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留守儿童:青春逆反期提前至小学五年级

       10月16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作为中国留守儿童帮扶领域重要的学术研究之一,从2015年“真探”、2016年“陪伴”、2017年“守护”,到今年 的主题——“牵绊”,白皮书发布会已走过四个年头。

 

       2018年白皮书调研自去年12月启动,历时9个月,调查范围覆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调样本总数达11126份。从“愉悦、平和、烦乱、迷茫”四个情绪主题,对留守儿童的状态进行了系统、持续的调研。

 

       16日上午,跨界交流的高峰论坛开启,围绕“理性、剖析、融合”等话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计划儿童项目、互联网公益新媒体、国企等各方代表,从不同角度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未来。

 

       论坛之后,全场嘉宾一起观看了留守儿童纪录片《正正的世界》,而在简短的午休期间,来宾们纷纷驻足留守儿童主题摄影展前,被照片中留守儿童当下最真实的状态吸引,这些作品是由“上学路上”邀请知名摄影师、记者所拍,反映了留守儿童独立生活的艰辛。

 

       下午,白皮书发布进入倒计时。开场由央广主持人苏扬、大铭、柳溪、卫东、青年演员胡辰每人朗读一段留守儿童所写的《我太爱那件礼物了》的作文,而这篇作文正是来自白皮书非虚构写作环节中的“叙事写作”项目,其目的为引导孩子回忆、重温与父母的幸福瞬间,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灵安全岛”。

       无论是纪录片、摄影展,还是“叙事写作”,这些留守儿童项目,一直坚持遵循理论依据,对孩子进行心灵帮扶。而这种“依据”正是此次发布会的重头戏:由2018年度研究报告的学术执行人、北师大教授李亦菲登台发布了“白皮书”,揭晓研究成果。

       据国家民政部的调查数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西南三个地区。三个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839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近92%。

       据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此次白皮书调查将留守儿童分为三种类型:

a、  “父母分离留守”(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都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b、“离父缺母留守”(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c、“离母缺父留守”(母亲外出务工,父亲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并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结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帮扶提供依据,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01:亲子联结方面

       约 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 次,约2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

       离父缺母型留守儿童与父亲的见面次数较多、对母亲有明显的怨恨情绪;离母缺父型留守儿童与母亲见面次数较少、对父亲有明显的怨恨情绪。

 

02:亲子关系方面

       对父亲和母亲的情感依恋水平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对父亲或母亲的行为依附水平最低,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在六年级以后转为逆反行为)。

 

       在各个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处在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父亲行为依附得分出现负值,说明较早对父亲产生青春期逆反倾向。

 

03:核心自我评价方面

       男生略高于女生,并且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有超过 8%的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处在较低或很低的水平。留守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和半留守儿童。随着年级的增长,留守儿童的核心自我评价呈现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轨迹。

 

04:情绪状态方面

       对于愉悦和平和两种积极情绪状态,大部分学生处在“适中”或“较高”水平,少数学生处在“低”或“高”两种水平;对于烦乱和迷茫两种消极情绪状态,约60%学生处在较低水平以下,约10%处在较高以上。

 

       非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得分显著高于三类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烦乱状态和迷茫状态得分显著低于三类留守儿童

 

05:影响因素方面

       除性别、年级、地区等人口学变量以外,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主要社会和心理因素包括亲子联结、亲子关系和核心自我评价。在这三种因素中,亲子联结对积极情绪没有直接影响,对消极情绪有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各种情绪状态,而且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各种情绪状态;核心自我评价对各种情绪状态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在三类留守儿童中,离父缺母留守儿童和离母缺父留守儿童除了表现出对父母中缺失一方的怨恨以外,还在与父母中缺失一方的亲子关系、核心自我评价、愉悦状态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并且,离父缺母留守儿童和离母缺父留守儿童在烦乱与迷茫两种消极情绪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学生。这两类留守儿童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 8.4%,占留守儿童数量的 23.3%,与其他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关系最疏远、最缺乏自信心、情绪状态最低落,是需要得到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

 

       “经过今年的调研,发现对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有效路径只有两条——对内引导其核心自我评价提升;对外帮助其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改善。” 李亦菲介绍,国内每年对留守儿童帮扶捐助中,仅有约13%是针对这两条路径进行的,这一发现可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更高效地精准帮扶。

 

       白皮书中也详细提出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诸多建议:

       一是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开展亲子培训活动。在外出务工者聚集的企事业单位或场所,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发放亲子教育手册等方式,帮助家长逐步树立科学的亲子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二是支持农村中小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一方面,在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农村学校设立儿童广播站,利用精心编辑的故事、音乐等内容帮助孩子了解社会、建立积极心理模型;另一方面,指导学校开设心理赋能课,利用 “叙事作文”“创意制作”“创意表达”等方法,将积极心理干预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提升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维持和强化愉悦、平和等积极情绪状态,克服和弱化烦乱、迷茫等消极情绪状态。 

 

       此外,考虑到离父缺母留守儿童和离母缺父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建议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时,要特别将这两类留守儿童与其他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区分出来,并嘱托所属村镇、社区和学校的有关人员,对他们给予额外的关注和照顾。

       但从短期来看,彻底消除农村儿童留守现象似乎仍存难度。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金锦萍在白皮书发布会上发言表示,在国内当前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人口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化结构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白皮书提供了“治标”之法的有益参考,亦可推动“治本”。

       而在白皮书发布会前的高峰论坛上,除从学术研究出发探索解决之道以外,中华儿慈会、爱佑慈善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以培训学前教育师资、资助社会服务组织等方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更有一些中国铁建、中建二局、百胜中国等企业通过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培训就业能力或给予创业指导等手段,来缩短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

 

       虽然,政府政策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兜底保障服务相对完善,但大家一致认为,保障儿童权益必须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益组织等社会各方力量同时介入,形成联动模式,才能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对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逆反  逆反词条  留守  留守词条  提前  提前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