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图片来自中新网
2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回信,对他“和夫人领导的基金会慷慨解囊”,“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中国疫情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国家主席的这封感谢信,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今年春节期间,我用一整天时间再次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所做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用两天时间精读了比尔盖茨2019年和2020年所发布的公开信,还看了他在哈佛与北大所做的演讲。通过精读这些演讲和公开信,自己也很受鼓舞。这次中国发生重大疫情,盖茨基金会先是捐助500万美元,后来又表示愿意捐助一亿美元用来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但其实向中国捐钱比他多的还大有人在,习近平主席为什么给比尔盖茨写这封公开感谢信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为什么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深深的忧虑?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阅读盖茨夫妻两年公开信后翻译和整理的一些重点,以及他在北大和哈佛演讲的各自两段精彩内容。
第三部分,摘选了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的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谈了习主席给盖茨写信表示感谢,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01: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盖茨先生在公开信中总是强调他对人类的未来是乐观的,但在很多场合我都表示,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深深的忧虑。下面我介绍一些残酷的现实。
第一,物种的灭绝。
“我们是第一代知道我们正在摧毁我们星球的人,也将是最后一代可以对此采取一切行动的人。”
2018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Living Planet report 2018)。在报告中,该组织呼吁各国领导人应该尽快采取行动,制订出一个类似于《巴黎气候变化公约》的国际性协定,以遏制地球物种迅速灭绝的势头。但遗憾的是,这份报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 截图自WWF官方网站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列举了在最近几十年来,地球上的物种是怎样被伤害,又是以怎样惊人的速度灭绝着。根据报告,从1970年至2014年间,超过4000种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这一“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充分参与到动物生态系统之前,整整超过了1000倍。
例如,由于象牙偷猎,2009年至2014年期间,坦桑尼亚境内的大象仅在五年内数量就下降了60%;为了种植木材和获取棕榈油,在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正在进行的森林砍伐,导致该地区10万只猩猩在1999年至2015年消失;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融化,使得北极熊栖息地越来越不稳定,北极熊的数量预计到2050年将减少30%。
报告还指出,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地球上90%的海鸟胃中含有塑料,而这一数据在1960年仅仅是5%。研究人员称,到2050年,或许在海洋中更多的是塑料而不是鱼类。
此外,在过去三十年中,世界上大约一半的浅水珊瑚已经消失殆尽了。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热带动物灭绝速度最快。自1970年以来,栖息在这些地区的生物数量下降了89%,而依赖淡水栖息地的物种,如青蛙和淡水鱼,数量也下降了83%。
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消失,狩猎、污染、疾病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不断蔓延。预计到2050年,免受人类影响的土地比例将从四分之一降至十分之一——这对于各种野生物种来说是致命的。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警告世人,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息息相关的命题。一旦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界衰退,人类的食物和药品供应,甚至全球金融稳定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最后人类也逃不过大自然的惩罚。
该组织总干事马克·兰伯蒂尼说,这场生态危机“在速度、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地球物种在40年内灭绝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人费解。因为40年的时间与地球上产生生物以来的时间相比,简直就只是一眨眼的瞬间。”
第二,全球儿童成长面临的挑战。
2019年,为纪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三十周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女士发布了《致全世界儿童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与其说是写给孩子,还不如说是写给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成年人。去年我就认真阅读了这封信,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阅读这封信。不论中国还是美国,不论贫民还是官员,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又有什么成年人认真阅读了这封关系到孩子未来生存与幸福的信件呢?尤其是世界各国的领袖,是否有人阅读过这封信呢?
亨丽埃塔女士 | 图片来自UNICEF官方网站
亨丽埃塔在第一个隐忧中就提到了儿童需要“洁净的饮用水、清洁的空气和气候安全”问题。在很多国家元首还不重视气候恶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的恶化是否真的会导致人类断子绝孙?
亨丽埃塔女士在公开信中介绍了环境恶化正在带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儿童的严重伤害:
气候恶化将引发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去年指出,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导致近年来全球饥饿现象日益加剧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断加剧的干旱和洪水造成粮食的进一步减产,那么未来一代的儿童将面临最严重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威胁。”
极端天气将导致环境移民可能高达10亿。“我们已经见证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所造成的破坏性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尽管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测众说纷纭,但国际移民组织最为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环境移民数量可能达到2亿,而估算数量则高达10亿。”
儿童将成为水源性疾病的最大受害者。“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水资源的愈发匮乏,儿童将成为水源性疾病的最大受害者。如今,超过5亿儿童居住在洪水高发地区,还有近1.6亿处于严重干旱地区。”“到2040年,每四名儿童中,就会有一人生活在水安全压力极大的地区,数以千计的人将因受污染的水而患病。”
空气污染每天导致儿童死伤的惨剧。“2017年,约3亿儿童生活在室外空气污染毒性水平最高(比国际标准高出六倍甚至更多)的地区,造成了约60万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空气污染还对更多儿童的脑部和肺部发育造成了永久损害。”
第三,地球是否会毁灭?
