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ABC专栏 | 中美社会创新比较研究报告(下)

「上篇回顾」

文接上回,上期是基于“社会影响力光谱”对部分社会创新机构的分类介绍,除了光谱之外,参与方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政府、投资者、支持型机构以及公众等共同形成了社会创新机构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本文为此报告下篇,将结合本系列研究的成果对中美两国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5084.html

 

 

社创生态系统

 

0 1

政府

 

 

美国(类)影响力投资政策;以Accelerating Impact Investing Initiative“AI3”为基础整理

 

社会创新生态中,政府扮演多重角色,既是标准和规则制定者,又是服务采购者和风险管控者。其中,政策制定的作用最为重要,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行政意见,乃至仅仅是展现出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和“钱去哪儿”的肯綮走向。即使在市场力量占主导的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仍然通过各类政策法案为社会创新构建基础、提供支持。

 

在本研究系列的《美国影响力投资政策:跨越半个世纪的演进》一文中,我们对自1958年起美国颁布的二十余项促进影响力投资落地的法案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既有适用于全国、覆盖各领域的水平政策(如小企业投资促进法),为社会创新搭建良性的投资环境;也有针对特定社会议题的细分政策(如能源之星计划),引导资金流入专门的领域。这些政策多落实在社区、赋能于民间,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持续更新调整。尽管也有过收缩甚至倒退,但总体来说,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创造美国今日蓬勃的社会创新大环境意义重大。

 

而在我国,社会创新目前主要由民间力量推广,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针对社会创新或社会企业的法律法规,但在细分行业政策与地方政策中不乏一些创新探索。如在教育、养老、医疗、扶贫与三农、环保、助残等重要民生领域,已有促进政社合作、机构发展、税收优惠、政府购买等的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北京、上海、深圳等当地政府也大力提倡创新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影响力投资等,成都、佛山等地已出台社会企业培育和认证的专项法规。

 

相比美国,我国社会创新事业发展仍处在初期,社会认知与支持有限,项目的发起和推动都更为困难。政府作为“掌舵者”,应持续加强政策指导、引领多方参与,鼓励社创发展。一方面,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孵化平台、简化行政规定等方式,为社会创新提供土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助力社创机构或项目起步;另一方面,可积极引进资源和资金,帮助社创机构获得资源和加强能力,支持机构的持续发展和项目的有效实施。

 

 

0 2

投资者

 

社会创新领域投资光谱

 

与纯商业投资(仅关注财务回报)和纯慈善捐赠(仅关注社会影响力)不同,社会创新领域的投资往往要兼顾商业回报和社会效益。按从商业到公益的光谱排布,社创领域投资可分为责任投资(负责任的商业投资)、影响力投资(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平衡)和公益创投(财务可持续的公益捐赠)等类型。近年来流行的绿色金融、ESG投资等也可归入其中。

 

社创领域的投资者非常多元,本研究系列的《影响力投资——风再起时》一文中曾对中美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投资者进行过梳理,其中既包括以基金会为主的慈善机构,如美国的卡文特基金会、中国的恩派社会投资基金等;还包括商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私募或风投为主,如高盛的Social Impact Fund、国内的青云创投等;以及专注于影响力投资的投资机构,如享誉全球的格莱珉银行、LGT公益创投等。跨界合作、联合投资的模式也开始出现,如南都基金会以LP(有限合伙)形式参与禹闳资本的影响力投资专项基金“禹禾基金”等。

 

社会创新实践当中,投资者除了「投资—获利」之外,往往还扮演着机构赋能者、资源串联者、发展引领者等角色。特别是对于初创机构,基于其公益性质,其成本收益平衡较一般企业更为困难,规模经济、树立品牌对于机构生存非常重要。与商业创投领域类似,好的投资者不仅能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还能在机构品牌、市场拓展、行业合作等方面予以助力,帮助机构扩张社会影响力。如恩派为社创机构提供全面的孵化支持(lT建设、资源对接、机构推广等),Impact Hub组建社创社群并整合社会资源为机构赋能等。

 

