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残联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的绘画空间,墙上持满患者的作品。(陈楚红/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2017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942.1万》)
据国务院残工委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开展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我国城乡16-59周岁持证残疾人就业率为45%。
虽然近年来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但就业层次较低、就业稳定性差的总体形势没有根本改变。
“他很少抱怨工作辛苦,时常和我说,他很喜欢这份工作,觉得现在自己能养活自己。”一名智力发育迟缓青年的母亲在写给广州利康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利康中心”)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没有做过面包店,要体验工作。”“那你喜欢这里吗?”“喜欢!”24岁的无声面包店店员王盼用微信打字回复南方周末。
“有机会,我一定要推荐一些残友来做这个项目,一起靠劳动来赚钱嘛!”女孩杨悦是京东大数据标注项目的一员。她这样形容现在的状态:“十分开心,每天都干劲儿十足。”
谈及如何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周娜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这样说道:“未来的社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只有人,而没有残疾。”
就业新契机“互联网+”
杨悦出生时因医疗事故脑部受创,导致右手和右腿偏瘫,几次找工作受挫让她越来越内向,她觉得找工作太难了。后来,杨悦妈妈带着她报名“京东微工”,她在2018年1月顺利通过考核和培训,成为京东大数据标注业务组的一员。
“京东微工”是京东采用人工智能辅助就业,旨为残疾人提供一份易得、稳定的收入。
“数据标注工作的门槛很低,残疾人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标注,标注数据的内容涵盖了文字、图片、语音等不同类型。”京东公益项目经理赵超介绍,“听障人士可以完成图片、文字的标注工作,肢体残疾者在我们看来跟健全人士完全一样,几乎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标注工作。”
据介绍,现在每天经杨悦标注的数据近3000条,已经与健全人处理量相当,而且正确率完全符合京东验收标准。
“我觉得,京东的大数据标注业务不仅像我一样的肢体残疾朋友能处理,其他残疾类别的朋友也是可以的。有机会,我一定要推荐一些残友来做这个项目,一起靠劳动来赚钱养活自己嘛!”杨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2017年3月,IFC1000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残疾人就业促进网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时代残疾人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研讨会上,发布了《互联网+时代残疾人就业领域十大趋势》:“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下,新工作、新领域、新岗位不断涌现,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遇。”
同一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石城川,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音技术与听障人士的需求进行结合。经过半年摸索,他开发了一款适合听障人士使用的App——“音书”,目前使用人数已过十万。
既然是创业,如何盈利成为一个生存性的问题。“除了满足个体需求外,智能配件的销售、针对企业级的听障人士无障碍解决方案都是我们目前在做的,”石城川告诉南方周末,“像不久前就为汇丰银行的听障员工培训提供了字幕速记系统服务。”
“很荣幸我们生活在一个AI的时代,有最好的技术可以使用,有最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去依赖,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在一次演讲中石城川这样说道,他的普通话听起来并不会与健听人有所不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残联”)发布的《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942.1万人,新增就业35.5万人。
其主要就业方式,除近半数(472.5万人)从事农业种养殖外,灵活就业人数为145.8万。
灵活就业通常也被定义为劳动关系松散且工资福利欠稳定的就业形式,其向社会提供的多为低门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相对而言收入也比较低。
“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残疾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正日益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中残联教育就业部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就残疾人而言,由于自身条件原因,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受到一定限制。加之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欠缺,使其能够从事的岗位层次较低。而这与就业门槛较低、进退方便、包容性大、时间地点不固定、就业机制灵活、对劳动者能力要求不是很高的灵活就业“不谋而合”,灵活就业也因此成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的主阵地。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就业层次较低、就业稳定性差的总体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歧视和侵犯残疾人就业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残疾人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拓宽。2017年青岛市首次面向残疾人定向招录公务员,在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中,设5个专供职位招录残疾人。而在此之前,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已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拿出适合残疾人的岗位专门招录残疾人,并有几十位残疾人通过专项招录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
“面向残疾人专项招录公务员,现在没有很具体的政策规定,还停留在提倡阶段。”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就培中心”)孔庆彪说,“在公务员招聘中需要打破一些原来的障碍。”
就业难原因多政策还是不够
“政策方面,支持还是不够”,孔庆彪说道,“由广州市残联起草的《残疾人就业辅助办法》已经形成文件正在走程序,乐观估计今年下半年将出台。”
“因为外面不好找工作,所以朋友告诉我说无声面包店不错。”无声的cake(一家专门招收听障员工的烘焙店)店员王盼用微信打字回复南方周末,“找工作一般朋友介绍的方式比较多”。在面包店,她的工作主要是用电脑下单。
在像王盼那样的年轻人中这并非个例,迫于学历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可供他们选择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加之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有限,多依赖熟人关系,相对安全地踏入社会。
除此之外,按比例就业这一政策也没能成为抛向他们的橄榄枝。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残疾人就业缺口高达69.1%,也折射出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按要求招收残疾人员工。