2009年11月29日上午,我陪着家人去看电影《2012》,惊心动魄,让人恐怖。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绝大多数人是肯定没有船票的。第二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可怕的世界末日》,发表在博客上。
电影《2012》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2012年12月21日会成为地球末日吗?绝大多数人都会仅仅把它当作消遣的电影,对这个命题一笑了之。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可能是2012年,可能是2022年,也可能是2102年。总之,如果人类不珍惜这个地球,不及早采取有效的行动,未来某一天,那种让人恐怖的日子真的可能到来。
人类并未集中精力关注地球的命运。末日可能因为天体或地壳运动而到来,可能毁了地球;地球可能发生新的地壳运动而重新排列组合,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死于地震、火山和惊涛骇浪;也可能是天上的某个小星星残酷地撞上地球,或者是某个区域发生大的地震,毁灭一个巨大的区域:一个或者几个国家。
末日也可能因为人类的贪婪或者仇恨到来。目前已经有很多这种电影大片。这些电影早就在提醒人类:由于过度消耗能源,过度气体排放,整个地球在变暖。各个国家都在争论,争论中谁知哪一天末日或者说灾难真的就到来。另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演讲中提到的核武器问题,核武器真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武器的技术越来越不会象早期那样神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掌握这门技术,而在仇恨、勾心斗角中,早晚一天,恐怖分子会拿到这样的武器,人类自己就会制造末日。
末日或灾难可能针对整个地球,也可能是某个国家或区域。国家之间是否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地区冲突在持续,种族仇恨在蔓延,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传染病在肆虐。谁知道这些问题将会以怎样的烈度和规模发生?任何一个问题,对某些国家或地区又何尝不是灭顶之灾?
但遗憾的是,在利益面前,在私欲面前,在享乐面前,人类往往是只能放纵或者等待末日或灾难的到来。人类习惯了享受,习惯了夸夸其谈,习惯了彼此斗争,习惯了冷漠,神经开始麻木,醉眼开始朦胧。持续这种状态,人类如何预防末日或灾难的到来?
第四,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不是自然环境,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何时能坦诚以待去商议如何应对地球或者国家的末日或灾难的挑战?外交辞令、推杯换盏、歌舞升平、盛大酒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国际社会也好、很多国家也罢,天天都在开会,就是解决不了问题。贫穷依旧在、仇杀依旧在、矛盾日益复杂和严峻,积累着的、越来越纠缠不清的不满与仇恨必将引发灾难,遗憾的是时间都被浪费了。对于掌控更多资源的人,或许能够在灾难来临时买张船票,但在灾难、仇恨、斗争、动荡、瘟疫等日子里,就象《2012》电影中那位俄罗斯的大亨,好不容易买了张船票,但是否能上得了船,完全是未知数。
地球是我们大家的,人类是个整体,末日到来,金钱就真的成了粪土,10亿欧元买张船票但还是上不了船。2017年我们在联合国举办了一场以“建设一个免于暴力的世界”的主题边会,我建议人类社会要培育一种自省文化,反省当前人类社会预防和处理暴力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多年来世界流行的文化是批评和指责他人、希望去改变世界和他人,而不是率先反思和改变自己。只有正视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省自身,才能消弭矛盾;相反,互相指责只能激化矛盾甚至制造新的矛盾。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世界各国都需要认真的自省。在人类面临的众多共同挑战中,我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是否能够摈弃传统的偏见和狭隘的利益之争?共同为预防和减少灾难、共同为避免地球末日的到来采取对策?
2017年7月
在联合国召开“建设一个免于暴力的世界”的主题边会
多年过去,我认为我们离“世界末日”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我们人类当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但绝大多数人,不论是政治界、企业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都往往是视野狭隘,目光聚焦于眼前的利益和享受,看不到有效应对这种人类共同挑战的努力。这是让人忧虑的。
02:比尔·盖茨在做什么?