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投资主要在健康、住房、能源、小微金融等领域,而我国则在教育与培训、健康与医疗(包括养老服务等)、绿色农业等领域最为集中。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社创领域投资还存在着数量和规模较小、投资者信心和耐心不足、更关注成熟项目而忽略初创项目、供需双方沟通不畅、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包括财务回报和影响力绩效,其中商业投资机构表现略好于基金会)等状况,而其原因则包括政策监管要求高、缺少专业服务机构、没有权威数据和评价体系、退出机制不完善、复合型人才匮乏等。

 

社创投资环境的完善绝非一夕之功,既需要政策支持、降低壁垒,还需要评估、研究等支持性机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社创机构来说,既要选择具有市场空间的产品和服务领域,如生态农业/食品行业、民艺文创产业、养老服务行业等,打造出标杆项目,又要将社会影响力融入核心商业模式之中,实现财务可持续和影响力的持续发挥,方可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0 3

支持型机构

 

支持型机构社会创新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社创机构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美国的支持型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个数量多、服务范围广、影响力强的服务体系,主要类型包括协会与网络机构、能力建设机构、资金提供机构、研究和资讯机构、跨部门联动机构等,这些机构可提供宣传倡导、资源对接、培训赋能、联合劝募、信息和知识、跨领域合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服务,为社会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并持续注入活力。

 

相较美国,我国的社会创新支持型机构数量较少、整体发展仍不成熟,但在一些领域已出现了代表性的机构和模式,如:

社会创新生态系统中,这些支持型机构各有侧重,共同支持社创机构的发展。今年初很多社创机构受到疫情影响,筹款和经营遇到困难,一些社会企业的现金流只够维持三个月,因而迫切需要资源对接、媒体宣传、融资路演、投资人沟通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同时,支持型机构自身也需突破在人力、资金、政策支持、同业竞争等方面的挑战,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社会创新机构提供充足的保障。

 

 

0 4

公众

 

克利夫兰居民现场评审项目及2018年五月部分资助项目

 

 

在传统慈善意义上,公众可能仅仅是受助对象或者捐赠者。而在社会创新领域,公众承担的角色更为多样,例如,公众可以作为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来支持社会创新机构的发展,并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社创机构聚集;也可以是参与者,通过步行打卡、日常减少碳排放等方式倡导可持续理念,累积绿色能量。伴随着参与和消费的过程,公众也担当起监督者的角色,以点赞、转发、差评乃至“用脚投票”等方式,对社创机构的表现进行评价,倒逼社创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并持续自我调整。

 

除了个人层面的行动,公众也可以社区的形式更紧密地组织起来。社区是美国社会创新组织最为重视的一类利益相关方,在本研究系列的《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社会创新机构与社区的关系》一文中讲到,美国社创组织往往在项目设计时就会考虑到社区角色的代入,以分配公正(为社区带来切实利益)、过程公正(社区参与、发扬民主)为原则,在赢得社区信任的同时也为社区赋能。克利夫兰基金会由社区居民决定捐赠资金去向,即是典型代表。

 

与美国相比,我国社会创新机构与社区互动的意识不强、深度不足,很多机构对社区参与的理解还停留在“让社区居民参加机构组织的活动”的层面,未能建立有效链接和社会资本。并且,专业化的社区管理体系还比较欠缺,为社区赋能的理念和方法还并未普及。

 

此次新冠疫情使得美国公众对社区机构的支持进一步增加,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国人向身边的社区和人捐赠的金额上升,而全国性的慈善组织支持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人们还自发地通过非捐赠的手段支持社区服务,如通过订外卖继续支持餐馆运营及其员工,或向受到社区封闭和社交距离限制暂时无法经营(如理发、家政服务等)的个人和企业支付一定费用。

 

同样,疫情也彰显出我国社区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并加速了实体社区之外虚拟社区的发展。今后社创机构想要持续发展,必须扎根社区、获得社区支持,以提升经营弹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要积极为社区赋能,创新与社区的互动方式,在实践中检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

 

 

总结和展望

 

在对中美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两国国情和整体社会环境的区别,致使社会创新的发展情况和方向也有所差异,体现在公众意识、政府角色、企业投入等多个方面:

