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手撑家——2017年家政工影像计划与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届时有上百幅全国各地展现家政工丰富多彩的摄影作品展出。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清晨五点半,何明英已经准时在四号线始发站天宫院候车了。随着人流,她挤进第一班从大兴开往市区的地铁。
由于长期患有风湿,何明英的腿脚不好,所以她每次都排在最前面,这样车门一开,她准能抢到座位。
何明英和丈夫住在一起,在搭乘地铁之前,她还需要先坐一辆20分钟的公交车。在地铁上落座后,何明英会从书包里摸出半个玉米或者一个鸡蛋,通常这是她的早餐。
早饭简单,三分钟就可搞定,但何明英总是花费十分钟,因为从早上四点多起床,这是她唯一喘口气的悠闲时光。
在北京南站换乘14号线后,她就一路睡到将台路。七点,她准时出现在雇主家里。
这是何明英日常的上班之路。一路无话,也不会发生任何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路途中,唯一让何明英觉得有趣的事情,就是打开微信看看“鸿雁之家”家政姐妹群,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偶尔还可以捡到一两个小时工的活。
这一天,和何明英一起上班的还有一位摄影师,她叫黄喜悦。从2016年12月起,她就负责一个拍摄100只家政女工“手”的影像计划。
专业从事影像创作十年的黄喜悦,已经习惯了拿着机器到处跑,不过大多数时候,她拍摄的都是每天穿着华丽服饰的艺人。而从“百手撑家”计划开始,她把镜头对准这个城市最基层的劳动女性:她们从事着照料城市家庭的工作。
作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之一,黄喜悦六年前就创作过家政工影像系列纪录短片,对北京家政女工的境遇充满理解。
她说,百手代表一个群体,在北京有40-60万家政工,可是她们的故事却鲜少人知道,即使是媒体有报道,也是比较负面的消息;百手又和白手起家谐音,很多家政大姐都是凭这双劳动的手进入到城市雇主家庭,一方面养活家人,另一方面也支持到城市千千万万的家庭照料。她们的声音和故事理应得到尊重。
百手撑家影像计划和艺术节是面向全国2600万家政女工的活动,通过拍摄或者征集100只家政工劳动之手的创意,唤起公众对家政劳动价值的认同和尊重。并通过举办家政工为主体的艺术节,让社会了解劳动妇女的故事和价值。
济南17路公交:连着雇主和家政工
大涧沟是济南市中区近郊的一个村子,全村有10000多人,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村里大多数村民都从事着和城区发展相关的工作。而随着家庭照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做家政成了这个近郊村的主要就业途径,据说村里有2000多人都干过这一行。
高小云从小就生活在大涧沟,年轻的时候喜欢到处闯荡,搞过运输,卖过砖瓦,还修过公路。十几年前,村里有一条公交线17路,把大涧沟和济南市区紧紧连起来。2003年,高小云开始跟着第一批外出的姐妹干起了家政。
今年50多岁的她,已经做家政十多年了。她说,干这一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时间灵活,还可以照顾家里。她的老伴身体不好,干不了什么重活,家里全靠她料理。
高小云有一双儿女,女儿早早嫁人,她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家里一家老小做好早饭,就赶最早的一班17路进城干活。
8点赶到雇主家,在12点下班前,她要照顾雇主家两个老人吃过早饭和午饭,然后要备好晚饭,中间还要做好清洁,洗好衣服。由于干的是小时工的活,她必须做好时间统筹,在四个小时里一刻不停歇,把事情理得条条当当。
中午下班赶紧回家,一进门就要给刚生二胎的儿媳妇做好月子餐,还要给老伴做饭。一家人吃罢,洗刷完碗筷,差不多要三点了,她就开始里里外外拾掇清扫洗衣服。
有时候家里活不紧,她会偷空跑去隔壁村子80多岁的老母亲那里看看,给老人做点好吃的,洗洗衣服。
用高小云的话来说,她是一天到晚脚不着地,在娘家干完活都不得歇会,就要再赶回家给上小学的大孙子做晚饭,孩子今年10岁了,每天晚上六点半要去上课外辅导班。孙子吃罢,她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她儿子是17路公交司机,每天晚上11点才末班车下班,她总是等着和儿子一起吃晚饭。等全家人都睡了她才能踏实地躺上床,心里还盘算着第二天这几大家子吃什么,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一般已经过了午夜零点。
早上五点,她必须要打起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从北京去的摄影师莫力,第一天晚上就住在高小云家,她也见识到一位家政工一天的生活。
作为一个独立摄影师,莫力说她此前的拍摄对象大多数是男性。这么多年的创作经历让她发现,在农村和城市底层,劳动女性似乎是隐形的,几乎没有机会得到书写。
“她们像你的母亲,你的朋友,你的女儿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生活,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莫力说。“在整个拍摄中感受到,所谓的‘另外一群人’实际上是和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
她说:人的情感都是共通的,她在拍摄时没有标签化和夸张家政工。家政工大姐们都很朴实,对于拍摄很热情也很支持,跟她们在一起,心里感觉还挺踏实的。
莫力在大涧沟拍摄了10天,她每天住在不同大姐家里,和她们一起生活,一起聊天。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每次和大姐解释“百手撑家”这个影像计划的意义,大姐们不等她说,就感概:咱们家政姐妹撑起的不是一个家,是好几个家哪!
莫力有着近十年的影像拍摄经历,在她看来,和不同的人遇见,倾听对方表达,融入在彼此一小部分的生命中,是件很酷的事情。每次在拍摄中,她总是会被那些朴实而真实的生命故事打动。
3000万家政工:世界需要看见她们
我们都知道一个数字,中国有2600万的家政工,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2015年,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不难想象,中国家庭照料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家政服务业成为整个社会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坚实的力量。
“上有老下有小”,谁来照顾中国的未来?这将是中国社会长期需要面临的问题。将有更多的家政姐妹走进中国城市的家庭,而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改变传统观点,去理解和认识这样的职业,以及这样一个群体。
家政工主要以外来工女性为主,她们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场所,向家庭提供各类服务,满足家庭生活各种需求。
她们和所有的劳动者一样,用辛勤的双手努力工作,撑起自己的小家,也照料好雇主的家。
“百手撑家”影像计划拍摄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摄影师穿过拥挤的人群,去跟拍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济南不同城市的家政姐妹们,尽可能用冷静但饱含温柔的眼光,去贴身记录这些用双手努力生活的妇女。
迫于生计,她们不得不远离家人和家乡,投身到城市的家庭照料服务里。即使如此,她们也有着和你我一样的愿望:希望拥有体面平等的劳动,和幸福安定的生活。
“百手撑家——2017年家政工影像计划与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届时有上百幅全国各地展现家政工丰富多彩的摄影作品展出,也将有家政工自编自演的文艺表演。欢迎扫码关注相关活动信息。
艺术节时间:2017年11月25-26日
艺术节地点:798艺术区映画廊
主办机构: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合作机构:上海爱拍公益影像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阿姨大学
诚征各种赞助和支持!
联系方式:hongyanshequ@126.com、010-64775411
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hysocialwork
作者:梅若
妇女权利工作者,纪录片导演、剧场协作者、私董会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