人们都知道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他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对很多企业家以及我们普通人都有哪些启示?为什么我说阅读完他的公开信后,自己也很受鼓舞?我不想进行评价,只想简单介绍一下我看了他的演讲和公开信后,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内容。
在2019年比尔盖茨先生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女士的公开信中,他们首先介绍了影响他们做慈善的一件具体事情:25年前,他们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非洲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死于腹泻。他们坚信当今的世界,创新应该是为了每个人,儿童免于疾病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他们在2019年的公开信中介绍了关注的主要问题:
人类的寿命以及生命问题。他们重点在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人的寿命问题,他们介绍,北美中位年龄35岁,而在非洲只有18岁。
教育尤其是女童的教育问题。特别强调了女童教育的重要意义。如果所有女童都能接受12年的高质量教育,那么他们一生将多创造30万亿美元的价值。如果所有中低收入国家女童都能接受中学教育,那么他们的孩子死亡率将下降大约一半。
预防早产的意义以及硒的应用。基因测试的积极意义,发现硒可以预防早产。每年全球有1500万早产儿,这是导致5岁以下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预防早产对预防婴幼儿早期死亡率有重大意义。早产儿在低收入国家比在富裕国家更容易死亡。如果硒元素有助于预防早产的结论得到证实,那补硒就会成为简便易行的预防早产的方法。
关注气候变化。认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是五大因素:农业、电力、交通、工业、建筑。他们认为为了气候变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公平的,目前关键是如何实现科技突破,以在发展同时保护环境。
数据的意义以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健康和发展的数据,但发现关于妇女和女童的数据非常少。女性问题没有受到足够关注。比如关于妇女的统计数据中,主要是关于生育健康的,因为女性的主要作用被看作是妻子和母亲。在很多国家,都缺乏关于女性收入和财富的数据,因为收入和财产往往是按户统计的,而男人是户主。
预防犯罪项目。很多罪犯也是人,他们往往易于冲动,缺乏责任感,所以盖茨基金会在美国启动了相关教育项目,提高这些人控制冲动的能力。盖茨还介绍了他参与一个项目的过程。当时他与一些年轻学生讨论如何控制愤怒,这让他反思在公司对员工发脾气的事情。他还介绍了在一次会议上,当听说小儿麻痹症的数据上升时愤怒的事情。我还与我的孩子分享了他的一段话,“学习如何处理愤怒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是一个成年人变得成熟的一部分。”
关注国家主义。对国家主义以及美国优先表达了关注。他们担心美国基于对国内问题的关注而减少海外援助,他们相信对外援助对保护美国的利益也是非常必要的:增加了在海外的稳定以及国内的安全。提升全球健康水平避免了病毒的传播。保障每个父母都有机会教育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就避免了他们踏上绝望的旅程去寻求更好的生活。
厕所革命。全球超过20亿人不能有体面的厕所,这导致环境污染,最后导致800万以上儿童死亡。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方法并不可行,因为那需要太多电力、基础设施和水。
电子教材的意义。传统学生教材有很多缺陷,现在使用电子教材,他们资助在美国3000所学校使用。在手机的应用方面经济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2020年,比尔盖茨先生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女士的公开信中,夫妻二人回顾了过去20年他们基金会主要关注的两个领域:健康和教育,以及未来还要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盖茨关注的重点是气候变化,妻子梅琳达关注的重点是性别平等。其中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内容1:强调慈善领域相对政府与企业的独特价值。他们认为,慈善永远不能也不会取代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但坚信慈善在引领进步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承受政府不能、企业也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政府应该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那些已经证明可行的方法上;商业承担着对股东的受委托责任。但像他们这样(自己出资)的基金会可以尝试那些其他方面不可能尝试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可能带来社会进步的重大突破。
内容2:他们支持创建的疫苗联盟取得了显著成就。二战后,为了加强国家之间在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世界人民走到一起,创建了一系列的国际组织,这包括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北约。疫苗联盟是为了让儿童获得疫苗推动类似合作的一个机会。他们并不确信能实现什么。他们感谢微软使得盖茨先生有机构运作的经验。但要看到,疫苗联盟的风险与(原来建立企业)是不同的。不是介绍一个新产品或者开发一个新客户,而是要向世界证明,一个关于疫苗的国际伙伴机制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如果失败了,他们将挫伤政府和其他资助方为未来投资的积极性。
到了2019年,疫苗联盟已经帮助7.6亿儿童注射疫苗,避免了1300万儿童死亡,它还带动更多的疫苗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比如,一种保护儿童避免五种致命感染死亡的疫苗,从原来的3.65美元已经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美元。
目前全世界86%的儿童能够注射疫苗,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还有14%没有能够注射。解决这14%比解决原来的86%更加困难。他们有的居住在战乱国家,有的居住在遥远山区,有的虽然近在咫尺、但难以获得注射,比如居住在城市附近的贫民区。
