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没钱没人是绝大多数草根NGO(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惑,另一方面高校里却有一批有爱心的大学生苦于无法涉足公益项目。近日,“APP青年公益实习”项目从全市多所名校内选拔了22名公益实习生,他们将分赴上海及南京的10家公益组织在暑期实习。为了防止大学生到公益组织“镀金”的做法,主办方建议大学生每天8小时足额实习。
卢璐是1982年的英国海归,回国后一手创办了禾邻社,但目前社团内主要的工作人员就她和另外两位干事,卢璐一直都觉得人手不够,但要招人又力不从心。
在面试时,一下来了4名大学生,卢璐显得很兴奋,这几乎相当于他们所有工作人员的总和。
“虽然我们现在的月薪只有一两千,但这个状况不会持续很久。我看好未来NGO的发展潜力。”卢璐透露说,希望这些大学生能在实习中,对公益项目有所了解,从而投身公益。
上外的大一新生蔡珮华此次参加了“APP青年公益实习”的第三轮面试,在成功闯关两轮后,她被主考官问到如何调配时间。
曾在中学时担任过团委副书记、策划过校“两会”的小蔡社会活动很多,7月15日后的10天又要参加高级口译的培训。小蔡诚恳地告诉主考官,她会利用9月份的双休日来补全实习时间。
1:7的淘汰率,胜出者很给力
据悉,APP青年公益实习是由黄奕聪慈善基金会联合上外赛扶学生社团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及草根NGO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据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赵翔介绍,此次他们共收到来自上外、华政、复旦、同济等名校学生的报名简历155份。“因为报名者非常优秀,公益机构的老师们抉择时异常艰难。经过近半个月的初试、复试,22位同学最终脱颖而出,其中上海14位,淘汰率达1:7。
对于没有入选的学生,我们基金会也已将他们纳入公益人才储备库,以后会不定期地与这些同学分享公益信息,给他们提供参与其他公益的机会。”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觉得做公益既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也能提升能力。但为了避免‘镀金’现象发生,也为了增加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今年的实习计划将在暑期密集进行,且要求实习生每次出勤不少于5小时,建议8小时工作制。”赵翔透露说。
此外,在今年的项目中,还将建立实习生档案,要求实习生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工作,还需每两周向基金会进行实习情况汇报。最后还将评选最佳实习生和最佳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