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返乡社工如何推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

 

       母亲,

       让我为你插一条柳枝,

       记得到时,

       让柳絮纷飞到每一个游子的心里,

       告诉他,记得回到你的怀抱里,

       告诉他,我们等他回来栖息,

       告诉他,希望仍在你手里。

 

       这首名为《家乡》诗歌的选段,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与盼望。诗歌的作者是我们这期的分享匠匠,来自鲁甸顺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张娥(小娥妹)。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返乡社工”,是什么促使她爬出大山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山里?是什么机缘与力量让她放弃原来的专业,选择做一名社工?是什么信念让她在农村社工服务中从迷茫走向坚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分享。

 

       择

       情怀满满回乡时

       我是个家乡情怀比较重的姑娘,喜欢写诗,喜欢这片土地,曾经觉得自己有能力让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过得更好,但随着服务的深入开展,每当老乡面对疾病、死亡等困境时,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太少,心中充满无力感和负能量,一度想过要逃离,直到自身遭遇车祸,才幡然醒悟,原来生命有着太多的无常,我要做点即便下一刻死去此刻也不会后悔的事!守望乡村是我的使命,我需要肩负起来!

       以下三首诗道出我返乡后的三个阶段,从情怀,到迷茫,到重拾信念!

 

 

       建

       守护乡村是大家的事

       我开始埋头在村里做事情时也在思考:乡村是谁的乡村?乡村的发展要依靠谁?我在乡村发展中能够做什么?我逐渐明白:村民才是村庄发展的主体,守望乡村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我们和村民一起的共舞!即让村民们自发、主动参与村庄事务。接下来我将以以下框架,为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将村民们动员起来一起共舞的。

 

 

       舞曲一:建立社区关系

       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关系建立的深度直接决定乡村工作的推进程度。乡村工作其实就是做群众工作,而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建立“关系”。那要如何跟村民建立关系呢,我要跟大家分享我的四个锦囊妙计:

 

       | 驻村

       成为村庄的一份子,让我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与村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时甚至不用刻意经营,只要正常参与村庄迎生送死、春种秋收等事就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当我在帐篷区时,曾有一位丧子的母亲因做了节育复通手术,再次得以生育,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按照村里的习俗买了红糖鸡蛋去看望,还参与到准备满月酒的队伍里,一边跟着捡菜洗碗一边跟大姐们聊天,后来大姐们都成了我们的得力伙伴、活动的骨干。跟村民最好的关系就是建立起村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成为村庄的一份子。

 

       | 服务

       从儿童服务开始逐步到特定群体服务。老乡要求我们专门为孩子们开展课业辅导工作,他们没办法辅导孩子但又迫切希望有人可以帮忙,我们恰好可以做这一点。孩子们放学回到村里,就抱着作业来工作站写。因为接触到孩子慢慢进入他们的家庭,延展出一些妇女、老人的服务。现在,当我们活动缺空间村民就腾给我们、缺桌椅板凳村民就凑给我们、志愿者没住处村民就义务招待我们。

 

       | 走访

       走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社工很多时间都需要扎在社区里,跟村民从拉家常到谈家庭规划再到村庄发展,无所不谈。同时走访是带有目的性的,但又不能让被访者觉得刻意、突兀,跟着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家庭里面,获取更多、更准确信息。最主要的是,走访多了村民就愿意与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 做农

       参与农事,更能明白村民所想。做农村工作一定要参与农事,最好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因这份爱你会坚守,因着这份懂你更能同理,不会随意去评判村民,或因他们为10块钱争吵时而感到不可理喻,因为知道10块钱=20斤土豆=一个月的食用盐。当我们真正懂得他们跟土地的关系时,同理的力量才会发挥到极致。

 

 

       舞曲二:唤起参与意识

       村庄发展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我们的村民觉醒了,能够主动站起来奋斗、站出来承担,我们的村庄才会有希望。届时不用社会组织来协助做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村民们自己有能力去获取相应的社会资源,获得家乡更好的发展。这里也有三个小锦囊分享给大家:

 

       | 聚焦议题讨论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上,在走访、焦点小组和各种活动里借助特定的环境引出村庄的公共议题,如:在结婚喜宴中探讨婆媳关系,在葬礼帮忙时聊孝顺与养老话题,在帮忙农收时聊土地与生计等,通常是非正式但又聚焦的,让村民们感到随性、没有压迫感。引导村民在其中做反思和检视,在不断思考中,意识慢慢崛起。

