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们的站长常悦在重庆讲高黎贡的故事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已是第6年。2019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暨SEE劲草嘉年华宣传活动今天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启动。本次活动以长江为主线,展出了优秀生态摄影作品约200幅。活动还邀请了全国及重庆本地知名专家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一线工作者开展了公益讲座,这当中有走遍世界,如今却扎根深山日夜与猿相伴的90后。是谁?当然是我们基地最亲爱的站长祝常悦啦。

       本文正是今日下午祝常悦作为嘉宾的演讲全文,请趁热取用。

 

 

 

 

       我叫祝常悦,我来自云山保护,一个云南的NGO组织。我们主要工作是做长臂猿以及长臂猿栖息地保护的研究与保护。我们也被称为护猿人。

 

 

我们基地护猿人的生活  

   

    先给大家讲讲护猿人的生活。每天早上满天繁星的时候我们就要起床了,在竹编的棚子里做早饭和午饭,这之后我们会带上午餐出发。长臂猿是昼行动物,跟人类一样夜间要睡觉,但每天睡觉地点会不一样。我们清晨会走过去找它们,这个时候天还是黑的。有时候要摸黑走一个小时,幸运的时候只要20分钟。

 

       打个手电在树下等它们起床,它们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无论吃了什么,什么时候拉粑粑,谁给谁理毛了,就连交配了几十秒我们都要记录下来。长臂猿的移动方式主要有两只手交叉臂行、跳跃、搭桥等等,移动速度非常快,我们经常是跟着它们跑的。

 

 

 

       长臂猿在树上跑,但在树底下的我们是在上图的路上,甚至有时候是塌方形成的石头沟。曾经阿拉善的一位工作人员想体验一下我们走过的“猴子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带她体验了一次。她觉得能顾上脚下就不错了,根本顾不上抬头看长臂猿在哪儿。

 

  

 

左图为搜集猿粪,右图为护林员标记长臂猿的食物树。

       在一天的工作中,但凡是长臂猿排便的时候,我们马上要把粪便收集起来带回去进行分析,它们吃的食物树我们也要进行标记,目前已经有将近1700多棵食物树了。当它们在树上停留吃东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稍稍停下来吃点东西。

 

 

 能找到“基地陪伴者”鼯鼠吗?

       夜幕再一次降临的时候,因为基地没有稳定的电力,所以我们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几乎天黑就睡觉了,常常在夜里会有眼睛亮晶晶的鼯鼠在树上陪伴着我们。

 

 

 

 

       上图就是我们的团队。蔡叔和彭叔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护林员,做了20多年,青春都献给了大山。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介绍的我们的科研基地,接下来分享一下长臂猿的事情。

 

你真的认识长臂猿吗?

 

       说起长臂猿,大家想到的是跟猴子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它和猴子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尾巴。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长臂猿大概在距今1800到2000万年之前演化而来,而我们通常所指的猴子是今天新世界猴和旧世界猴。

 

 

 

 

       如果要算下来的话,长臂猿应该是在我们国家和人类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的动物,现在世界上还有的长臂猿4属20种,基本上长臂猿在世界的范围也就是在南亚、东南亚地区。

  

 

 

       在中国,我们一直认为白眉长臂猿是和缅甸那边一样的东白眉长臂猿,直到2017年的时候发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范朋飞教授成为了第一个命名类人猿新种的中国人。

 

 

       这种长臂猿被命名为天行长臂猿,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和命名的长臂猿,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终的分类当然还是通过DNA测序,但最开始还是一些外形上的区别吸引了研究人员来找茬。比如眉毛和下巴的区别、阴毛的颜色、臼齿的形状。总结为看脸看牙看屁股。

 

 

       要说明一下,这张图里不是天行长臂猿哦。

 

       有了天行长臂猿这个新发现以后,我们中国有六种长臂猿分布,其实就像江豚一样,只是它没有大熊猫这么有名而已,但它的物种数量真的是岌岌可危,目前在中国不足150只。

 

 

 

       具体到天行长臂猿所在的地点,是在图中这一条长长的山脉,整个非常长,接近藏区的位置,海拔可能达到5000米以上,稍微靠南边的辖区海拔3500米以上,我们基地就在怒江的西岸、高黎贡山的东坡。

 

       长臂猿是几乎不下地的,有没有人能猜猜,如果它不幸掉到地上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到地面,它会怎么走路还是爬呢?

