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号,我们报道了上海一家特殊的咖啡厅——“A-coffee”(爱-咖啡),由一群大龄自闭症患者在指导下为顾客制作咖啡。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家上海首个自闭症实训基地就被迫搬离。其中一个自闭症男孩仅仅知道当天不能上班后,竟会对妈妈说:“妈妈,我是不是命很苦。”让妈妈惊叹不已,同时,也更加确定了自闭症孩子对工作的渴望。
尽管一个月前才启动,且并未正式对外营业,但这家特殊的咖啡馆已在网上迅速蹿红。每天,络绎不绝的热心人士前来探访,还有外地的自闭症患者家长特地来前来查看情况。
这个令人瞩目的公益基地,怎会在短短一个月即吿夭折?这杯带着星星味道的咖啡今后还能在哪里继续飘香呢?
咖啡馆被迫中止令人遗憾,双方也都有各自的缘由,只是希望这样的实验基地还能继续,给家长和孩子们一点希望。目前不少个人和志愿者都很关心这件事,也提出了一些场地的想法,团队也继续在寻找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可以长期使用,租金又不那么高的场地,希望继续这一充满前景的公益事业。
为什么会触动这么多人?
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日益老去,“自闭症孩子长大后该何去何从”是困扰着每一个家长的难题,也是引发家长焦虑的事情之一。
国内的现状是大龄自闭症患者基本都在家闲着,拥有一份简单工作的也是凤毛麟角。长期呆在家里不但增加家庭负担,对社会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他们有能力做事情。而且拥有工作,对他们接触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一般性职场。也就是竞争性职场,和普通人一起工作。比如,在711做店员,负责擦货架、补货、做咖啡、打扫卫生等,一般不会做收银;或者在烘焙坊包蛋黄酥,包装面包;在日式餐厅洗碗;在物业公司做大楼的清洁;在工厂做包装工作,等等。
支持性职场。其实也是在一般的职场,只是他们可能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强,如果突然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他们比较难handle,需要联系就业服务员去职场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同事虽然自己会做,但没办法跟自闭症的人讲清楚)还有可能与同事有矛盾等,他们不会处理的时候,就需要就服员去协助沟通。
庇护性职场。庇护性职场里面有障碍的员工比较多,会直接在职场训练他们,比如南京的面包房。台湾很多庇护工场,有餐厅、烘焙坊、做手工香皂等等。一般功能较差的人只有安排进庇护性职场,个案在庇护工场接受训练,如果进步比较大,能力提升较高,经过评估可以的话,会转到支持性职场。
其实如果有好的训练,好的就业服务员,好的雇主,他们是可以在一般的工作环境表现良好的,只不过因为各方面功能没有那么好,所以他们能做的工作较有局限性,压力太多或者需要同时完成多件事的工作就不行。
就业的优势有哪些?
是的,你没有看错,自闭症患者因为其刻板行为的倾向,在某些特质上甚至是有利于就业的,比如:
1.就业后稳定度高,不会随便离开。
2.工作产能高,并保有一定的工作质量。
3.做事勤快,不偷懒,比一般人卖力。
4.对工作尽忠职守,体力好、意愿高。
5.对单纯性反复操作的工作不嫌烦。
6.遵守作息。
需要哪些帮助?
1、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针对孤独症人士的普惠性措施。
2、开发适合这个群体的职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发掘其潜力,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开展孤独症支持性就业服务。
3、建立就业辅导员职业,开展就业辅导员培训。就业辅导员就是帮助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的专业人士。通过就业辅导员的支持,心智障碍者可以学会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如何工作,同时帮助普通职工学会如何和心智障碍者相处。
4、加强对用人企业的倡导和鼓励。除了能力水平及特殊技能领域之外,某些因素对成功就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有理念、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的雇主,以及宽容的工作伙伴是其中最为根本的。政府要倡导积极开发工作岗位,对用工企业实行税收、培训和辅助帮助政策。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和政府力量投入进来,帮助大龄的孩子更好的生活,但也不能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认知理解、生活自理、基本社交、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要有正确理念,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职业习惯(比如很多家长教孩子做饭、做手工、做甜点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开端),配合职业培训和参与就业支持。
虽然前路漫漫,但是一些工作机会的出现,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目前了解到的,愿意为大龄自闭症患者提供工作机会的场所除了刚刚停业的“爱-咖啡”,还有“喜憨儿车行”、“南京爱德面包坊”等,欢迎大家留言继续补充。
此外,也有一些托养机构,愿意为大龄自闭症患者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自闭症患者料理的“孤独咖啡馆”走红上海,因场地被迫搬离》;
凤凰公益:《关注:如何帮助大龄孤独症人士就业与安置》
知乎作者cifer在《自闭症患者长大后将何去何从》下的部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