他们总结20年的慈善经历,认为当时建立疫苗联盟是个最棒的决定,他们为看到投资已经获得的回报感到振奋。
内容3:支持建立另外一家预防疾病的国际组织。2002年,支持建立了另外一家机构:全球反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这类机构有着与疫苗联盟相似的目标,通过支持药物、技术和项目来拯救低收入国家人民的生命。当然它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如同疫苗联盟,全球基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仅仅在2018年,在该机构资助的国家,就有1900万人接受了救命的艾滋病治疗。
他们夫妻为此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变得健康,他们的生命在其他方面得到提升,结果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平等。”
内容4:在美国本土开展的教育项目。卫生领域很多事情是确定的,但在教育方面缺乏共识。在教育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有个针对美国贫困学生的奖学金项目,资助2万人,效果也很不错,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过去20年的一个教训是,扩大规模的方法是困难的。他们早期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似乎达到了天花板。一旦一个项目扩大到几十万学生的规模,就难以看到所期待的那种效果。
内容5:盖茨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盖茨介绍了其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起因。早期他和妻子经常去低收入国家调研健康疾病问题,但在尼日利亚原来首都拉各斯附近与当地首领见面的经历,给他留下深刻记忆。当太阳降落的时候,整个村落陷入黑暗。他记得看见在没有灯光的街头,人们围绕在老旧的煤油桶的火光周围,他也记得当时他们夫妻在想能够做些什么。那时他还不知道要做什么,但那是他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起因。那种他们亲眼见到的现象——被称为“能源贫困”——对世界8.6亿人来说是真正的问题。现代世界是建立在电力基础之上,没有电,人们就被遗忘在黑暗中。于是,他开始和专家讨论这个问题以及能够做些什么。
两个事实很清楚,首先,如果每个人都能可靠的使用电,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富裕、健康和平等;其次,需要发现一种不至于加剧气候变暖的新方法。那是14年前他的思考。从那时开始,就花费很多时间和资源去寻找这种方法。
很多关注气候变化的人在倡导零排放,但他们认为那是很难解决的复杂问题。所以,他们确定的重点是“减缓和适应”。“减缓”就是减少气体排放。他们认为,残酷的现实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但却承受苦难最多。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将是农民,更多孩子将面临营养不良,贫富之间的巨大差异将变得更加严重。“适应”就是帮助人们比如农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种现实。
内容6:关注全球性别平等。他们夫妻最初是关注家庭计划生育,全世界在发展中国家有2亿妇女不想怀孕,但不会现代的避孕。现在发展到以性别平等为优先领域。他们介绍,非洲的撒哈拉地区,女孩比男孩平均要早两年辍学。夫妻二人的另外一个结论是,“除非我们采取行动,她们的故事将注定要继续重复,因为在过去25年,有一件事是世界已经确认的,这些所有的问题不会自动解决。”即使在发达国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比男性多,但在高级岗位的要少,同样年龄男性超过70%机会成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有色人种的女性机会就更少。为此他们提出了未来要采取的三项主要行动。
比尔盖茨在哈佛和北大演讲都讲了什么?以上两部分是我阅读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公开信的英文稿时自己整理的重点。盖茨在北大和哈佛的演讲我并未单独整理,摘抄两段文字与大家分享。
在2017年比尔盖茨先生在北大的演讲中有两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演讲快要结束时,他对北大学子们说:
你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决定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不过即使不全职从事这样的工作,或者没有很多钱可以捐赠,你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可以花时间去了解一个新的议题、为某个问题奔走呼吁,或者参与志愿服务,这些都很有意义。
后来,在从事慈善工作的过程中,我又遇到许多以其他方式挥洒激情、奉献才华的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乐天行动派——一群坚信现实能够改变并愿意为此付诸行动的人。他们是大无畏的医生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奋力拯救埃博拉患者的生命;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们,通过无人机向偏远村庄运送救命药品;他们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心甘情愿地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或面临生存风险的儿童。
2018年比尔盖茨先生在哈佛的演讲中,也是在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三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
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世界性的饥荒……清洁的水资源的缺乏……无法上学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哈佛的学生有没有从中学到东西?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
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解决它们的途径。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03:习近平主席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讲了什么?
