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率先构建起了“大数据”化的互联互通体系。在这场不可抗拒的时代变革中,慈善行业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定位和坐标,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互联互通找到了新的视角和机遇。新媒体的融入开启了慈善行业的新篇章,在新受众的吸引、新典型的挖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数据改变时代浪潮,聚合“善行”
“以点带面,以面取点”,大数据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设自上而下的善行聚合,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参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改变空洞说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网络,事半功倍的形成有计划的参与格局。
(一)什么是大数据?
简而言之,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将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样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将有效信息汇聚、共享,进行关联分析,并且从中发现新亮点、创造新价值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的结果能让我们率先发声、率先起步,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理性分析。
(二)大数据的慈善价值内涵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借鉴新媒体视野下的“大数据”理念,聚合建立“善行义举”大数据,精选出社会各个阶层受众的正能量“楷模”,全面整合,实现互联互通,着力营造出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最美人物”典型事例传扬传承是文明的积淀,是一种文化认同,更是一种精神记忆,一种情感纽带,其价值观将成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当代价值视野看,“时代楷模”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包容谦逊的思维方式,则既贴近时代慈善行业要求,又符合慈善大环境发展实际,是传播和滋养仁爱之心和核心价值的生动载体,是社会风气的最小细胞,是民风和国风的辐射延伸,也是人们价值观形成和成长的重要起到和最终落点。
生活中,主要依靠身边好人、凡人善举的及时发现报道,但要将“善行义举”遍布街头巷尾,则需要源头信息的整合创新。大数据的慈善价值内涵再次具有了先天互通优势。地方慈善机构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域的信息员网络,让身边的慈善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协助新媒体做后续跟踪报道。另一方面应该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将最美故事和形象进行大数据整理,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大数据的梳理放大慈善号召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新媒体创造宣传机遇,锁定“焦点”
年轻人是慈善文化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特别是引起年轻人的参与,将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新媒体锁定焦点
如何打造既能方便普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口口相传、创新潮流的慈善载体是新时代慈善业做出应变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新媒体在这个风口渐渐映入眼帘,比如微型公众号的做法就极具时尚感和科技感,锁定了现代人群的生活焦点,便于阅读点赞,能够一键转发,还能抓拍晒朋友圈,互动参与性极强。
(二)新媒体创造机遇
通过新媒体,慈善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将发现美接上了地气。全社会全方位、立体式、互动式的宣传,每天发现和推送身边的“最美”,极好的回避了“假、大、空”,便于形成大众的自我感悟。新媒体搭建起了社会间交流、监督的平台,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和创新。开展“最美随手拍”、“最美微征集”等活动也是新媒体背景下的新机遇,吸引更多的微友关注、推送、点赞,并同步以数据进行实时输出,能够形成道德建设的叠加效应,有效释放各个角落的善意。
以新方法用好新阵地,以新方法吸引新人群,做好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的慈善践行工作转型。吸引群众,发动群众,于其坚持慈善事业“主体为民、参与靠民、宣传育民”的老生常谈,不如通过新媒体让慈善事业设计的更加生动具体、充满活力,激起广泛参与的自觉和条件。
三、制度化共育核心价值,推动“发展”
塑造主流慈善导向,需要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道德养成与社会氛围建立,如今《慈善法》的出台也为这一点打了强心剂。通过新媒体的社会监督,让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赋予互通发展的特点。用微观载体,通过不同家庭中的一个个有鲜活生命力、人情味的故事或者情感经历,形成一种善行善举的微观缩影和具体表现,形成一个连锁效应,将正能量不断放大和传递。同时,也是创新践行核心价值落细、落小、落实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善心无垠
怀慈心、行善举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诸子百家,即流传着“仁者爱人”、“上善如水”、“兼爱非攻”等慈爱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全社会关爱他人、守望相助的氛围益发深入人心,慈善事业也在无垠的爱心中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这些都和新媒体带来的慈善事业互通互联。密不可分,渊源颇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地区的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了6600万,每年能为社会提供的善行超过3亿小时,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据,在这个数据上再更精细的规范自己、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感人他人,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
(二)善行有矩
放眼望去,现代慈善事业与传统的慈善事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矩互通。现代慈善组织整体比较稚嫩,很多人是凭借一份善心,一腔热血投入进来,但是对国家的政策、行业规律亟需有序互通;加之有些地区相关的慈善立法不完善,或者慈善立法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无法做到行为规范。
随着更多细则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新媒体的介入和协作,有利于大众仁爱胸怀更为广阔,各界的慈善义举更为踊跃,慈善事业将推动核心价值内化为个体认知:诸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温良恭俭让”的五种传统美德、“忠孝勇恭廉”的五种高尚品格,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经典思想等,都被每个人赋予不同的解读和欣欣向上的生命力,能在新媒体环境中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做细,入脑入心。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慈善互通互联发展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我们仍需要借助新媒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新媒体做为慈善互通的有利高地,将持续抓住慈善互通发展不动摇、不改变,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挖掘崇高道德模范、慈善义举,鼓励大众争当慈善先锋,发挥更大的作用!
链接:
作者张军文(知名公益达人“志愿哥”)系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师,公益慈善学院热点观察员,广州青年作家,广州资深志愿者领袖,现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部长,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余小时,从事公益事业长达10多年;公开发表公益文章100多篇,主要代表作品有《“志愿哥”谈志愿者工作系列》、《被忽略的平凡和伟大》、《志愿者,不以爱的名义》、《做一个兼职公益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谢谢,你不再是一名志愿者》、《志愿者,最简单的善良》等等,多篇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公益中国等门户网站刊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