有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有些企业为了完成指标,会让残疾人将残疾证挂靠到该企业,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但残疾人本身并未实现真实就业。”
就现状而言,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低、人数少。集中就业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足,政策鼓励和引导作用不强。残疾人个体就业、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存在资金投入不够、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大、方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
从“七五”开始,我国通过制定国家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就业配套实施方案,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规划,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予以推进。“十二五”以来残疾人促进和就业保护政策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残疾人就业,各地也相应推出落地政策。
现行的《残疾人就业条例》由国务院发布,自2007年5月1日开始执行,该条例明确了残疾人就业促进和就业保护的基本思路,细化了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责任。
过去两年间,中残联配合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及时调整了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与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共同出台了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政策,与住房城乡建设、扶贫办和工青妇等15部门共同推出了扶持残疾人资助就业创业政策;与人力资源保障部共同印发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五年计划……
政策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成效?一份来自就培中心的数据显示:广州市每年新增就业目标是1500人,往年都在1500人-1600人之间,2017年增幅较大完成1956人。
“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今年要实施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保障金征收的新标准(《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促使一些企业尽快安排他们就业。在2017年4月残疾人就业年审的时候,我们已经预先给相关企业讲解了这个政策,促进了新增就业。”孔庆彪告诉南方周末。
但在多年负责残疾人就业及培训工作的孔庆彪眼中,成绩值得肯定,但政策方面,支持还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现在更多的是人力在努力,以后有了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的力度也会更大一些。”
多方合作齐发力赋能实现就业
“除去残疾人就业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落实监督等外部因素,残疾人自身的因素如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较差是主要障碍。但究其根源,还是社会对残疾和残疾人的认知。”周娜说道。
在她看来,未来的社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只有人,而没有残疾。这正成为当下推动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政策和现实趋势。
长期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吉林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董才生回顾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并指出:“残疾人就业政策2008年前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向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确保残疾人社会权利落实方向进发。”
进入20世纪以来,残疾模式(社会学概念)在发生着变化,从为捐赠物资和资金的慈善模式、康复治疗配备辅具的医疗模式、宣传减少歧视改造环境的社会模式,发展到赋权赋能提高自信倡导权利的人权模式。
而这种赋能需要政府、企业、NGO及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合作和创新成为实现途径。
“现在的培训都会和NGO、政府的培训机构有深度合作,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市场的特性,指定培训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合作伙伴。”孔庆彪告诉南方周末。
2015年利康中心成为广州市支持性就业项目的合作伙伴,而这一针对就业难度更大的心智障碍残疾人(包括: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自闭症)的培训,除了常规技能培训外,增加了环境适应性培训,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支持。政府通过购买NGO的特别服务,NGO带着指定的残疾人到一个企业一个岗位通过跟踪服务实现他在这个企业能稳定工作。
利康中心宣传栏上贴着一名智力发育迟缓青年的母亲的信《儿子,我为你骄傲》,她的儿子家家正是通过支持性就业项目成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员工。“当时我感觉到我的心头大石放下了一半,因为从那以后就有就业辅导员和我一起商量家家的事情了。”
谈及项目的细节,家家的就业辅导员李国斌如数家珍,并一直强调:“其实很多工作他们都是可以做好的!”
同时残联和企业的直接合作也在继续,残联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推选出残疾人并承担培训费用,企业则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岗位。
“残疾人就业岗位需要开发。”孔庆彪指出。“目前广州市残联正在和汇丰银行探讨怎样通过对客服岗位进行拆分,以适合聋哑人或视力残疾人,如后台资料整理、投诉分类等工作就是他们可以胜任的。”
岗位性培训也推动了残疾人招聘会模式的创新性转变,从综合性招聘会转变为专业化、专门岗位或行业招聘会,规模虽然下来了,但成功率却提高了。
除此之外,社会力量也加入其中,不少基金会开始支持为残疾人赋能的社会服务机构或相关项目。如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残疾人赋能增能,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2018年5月16日,致力于互联网社保业务的51社保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开展“最美传承”残疾人非遗传承就业培训项目。据悉,该项目第一期总预算300万元,涉及景泰蓝、古琴、青瓷、茶艺等在内10个非遗传承培训项目。残疾人学徒可通过非遗传承人或从业者的口传心授,深度掌握一项非遗传承知识技能,实现就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与如新集团联合推出了“集善如新创星计划”——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对中西部残疾人创业就业项目进行扶持。与京东合作的“集善工程-互联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已有超过200人参加了“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培训班,一百多人已通过该项目获得了收入。
“社会组织在集中社会资源,调查研究、探索模式、倡导政策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掘残疾人的潜能,通过残疾人创造无差别的社会价值去影响公众,使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周娜这样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家家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