 

       | 外出培训学习

       让老乡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在抽离繁杂村庄事务的环境中再去反观和审视。有一次组织老乡到一个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培训,村民们看到他们的山林草地都可以很好地用来做拓展,就展开了对我们村庄资源的盘点,说起某片松林可以圈起来养鸡,那个大水塘可以改进浇灌土地,大山的清秀可以让城里人来体验呼吸…因为这样的刺激,村民们会更有意识地去观察我们村落的风险和优势。

 

       | 顾及不同群体

       不管是走访还是活动,都要照顾到老人、孩子、妇女等不同群体。在召开村民大会时,特别强调不同群体的参与,村民大会是真正参与村庄事务的体现。宁愿多花时间也要充分听取不同人群的意见,我们也会鼓励并以要求的方式让总坐在后边的妇女发言。因为对不同群体的重视,能够让村民更愿意参与到村庄的事务中,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妇女,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舞曲三:共绘发展蓝图

       当我们的一部分村民开始动起来后,就会影响和带动其他的村民。为了让村民有持续的动力参与村庄事务,一定要让他们找到发自内心的原动力,知道因为什么而去努力,此刻需要与其共绘一幅蓝图,指引前进道路。在这个部分,我有三个锦囊跟大家分享:

 

       | 捕捉点滴认同,共同发现优势

       这是一个长期引导和强化的过程,尤其需要外力的协助。让村民主动去发现村庄地理人文之美,增强对村庄的认同感,不过需要长期引导,尤其是外力协助,当有人总去夸赞他们的农作物好吃、人情味浓时,村民们就会重新去品尝家乡特产,更加友善的处理关系,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并积极帮助社工落地。如:提议要搞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如跳舞、村民聚餐等,后来真的组织了跳舞活动,村民们大晚上还冒着寒风也要聚到一起来玩。村民村庄多一点认同感就多一份努力。

 

       | 召开村民大会,一起献智献力

       区别于以往自上而下、上传下达的村庄会议模式,我们希望村民大会是一个可以让村民们充分自由表达意见与建议的村庄议事平台。在社区基础比较扎实时,我们就开始组织村民大会。如共同讨论村庄发展的限制因素时,大家都提出要先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时我们就联动社会资源,组织村民来修水窖。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在讨论中充分碰撞,看见构想,共同为村庄发展献智献力。

 

       | 促进居民反思,展望理想生活

       我们常常会问村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村庄,最开始时他们说不上来,在反复询问中,他们开始去思考了,他们每个人要的不一样但几乎都有充足的物质保障部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继续追问:能为这份“想要”做点什么,启发大家思考行动的方向,有村民说打工,有村民说教育投资,还有村民说踏踏实实好好种地……相信当他们开始反思与盼望时,就已经是行动的开始。

 

 

       顾

       本节总结

       主持匠匠-康进对本次分享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 关注农村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经历了急剧扩张与发展,而乡村却在经历精英流失和乡村社会凋敝。作为以推动公平正义、关照社会弱势自诩的社会工作者,不应漠视农村正在经历的痛苦。希望这次分享可以带动更多人投身农村、投身家乡的社会服务。

 

       | 重视本土

       在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方法中,地区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相较于社会计划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它最强调社区中人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同时不像另两种强调专家权威或集体抗争,因而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强。本次的分享突出表现在对社区中“人”的重视,不遗余力地激发当地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凝聚力,通过协作来回应社区需求——这正是地区发展模式的核心。另外,还要重视从本土知识中吸收养分,把群众路线精神的延续到现代服务中:

       驻村、走访、服务、一起干农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外出培训,激发意识——走出去,请进来

       召开村民大会,共绘发展蓝图——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

 

       | 创造未来

       一个地区社会工作的形态,是当地政社环境、职业脉络、实务情境三者互动而来的。我们的社会工作要国际化,除了要学习借鉴西方的理论,更要在实践中秉持批判反思的态度,结合本土情境吸收转化,这样才能对理论做出修正、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工作样貌,才能与国际对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工  社工词条  返乡  返乡词条  村庄  村庄词条  村民  村民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公益

 打工子弟校被迫关闭 800余名学...

因校舍被认定不安全,租赁合同到期后,出租方拒绝续租,昨日,位于海淀区海淀乡树村的打工子弟学校绿园小学被迫关闭,校内800余名学生面临失学。对此,海淀乡文化服务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