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15年度屠呦呦先生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年10月8日中国科协协会会同科技部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屠呦呦先生回顾了研制青蒿素的艰辛历程。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印象中屠呦呦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奶奶,言行很谦虚很低调。
2015年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座谈会(作者拍摄)
会上她描述科研团队在抗疟路上找到“青蒿素”,其成果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研究之上。比如谈到无数次试药,“在中药传统是用‘常山’比较多,但是副作用比较大,吃下去就呕吐,葵宁、路葵这一类都产生耐药性。所以我们就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化学结果,分子量、溶解。因为这个有效物质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有效物质要找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很艰苦的。后来大家都找到了一些固体,后来就发现青蒿素了,青蒿素确实是抗虐疗效是百分之百的。”
说起屠呦呦,我们国人并不陌生。2015年,因为她和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攻克疾病“疟疾”,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9年6月17日,经过多年坚攻,屠呦呦团队又取得新进展,提出了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可应对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也有效果。
有人问,屠呦呦的研究为何有如此高的荣誉?它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青蒿素从疟疾这种疾病手中,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性命。
特别对于疟疾横行的非洲,对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来说,青蒿素对所有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福音。他们极其重视中国科学家屠先生获得的这个奖项,这个药在他们心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视频可看:青蒿素的研究意义?
非洲的疟疾到底有多厉害?
对于疟疾这种病,我国目前以预防输入型疫情为主,因为国内病例相对较少,我们可能此没太多感受。
可是这一有千年历史的病症,在非洲是被广泛关注的常见疾病之一。
非洲的疟疾到底有多厉害?我们用数据事实说话。
根据2018年11月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报道,2017年有2.19亿例疟疾病例,比2016年的2.17亿例有所上升。2017年估计有43.5万例疟疾死亡病例,与上一年的死亡数基本持平。
2017年,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87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 非洲有5个国家占全球所有疟疾病例数的近一半:尼日利亚(25%)、刚果民主共和国(11%)、莫桑比克(5%)、印度(4%)和乌干达(4%)。
非洲区域国家的疟疾比重占全球比重最大,其病例数量占到疟疾病例总数的92%,死亡数量占疟疾死亡总数的93%。
疟疾全球主要分布区域,非洲有5个国家占全球所有疟疾病例数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该区域一些人群感染疟疾病毒并发展为严重疾病的风险,也比其他人群高得多。疟疾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以及无免疫力的移民、流动人口和旅客。
其中,5岁以下儿童是最容易受到疟疾影响的群体,这类儿童占全球所有疟疾死亡数的61%(26.6万例)。
曾有媒体报道,仅仅是因为一只蚊子的叮咬,非洲几乎每分钟就有人因为疟疾死去,甚至很多孩子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非洲一些地区因为贫穷和卫生条件差,加之用草药治疗疟疾,缺少真正针对性疟疾的药品,即便在医院有些孩子也时刻活在死亡的阴影下,他们的母亲伤心欲绝,只能拼命向上天祈祷着能出现奇迹。
为什么非洲地区疟疾更多?
疟疾到底是什么病?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通常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
最初症状可能是发热、头痛和寒战,因为与感冒症状相似,有时难以发现是疟疾。可怕的是,一旦24小时内不能及时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
非洲的疟疾高发和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整个非洲都是疟疾高发区,因为当地的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树多草多蚊虫就多,疟疾传播的机会就多。尤其在雨季中或雨季结束后不久,蚊子传播此病会达到巅峰。
一只蚊子的叮咬极有可能让人感染疟疾
最致命的是,非洲病媒按蚊生命周期长,且特别喜欢叮咬人类,这是造成近90%的全球疟疾死亡病例集中在非洲的主要原因。
在人们对疟疾没有多少免疫力或毫无免疫力的地区,如果气候以及其它环境突然变得利于传播,可能会出现疟疾流行疫情。另外,如果免疫力低下的人进入疟疾密集传播地区(如寻找工作或避难等),也可能会出现疫情。
青蒿素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曾几何时,非洲地区一代代人生活在疟疾的死亡噩梦中,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此束手无策。青蒿素的问世大大缓解了这项难题。
知乎里也有人问 “去了非洲得了疟疾青蒿素管用吗?”评论中有很多在非洲生活的人,描述了当时得了疟疾的生病过程:面对蚊虫的叮咬和侵袭,屡次经历由叮咬导致的疟疾带来的身体疼痛,必须备药服用青蒿素,靠它解除症状直至化险为夷。
以下是各媒体报道的非洲地区工作生活的人使用“青蒿素”抗疟,我们来看看这种药是多么受亲睐。
No.1
坐标:尼日利亚拉各斯(西非东南部国家)
中国驻拉各斯记者:这是个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当地最普遍的疾病就是疟疾了。疟疾俗称打摆子,我第一次打摆子,似乎是参加一个招待会,脸上被一只蚊子叮了,一拍全是血,回到住处很快就病倒了。我的感受,就是头晕发热、全身无力不舒服。当时吃了青蒿素,药名叫科泰新。感觉是疟疾,就吃一片,直到感觉没问题了。科泰新拉各斯华人的常备药,一些黑人朋友也跟我们要抗疟药。
No.2
坐标:加纳(西非国家)
山东某集团职员:1999年毕业后至非洲,在加纳刚下飞机的第一晚疟疾。同事给了他青蒿素,吃下后第二天症状便消失了。在加纳停留的14个月里,共得过两次疟疾。后在东帝汶的几年里,又屡次中招,所幸当地有中国医疗队,所以每次都靠青蒿素化险为夷。
No.3
坐标:刚果(非洲中西部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主任莫埃缇:7年前,我在刚果(布)第一次感染疟疾,医生当时正是给服用了青蒿素。3天后,我就慢慢康复并回到工作岗位。从那以后,我去非洲其他国家旅行都会随身携带青蒿素。
No.4
坐标:塞拉利昂(西非国家)
中国第十六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2013年6月7日,一位当地疟疾和伤寒的混合感染者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医疗队医生杨忠义见到情况后立即给予大剂量静脉抗疟药青蒿琥酯等紧急处理,正是由于抢救及时,治疗得当,患者5天后很快得以康复出院。病人痊愈后带着母亲盛装前来医院感谢中国医生。
No.5
坐标:安哥拉马兰热省坎甘达拉市(非洲西南部国家)
知乎网友:已经第三次“被疟”在这儿,同事老靳疟疾刚刚挂完五天吊水初愈,我就拿到了他的接力棒!所有公司在建或完工的项目中,坎甘达拉这个地方真邪门,只要是来这里工作过的同事,无论你在这里还是出差来这里又离去,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魔爪,很多同事的第一次被疟都贡献在了这里!
