旅程的志愿导游服务提供实践机会。使得公益旅行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良性循环,既在目的地享受旅游观光的同时,又给当地带来真正有效并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旅游扶贫”也需要科学安排长效机制,避免出现“只旅游不扶贫或活动式扶贫”等不良现象。

 

 

       由广州数名热心志愿者注册成立的“广东行益”,从2016年初伊始,通过社会化运作,持续组团到韶关、肇庆(四会)、阳江(阳春)、南海(西樵)、广州(增城)等省内各地进行公益旅行实践,500多人次的旅游志愿者接力,为敬老院、福利院、山区小学、乡村图书馆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等带去持续爱心力量,更成立了两个植树基地,每年春季分别组织单位公司和亲子家庭提供植树活动协助,同时培育了两届近60名志愿者导游队伍(G30),为志愿导游成长提供公益土壤,创新志愿者参与服务途径。

 

 

       义工旅行可以发展成为公益旅行公益旅行包括但不限于义工旅行,它不是每年一至二次的山区助学式旅游团活动,也不是义工“深度自由行”或间隔年的情景剧。公益旅行将是传统旅游产业之外,异军突起的新现象,它也将是常规短暂式集结之外的志愿服务新类型。

 

       让公益丰富旅行的生活,让旅行增添公益的味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旅行就是义工旅行?  旅行  旅行词条  义工  义工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