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破冰基金:互联网众筹,找明星还是建社群?

       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的顾问,杨团老师,也是民间公益界一直特别钦佩的人物,她前两天组织了一个“互联网募捐如何走出野蛮生长”的蓝沙龙。

 

       我有幸去蹭与了这个讨论会,听到了好多富有冲击力的说法和证据。有好多数据证明了我此前的猜测,而更多的事实和观点,有时候则引发了我的震惊。

 

       比如,全国一年的募捐总额是一千多亿元,而互联网募捐不过才几十亿元,也就是只占百分之二左右。像我这样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互联网众筹的人,才发现,真正的资源富矿,远未被开发。如果一个人只会互联网众筹,固然在未来可能有一些大作为,而在当前,肯定仍旧会受困。

 

     再比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认为,公益组织开展互联网众筹,有点像中国的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每天面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因此,透明、持续播报就应当是常态。也因此,传统的“月捐”以获得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支持的想法就要改变,因为,只要你持续在各种众筹平台上发力,那么,就一直有可能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但这样的人群基数太庞大了,人家捐赠给你也未必一定想进你的社群。既然如此,在我看来,基于民间公益人个体的、持续与公众互动的众筹方式,可能将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合适的众筹方式。也就是说,以后的众筹,将不再是项目众筹,而是把每一个“公益行动者”当成项目的众筹。

 

       再比如,腾讯公司指出,其实商业公司找明星来帮助公益代言非常不易。因为明星一听是大公司找上门来,一定会用商业思维来对接,要这个配套要那个服务。而如果是公益组织在商业公司的平台上,自己去找明星来代言,可能就会容易一些。一些事实也支撑了这个想法,只要是真正有公益的需求,好多商业体都会快速给予支持。整个社会真的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全民公益的时代。

 

       再比如,关于当前的民间公益是尚未野蛮还是过于野蛮的问题,我是认为中国民间公益人太老实了,尚未真正爆发野性,因此,要做更多的服务,激发民间公益人的野蛮力。这样才可能把能量主体,引到前线、引到基层、引到草根,而不要再飘浮在云端和精英、殿堂。而杨团老师则认为,我们要一边野蛮,一边规范和文明,我们毕竟是公益行业,不能像经济行业那样先野蛮后文明,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

 

     当然,这个蓝沙龙的一致意见是,说来说去,民间公益当前最严重的问题仍旧是“公众发动不足”。只有所有的互联网平台(腾讯、新浪、支付宝、淘宝、京东、灵析、公益宝、轻松筹等)、基金会、草根组织、民间公益人共同努力,才可能真正把发动公众共同做公益这个业务做好。

 

       最后以北大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的一个观点来结束今天的行文。她说,民政部目前只认定十三家互联网募捐平台,这是束缚整个社会的积极性的。因为按照“慈善法”的规定,所有的慈善组织都将会获得公募权。而他们愿意与哪些服务平台合作,那是慈善组织自己的事。本着发动社会、服务公众的角度出发,应当鼓励和允许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备案成募捐平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破冰  破冰词条  社群  社群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基金  基金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