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国际NGO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下)

       随着NGO在国内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也意识到,NGO行业也不仅仅只适合做做志愿者或者是兼职,也能像金融、互联网或者其它行业一样成为一个可以认真考虑的事业选项,NGO和其它任何行业一样,也是专业又充满了发展前景。

 

       对于大多数期望在NGO领域工作的人来说,去国际NGO工作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际NGO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进入中国的,涉及教育、健康、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国际交流等领域。宽容的环境、国际化的视野,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事们交流,比起国内NGO,国际NGO的收入似乎更能与国际接轨。

 

       为此,中国发展简报特策划本文(分上、下两篇),采访多位在国际NGO的从业者,通过讲述,让读者了解在国际NGO究竟是怎么一种体验。

 

 文 丨 张欢 邹蕴 朱宇靖

 图 丨任广阔

 

                

D,某国际NGO培训经理,从业10年

 

 

     “我每一份工作都是为了寻找内心问题的答案,只是在找答案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就发现自己进入了一家国际NGO工作。”

 

        我很幸运从小到大在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方面都是自己较能做主。我出生的家庭就像一个NGO,保护着我的心灵,并带我一同对抗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对人的禁锢洗脑。这些也造成了在求学过程中,我和学校源源不断地起冲突:和老师拍桌子对吼、公开撕掉要求强制参加的无聊会议门票、要求老师同意自己在家自学等等。最终,我顺利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但过程实在如过山车般惊悚刺激。

   

       毕业后,我猜想外企是否真是有其宣传的那样世外桃源般宽松的工作环境,后来,我进入过两家一流的外企工作,虽然较体制内系统更人性化了一些,但我仍无法接受工作的日常就是绞尽脑汁帮企业盈利,每个人紧盯着一年年不断攀升的职位和薪水。这样的生活对我而言味如嚼蜡。

   

      更高的职位和更丰厚的薪水根本驱动不了我,也喂养不了我的内心。在商业社会的打拼,只让我想跳出商业资本塑造的一个消费者追求享乐的世界。所以,我登上飞机,企图去别处寻找信仰。

   

       我到过几个西方国家,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似乎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大家彼此尊重,和睦共处。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发现有些人自信膨胀、歧视偏见得厉害。在这些国家的国际NGO的捐款依然依靠着白种人的优越感,让人心急又无可奈何。当然,也有崇拜毛爷爷古来稀的嬉皮士们,依然精神矍铄地进行自己想要的社会变革,着实令人钦佩。

 

       之后我去了一个全球GDP垫底的B国生活了半年。这里最大的行业就是国际社会对当地的发展援助。在千疮百孔的首都,修得最漂亮的楼就是国际NGO的楼。每栋楼里都充满着从西方接受发展教育回来的精英,坐在电脑前思考和炮制着精美的报告,兜售着国外学来的话语和思想。而在乡下部落的生活却和这一切没有半毛钱关系。这里的人全然没有国家的概念,家庭制度和价值观念都沿袭的是祖祖辈辈的习俗。在部落里长大的孩子都是由几个爸爸和几个妈妈一起抚养带大。西方和本土精英们炮制的“发展”、“现代”的概念在这些村庄里惊不起一丝波澜。

   

       而生活在这些村落是最让我舒心的事情,内心平静如水,笑对人生,最穷的人其实往往过着最奢侈的生活。部落生活的宝贵回忆在我后来的人生中时不时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生活。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说实话,这些年我的确未曾过多考虑“职业选择”的问题,我每一份工作都是为了寻找内心问题的答案,只是在找答案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就发现自己进入了一家国际NGO工作

   

      我想这里面的原因并不难回答:首先,国际NGO有较强的透明度,很多资料和信息是对外分享的。加入一家富有经验的NGO也意味着你可以立刻联通多个国家上十年的工作经验;第二,国际NGO的自主度较高,尤其是团队人数较少的NGO更适合我这样性格的“刺头”;第三,可能保持自己的多视角批判性。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多元化的信息和培养多视角的思辨能力比较困难,而在国际NGO工作可以从国外同事或者机构内部获得不一样的观点和声音,更有助于个人能力发展和专业提升。

   

       但我也很警惕国内的国际NGO会不会变成我在B国家看到的“官僚系统”。依靠精英创造排斥性的权威话语,垄断资源,谋取私利,串通市场和商业,精英化运作,追求效率而损失公平等等。因此参与国际NGO只是开始,用行动去改造这些国际NGO,更是每一个追求更美好社会的青年人不得不为之奋斗的方向。

E,某国际NGO项目官员,从业2.5年

 

     “项目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发生,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可以搞定“本以为超出我能力”的事情。”

 

        我2015年从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第一份工作也就是现在这份工作——在一家NGO做政策倡导项目官员,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和大多同学一样参加了校招,拿到一家在北京的银行的offer。

 

       本打算就这样定下来,却突然收到之前投递的一个联合国实习生项目的Offer。可以深入了解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开展项目的,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于是我拿出三个月时间去实习。

 

       我实习的团队负责联合国在亚太地区的项目评估,即看项目的成效,是否实现既定目标,是否有效地帮助到受益人。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部门主管开展项目评估,包括在联合国的顾问库里寻找和指定与项目相匹配的评估专家等。

 