可以看出,在常驻非洲等热带地区的人来说,“青蒿素”这三个字绝不仅仅是一种药物,在还真的如同“救命神药”,是治疗疟疾不可获取的药品。这种良药带来的宽慰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更足以给恐惧的心灵带来希望。
非洲横行“被疟”青蒿素来治愈
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此刻,非洲的疟疾此起彼伏,气候环境卫生等因素,导致了非洲的”抗疟“问题会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路程。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给予正面肯定并表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是全球疟疾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保护其有效性是全球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
有没有青蒿素这种药,有时候就是生和死的分界。
2010年至2017年进行的大部分研究表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仍然有效,大湄公河次区域以外的总体有效率超过95%。在非洲,迄今尚无对青蒿素(部分)耐药性的报告。
可见,屠呦呦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抗疟事业上的伟大贡献是令人敬佩不已的。经过最近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最终找到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80多岁的屠呦呦还经常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这样一项数据报告,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与2000年相比,全球疟疾感染人数和死亡率都有很大幅度下降。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中表示,“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点击视频可看: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评论青蒿素
在《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一书中,肯尼亚公共服务部人力资源发展司司长安古特提到,“肯尼亚医疗部门的学员反馈称,中国在治疗和控制疟疾方面的经验对他们非常有助。”
青蒿素包含了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当我们了解青蒿素科研过程,你就会知道,科研成功能否获得世界公认,不是靠期待和愿景,而是需要努力和钻研。青蒿素的成功研制背后是屠呦呦团队191次实验的成果,在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列入基本药物名录。
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出兵越南,越南人民开始反美的民族解放战争。交战双方都遭受到疟疾的极大困扰,严重地影响部队战斗力。为解决疟疾难题,当时的越共领导人亲自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提出请中国支援抗疟疾药物和方法,解决军队受疟疾困扰的问题,迫切希望中国能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后来我国成立了”523办公室“ ,即全国抗疟疾研究项目科研团队。诺奖颁给了青蒿素的第一个发现者屠呦呦,颇有几分神秘的“523任务”才又一次被外界提及。从发掘中药青蒿到青蒿素通过国家鉴定,只用了6年时间。从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中,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
从青蒿素到衍生物系列,从青蒿素类药物单药到复方,从青蒿素实验室提取到工业化规模生产,再到青蒿素类抗疟新药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前后用了15年(1972-1987年)时间。这种创新药物的研发效率和速度,在国内是罕见的,即使在医药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奇迹。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成功,其科研过程曲折跌宕,它包含当年国家处于科技欠发达时期,所有参与“523任务”的科学家群体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力量。
1981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523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图为代表会后合影
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先生关于青蒿素,她也强调:“这是当年大家集体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鼓励和激励,新的激励,就是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是有自己的优势。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直面不可知的危险,治愈别人的一丝希望“
2019年,英国BBC发起了一项全民票选,屠呦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并列位“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屠呦呦作为中国首位诺奖医学者荣誉入榜,跟她一起入围包括物理学家霍金,量子力学第一人马斯克.普朗克等等科学家。但与屠先生的贡献相比,他们都纷纷落选。
为什么?纪录片给出了答案:“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很少有人像她这样,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直面不可知的危险,仅仅因为治愈别人的一丝希望。”
点击链接观看:《BBC短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
最近,屠呦呦团队又经过多年研制的青蒿素以及抗药性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包括疟疾肆虐的地区,这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再次带来的生的希望。这种希望不仅仅在于它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伟大科学价值,还在于它赋予了更加伟大的生命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和屠呦呦当年参与“523”任务的科学家们,他们基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为了抗击疟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今天,很多人仍然在科研岗位上工作着,历史和世界各国人民应该铭记这些拯救了全球数以亿计疟疾患者生命的中国科学家们。
参考资料:
新华社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知乎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