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瑞森德专栏】岩松:抗“疫”不能忽视对人的关怀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疫”行动。这其中,既有奋不顾身,逆行而上的医务工作者,也有深入社区开展防疫、服务居民的社会工作者。

 

据了解,截至2月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因公殉职。

 

民政部陈越良司长表示,“社区工作者很不容易。为了守护居民群众的健康,他们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请大家能够多体谅他们,多支持他们。”

 

 

默默的逆行者,也需要保护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然而,在这场全民抗 “疫”的主旋律中,也有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河南郑州市某小区,物业在群里发让业主投票,决定让不让下班的医务人员进小区。相当一部分业主居然支持“不让医务人员进”,因为觉得他们身上可能携带病毒。

 

   

图片源于网络

 

 

杭州某小区业主嫌弃测量体温的社工没穿防护服,竟然对社工进行辱骂、殴打。当事人社工章先生非常委屈,“防护服只有医务人员才有,社区人员领不到。我们的工作以门岗执勤为主,时间从早上8:30,一直要到晚上10:30。防疫一线的人员很辛苦。”

 

 

图片源于网络

 

这些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他(她)可能是芸芸众生中,那个普普通通你我他(她)。此种境遇,换做是你,会做如何感想?

 

支持与守护,社会组织在行动

 

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公平、进步是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众多社会组织也积极行动,在服务居民、困难群体的同时,也开展针对一线医务人员、社工的服务保障。

 

 “公益需要温暖,而不是热点”,“守护者后盾”项目发起人,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健表示,那些在救灾中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公益组织持续的支持,公益组织不能基于情绪参与其中,这是专业的公益组织与社会大众的不同。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提供

 

“守护者后盾”的第一个“特别贡献支持”的资助者是李文亮医生,与他确认这项资助时,他还在住院治疗,并同意授权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使用他的照片为项目募集善款。“守护者后盾行动”将按照标准和流程,为他的家庭提供持续的支持。

 

周健介绍,目前已经搜集了全国各地370条需要帮助的人的线索,正在逐条核实,项目已经资助了31人。每一项资助都要有规范完整和公开透明的程序。

 

据了解,截止到2月18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域已募集资金86,780,105.81元,支出合计59,842,165.48元,用于防疫物资采购、社区居民生活保障,困境群体支持等方面。

 

 

图片源于网络

 

其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携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战疫天使守护计划”,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为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生活保障金,以及为工作工程中染病的医务人员提供家庭关怀。截至到2月18日,项目筹款总额1800余万元。

 

为了助力社区一线工作者、帮扶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社区弱势人群、培育居民自组织及志愿者社群,恩派公益基金会发起了“社区战疫行动”。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居民发现社区服务需求,发起志愿行动的“社区英雄”计划;关爱战疫社区中脆弱群体和社区基层工作者的“驰援一线战疫英雄”公益行动;携手爱心企业发起的“社区战疫”支持联盟;由阳光家庭、龙祥等社工机构发起的“我是社工,我在社区”计划。

 

迄今已有联想、汇丰、万科、施耐德、熠美等责任企业,全国上千位一线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多家社工机构参与进来......然而与庞大的社区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集体主义语境中,个体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次疫情之中有不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他(她)们在聚光灯下被赞誉之后,可能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长期的困难。这次全社会对一线防疫人员的支持,展现出了一种有态度有、温度的价值观,是一种进步。

 

管理不能忽视对人的关怀

 

人是社会的核心,如果失去对人的尊重与关爱,任何组织的工作价值都无从谈起。

 

疫情面前,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把人放在第一位。如果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喻为一场战争,那么,每个组织都是一支负有战斗任务的部队。在交战原则只有一句话,“完成任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当下,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可以从管理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与行动。

 

在管理层面,“多问几个怎么办”。管理者与理事会有必要对疫情变化做出多种假设,并制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方案。在疫情拐点未到之时,保持警惕、有序复工。保证员工安全、健康也是在做贡献。同时,注重一线人员的心理疏导,倾听他(她)们的心声,回应问题,进行鼓励。有条件的组织可以为防疫一线的员工单独购买保险。

 

从业务层面来看,“多问几个如何做”。这次疫情是对社会组织业务能力的新考验,原先的业务模式可能难以为继。管理者需要与业务团队结合组织的使命与核心能力,挖掘疫情之下服务对象的新需求迭代新项目。例如:癌症、尿毒症等患者无法住院、就医的问题,一些罕见病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药品短缺、生活缺乏保障问题等等,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整个社会运行与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之下,人性中善与恶都显现得分外立体、鲜明。希望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警惕人性中晦暗的角落,更加智慧,更加团结,促生出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机制。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付出的代价,我们的后代,都将不必再经历。

 

作者简介

 

 

岩松

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 联合创始人

公益筹款人训练营运营主任

国际注册促动师(ICF)

专业领域涉及公益筹款与品牌营建,国内多个运动筹款项目组委会核心成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岩松  岩松词条  瑞森  瑞森词条  忽视  忽视词条  关怀  关怀词条  专栏  专栏词条  
公益

 李莹:我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令人期待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终于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于2011年8月13日起正式施行了。认真阅读之后,总体的感受是:原以为会是经过精心烹调的丰盛大餐,端上的却是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