 

 

 

       其实它是走的,长臂猿的直立双足行走和人类很像,如上图。因为不适应这样走路,它们更适应茂密的原始森林,这也是它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长臂猿的邻居们。

       天行长臂猿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研究上叫旗舰物种和伞物种。因为它们,整个生态系统得以完整的保存。如果有一天长臂猿不能在这个森林里生活了,说明这个森林已经不再健康了,还有很多动植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今天我讲的内容好像跟长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朋友大概都听说过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诗句五百年前长江流域可能是听得到的,但是今天我们只能在深山里面,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才能再次听到长臂猿的叫声。

 

 

 

正在“唱歌”的雄性长臂猿

       叫声在长臂猿中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传递到2公里远,其他长臂猿群体听到就不会靠近。或者单身的长臂猿会用叫声吸引伴侣。长臂猿是一夫一妻制的,有些是一夫二妻制的,它们会用叫声巩固自己的家园,联络彼此的感情。

 

 

       从上图我们看出,古人观察到了很明显的变化,长臂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毛色不一样(不确定图中长臂猿的种属,是雌雄毛色接近的长臂猿)。小长臂猿刚出生时是淡淡的黄色或者金黄色。差不多2岁要离开妈妈独自生活的时候会变成像爸爸那样黑色的毛发,接近性成熟的时候如果是雌性会慢慢变成妈妈一样的毛色,如果是雄性会保留黑色。

 

       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理毛的习惯。在一夫一妻的长臂猿家庭里面,你们觉得是妈妈给爸爸理毛还是爸爸给妈妈理毛?

(观众们回答:雄性给雌性。)

       正确。在我们的行为学观察中,一般大多数时候都是爸爸给妈妈理毛。

 

 

      这就是黑色的雄性和棕色的雌性,其实自然界中很多动物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受伤。比如说这个雄性左手的指节断了,这个雌性也没有嫌弃它,它也有一个眼睛不是特别好,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每天仍然很恩爱。我在树下看着狗粮都吃撑了。

 

 

你愿意为保护长臂猿出一份力吗?

 

      在云南很多长臂猿分布地区有一些非汉民族,他们与长臂猿的共处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他们语言里面,长臂猿雄性的叫“甲米”(黑猴的意思),向别人解释什么是长臂猿时他们会指着树上说“甲米呜呼!”模仿长臂猿非常有特点的叫声。

他们认为长臂猿是神猴,是创造世界的先祖,但是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很难再听到长臂猿的叫声或者见到长臂猿了。

这就是黑色的雄性和棕色的雌性,其实自然界中很多动物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受伤。比如说这个雄性左手的指节断了,这个雌性也没有嫌弃它,它也有一个眼睛不是特别好,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每天仍然很恩爱。我在树下看着狗粮都吃撑了。

 

 

你愿意为保护长臂猿出一份力吗?

 

      在云南很多长臂猿分布地区有一些非汉民族,他们与长臂猿的共处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他们语言里面,长臂猿雄性的叫“甲米”(黑猴的意思),向别人解释什么是长臂猿时他们会指着树上说“甲米呜呼!”模仿长臂猿非常有特点的叫声。

 

      他们认为长臂猿是神猴,是创造世界的先祖,但是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很难再听到长臂猿的叫声或者见到长臂猿了。

 

点击观看视频

 

       我们希望把这些知识传到附近的村落里面,希望这种信息能够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就在今天,我们团队还正在跟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合作,和学校、艺术家志愿者在保护地附近社区一起带着当地的小朋友画长臂猿壁画。

 

 

       我们还会去一些曾经有长臂猿历史分布的地区,拿图片和叫声录音做调查。希望以后也能有志愿者参与空缺调查。除了能了解自然,你还可以了解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十年前范朋飞老师和当时的研究者带着学生,慢慢地自己建房子,盖成了基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团队里。如果你正好是中学生,正好在选方向,如果你不惧怕这些困难的话,可以尝试了解一下从事研究和保护专业,因为可能研究长臂猿的人比长臂猿本身还要稀缺。

 

 

       山里面还有一群非常棒的护林人,每天看到他们我非常踏实。但是里面确实还有很多危险存在,比如说地上会有捕兽夹,夹子上的毛发是小猴子的。这可能有些人想去吃野味所以放在这里猎捕野生动物。灵长类被捕来作为宠物也是很大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饲养灵长类作为宠物是非法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们希望大家跟我们一起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长臂猿。我们还有志愿者红外相机线上识别 的项目,最后汇总的资料是科研工作非常重要的资料。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有机会进入保护区周边实验区、缓冲区进行自然探索或者参与自然教育,请您走的时候把你带进去的东西都带出来,否则留下的垃圾会被动物吃掉,或者污染水质和土壤。

 

有些群体大家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它们,它们不会害怕,因为它们已经被习惯化了。但是请你一定记住它还是一个野生的个体,不要尝试触摸接触,因为人和野生动物有很多共患的疾病,你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疾病会互相侵害,我们应该永远和它们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文字根据祝常悦演讲内容编辑,有删减。)

 

文字:祝常悦 编辑:高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黎贡  高黎贡词条  重庆  重庆词条  动植物  动植物词条  野生  野生词条  站长  站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