       我学的是公共政策,这段实习经历让我看到,公共政策专业与国际发展领域结合,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切实地帮助到基层社区的人,这样的事于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结束实习已经是6月,完成论文后我顺利毕业。我拒绝了银行的工作,开始找NGO领域的工作。做这样的决定,压力肯定是有的,也听到一些不理解的声音,但只是觉得,人难得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方向,不去尝试下以后可能会后悔吧。

 

       我在中国发展简报的招聘栏目看到了的招聘信息,选择申请它是因为这份工作的关注点与我硕士的研究方向很相关。

 

       目前我的工作重点是关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推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性金融、对外援助的相关政策及企业行为更可持续、负责任,进而可以切实的帮助到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社区。

 

       申请后我收到了面试通知,我经历过的面试不是大公司的那种多人群面,每次只有一个候选人。面试的侧重点根据不同岗位要求而有所不同的,比如我的职位更侧重于对项目的全盘考量,与合作伙伴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对国际发展领域的理解。

 

       谈到NGO的工作氛围,我个人觉得,许多安排人性化相对高一些。例如:在每日工作满8小时的前提下,有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可以选择8点上班、5点下班,也可以选择10点上班、7点下班。

 

       同时,我的机构也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相应设置了员工学习发展假期。再有就是更关注一些公共议题,机构层面也会关注性别平等,性少数方面的权益,整体的工作氛围会更加宽松、包容。

 

       在NGO工作仅仅凭借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作为一个项目官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因为每个项目开始的时间不同,项目周期也各不一样,我需要从项目的最初设计就开始参与进来,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有时需要同时跟进十几个项目

 

       我的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我的合作伙伴大都是业内资历很深的专家,我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这样大家才能可以更有效率地共同推进项目。这对刚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是有一定压力的,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我才开始在工作上得心应手。

 

       我的项目都是有关政策倡导的,这可能和传统的公益项目不太一样。很多公益项目可以在短期内看见成效和产出,但政策倡导项目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议题从来没有受到过关注,我们努力几年也只是把它推到被讨论的平台上,让政策制定者看见它们。

 

       但这不意味着这份工作没有新鲜感和意义。项目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发生,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可以搞定“本以为超出我能力”的事情,这种learning by doing的成长体验逐渐构建了我工作上的经验和自信,也驱使我在未来去做更有挑战的工作

 

 

F,某国际NGO项目人员,从业5年

 

 

      “现在的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相信坚持和努力能够带来改变。”

 

       我没想到自己能在NGO行业待到现在。

 

       刚毕业那会我本来打算读博,后来导师的身体出了状况就没读成。当时已经错过了几乎所有的校园招聘,刚好朋友说有一家NGO很适合我就介绍我去了。因为人事上的一些变动,我在那家机构待了1年多就离职了。后来我也尝试过非NGO的工作,不过最后还是辗转来到了现在的机构。

 

       无法继续做学术研究,我也希望能在工作中做一些调查和研究的工作。我的专业是社会学相关方面的,因此,比较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人。然而我所在机构的工作主要是做环境保护,所以我研究的直接对象从人变成了自然。虽然并不是我最理想的领域,不过还是在这里一干就是4年,或许还会有第二个4年,第三个4年。

 

       我非常喜欢机构里的工作氛围。同事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虽然不是专业的学术机构,但我们自认在严谨程度上并没有任何的偷工减料。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一个小细节,我们也会反复考察确认。同时,完成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数据也都会无偿提供给所有感兴趣的机构。

 

       一般来说,NGO从业者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了解各个维度的知识和信息,让自己变成一个既专又全面的人。因为我们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维度的事情,而是整个框架下的事情。所以尽管每个同事都是极好的教育背景出身,大家还是会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读书、充电以应付工作所带来的新挑战。非常难得的是,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知识,大家都非常主动地将自己所学和所知与他人分享讨论。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工作,每一天我都有所得。

 

       很多人可能会误解说国际NGO高大上、清闲又高薪。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记得有一年年末的时候,我和三个同学在一起聚会。其中两个在银行工作、另一个是公务员。我们四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有人提议说年终奖最多的人来买单。我坐在一旁默默地笑了,因为“年终奖”对我而言只是脑海中一个从未“变现”的词汇。

 

       但是,相比于国企或事业单位,相对“富裕”的年假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补偿。我们每年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度假和旅游。但同时带来的困扰可能是很难找到时间合适的旅伴。

 

       从本土NGO到国际NGO,我认为国际NGO的优势可能在于它的规模性更大、资金更稳定、资源更丰富。这样一方面它看问题可以有一个更全面、更全球性的视角,解决以点到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人才,并使议题在全世界各国都有联结的机会。

 

       然而无论是本土还是国际,对NGO从事领域没有真正热情的人是无法在行业干久的。5年前的那份NGO工作,我的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活下来的,只知道心里有一团火在烧、攒着一股劲儿,是抱着要对社会做贡献的心情一直坚持了下来。

 

       有时我也会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两年前,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不理解我的工作宣布与我绝交了。这件事情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在那之后,我更加认真反复拷问了自己的职业选择。而每一次的拷问结果,答案都是这是一份有意义、值得去做的工作。我并不后悔。

 

       作为NGO从业人员,我们更多时候可能接触的是社会不太完善的一面。接受的负面信息多了,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可以带来一些改变的时候,整个心态反而会越来越积极。比如现在的我,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相信坚持和努力能够带来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体验  体验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国际  国际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