我多次去日内瓦参加联合国的会议,也多次听到联合国相关人士谈到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日内瓦的这次演讲,我也多次阅读他那次的中英文演讲稿,其中有些片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段前面的一小句话是我的学习心得,后面是习主席的讲话原文。
内容1,珍惜和保护地球。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内容2,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内容3,人类要合作应对面临的共同安全挑战。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难归,谁会颠沛流离?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中国决定提供2亿元人民币新的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内容4,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内容5,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内容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04:习近平主席回信对盖茨表示感谢
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当前中国面临着传染病肆虐的严峻挑战。在这特殊时期,习近平主席给盖茨回信,向他表示感谢,向世界说明了什么?我也谈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盖茨先生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表示感谢。在中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的时刻,不论各国政府还是个人,态度迥异。有的国家政府不仅没有支持,还有很多嘲讽、攻击甚至落井下石的举动,这是让人遗憾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患难见真情”,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说,“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对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盖茨先生态度鲜明地支持中国抗击疫情,所以习主席不仅表示感谢,还特别提出,“盖茨基金会很早就加入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支持盖茨基金会同中方有关机构的合作。”
其次,习近平主席对盖茨先生多年来在全球健康领域的贡献表示肯定。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所做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讨论一种新的国际格局以及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恰恰在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20多年来盖茨先生身体力行。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感谢信中说:
“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我一直讲,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也期待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为维护人类健康福祉而一起努力。”
从习近平主席感谢信中所表达的内容可以鲜明看出,传染病不是某个国家自己的事情,而是关系人类社会命运福祉的事情。这一点他在2017年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就明确讲过。在当时他的讲话中,就人类社会要共同应对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他主要讲了三个具体问题:恐怖主义、难民危机和传染病。他说:“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可以看出,他对传染病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但解决传染病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如同我在前面讨论的物种灭绝、儿童问题、气候问题等一样,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单独解决的。每次传染病流行,都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福祉。最近有篇文章很火。2月5日,一位自称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美国人在社交媒体上撰写了题为“各位,这里有点儿不对劲:对比美国2009年H1N1病毒与中国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当年美国发生重大传染病以及中国这次发生传染病的时候,世界很多国家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对这篇文章介绍的背景没有研究,但从媒体报道所看到的事实是,如同人类社会面临的其他共同挑战一样,即使在传染病这种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福祉的挑战面前,人类社会也是存在斗争甚至落井下石的。
所以,习近平主席给盖茨先生回信表示感谢,向世界说明了什么呢?其中可以引发我们每个人哪些思考呢?
感谢信说明了中国人是懂得感恩的。凡是那些在困难时期给予中国帮助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值得铭记。
感谢信说明了中国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不仅关注自己国内的事情,也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类毕竟只有一个地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感谢信肯定的是有效的行动。空洞的词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高谈阔论、纸上谈兵、形式主义以及官僚主义只会延误时机、酿成悲剧,只有行动才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感谢信表达着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应对人类社会共同挑战的决心。在传染病这类人类共同的挑战面前,“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感谢信表达了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合作的鲜明立场。盖茨先生既是企业家,也是慈善家。很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做出了具体的贡献,中国愿意与各国的这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合作。
作者心理话
文章太长了,读者读着累,我写的也累。但想到人类当前面临的种种共同挑战,还是认为有必要写这篇文章。很多人会说,盖茨先生是世界首富,他捐钱是天经地义的。我要那么有钱,也会像他一样到处捐钱。我从来不认同这种看法,旁观是从来不缺乏理由的。世界上占有大量财富的企业家多的是,但二十多年如此用心关注人类福祉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时候,不论各行各业,我们是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动起来,去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做点贡献了呢?哪怕是一句真话、一声正义的呐喊、举手之劳的帮助、真诚的理解与鼓励?
尽管我对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深深的忧虑,但我坚信,只要行动,就会带来改变。过去二十多年,我致力于中国未成年人和农民工权利保护事业,每天都在忙碌。但多年过去,就看到了这种努力带来的积极效果。尽管我对人类的发展充满深深的忧虑,但我是行动派。我坚信行动会带来改变。所以我忧虑,但是我行动。
所谓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就是这些挑战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就如同当前的疫情,很多人不幸去世,很多医生、护士、警察、政府官员、社区工作人员都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在人类的共同灾难面前,所有人都会是受害者,没有任何人可以幸免。
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克服这些人类的共同灾难,需要我们摈弃傲慢、自私、狭隘,以积极的态度去反思、去行动,为使我们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还能健康生活甚至生活的更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者简介:佟丽华,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