 

美国社会及社区的发展较为成熟,公众对于社会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支持意愿都较高,可谓是支撑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而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下,政府更注重通过制度规则的建立给予社会创新发展空间,激发社会及民间组织自主发展。宽松的氛围使得企业也更愿意支持或投资社会创新,并以此获得税负减免、形象提升等实际利益。

 

我国社会仍处于快速发展和转轨的阶段,第三部门整体发展不够成熟,且近年来在政府力量和资本平台的挤占下,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社会创新曾有过轰轰烈烈的发展热潮,但当光环与热情褪去,不少机构被无情地淘汰,而除了少数强而有力的政府推动和资源深厚的机构坚守,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社会创新的投入并不非常积极,这和背后的激励逻辑、市场环境、支持生态等不无关系。

 

了解客观的发展条件,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创新、如何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突破。我们认为,在中国现下的环境中,社创机构或可从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瞄准巨大的人口和市场、争取政府资源支持,以及接轨国际标准四个方面入手。

 

 

0 1

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

 

进入数字化智能时代,使用新技术手段对机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本研究系列的案例中,已有不少社创机构利用互联网增进效率、扩大影响,乃至开拓新的运营模式。例如MyH2O和mWater都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水安全信息平台,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数据收集和分享;善品公社和The Grommet也借助互联网搭建电商平台,降低交易成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连接产品的供方和需方。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很多技术应用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如能善用技术突破社会环境的制约,社创机构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0 2

瞄准巨大的人口和市场

 

足量的人口可撑起市场,规模经济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创新机构。中美同属人口大国,GDP位列全球前二,背后蕴含的不单是巨大的消费潜力,还有社会创新的拓展空间。Goodwill、善淘网等社区普惠企业,以及善品公社和The Grommet等社会企业,都立足于人们的消费需求。与其同时,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与之匹配的运营模式。人口数量庞大、市场品类丰富的我国无疑有着极大的潜力,社创机构能否抓准目标市场并创造可持续的模式,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0 3

争取政府资源支持

 

政府的支持对于社会创新事业的发展助力是多方面的,除了最基本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政府在调动社会资源、联结各界力量、发挥社会影响方面也有其优势。譬如,在本研究中提及的善品公社、友成基金会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因而在地方落实项目时,更容易得到基层受众的信任与支持。当社会创新项目与政府政策目标有重合之处时,如能获得政府资源的支持,双方合作的协同效应有利于项目目标的达成。

 

 

0 4

接轨国际标准

 

创新与开放往往相辅相成,接轨国际标准既可使社创机构提高自身水平,更易获得社会认可;进入国际网络也有利于机构获得更多社创信息、发掘更多可能性。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共益企业(B Corp)正是对企业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一种国际通行的认证,可以为社创机构赢得更多关注和品牌溢价。尽管目前全球化趋势遭遇寒流,但对于我国正在萌芽的社会创新领域,不妨就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积累对国外经验的思考,实现在本土的落实和创新。

 

 

在未来,我国的社会创新领域发展如要再跃上一个层次,需要以共创、共好为核心串连各个利益相关方,实现政策激励、市场需求、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化。道阻且长,但因为有SEED 和ABC这样更多有情怀、有能力的人才不断投身社创领域,激发大众认知,建构支持体系,完善解决方案,我们对社会创新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后记

 

这是一篇迟来了两年的总结报告。两年间,世界风云变幻,研究小组的伙伴们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落和蜕变。很庆幸终于完成了本文,作为对我们曾经共同努力的几百个日日夜夜的交代。SEED对社会创新的追求永不止息,近期即将发布最新的社会创新趋势洞察,敬请期待。

 

 

 

主要参考文献、主篇主笔人及鸣谢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1.     南都基金会:《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报告 2019》

2.     星展银行、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疫情来袭,中国的社会企业如何活下去——2020年初中国社会企业生存状况调研分析》

3.     南都基金会、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公益支持机构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4.     The Rise of Impact: Five Steps Towards an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Economy,  Impact Management Project, 2017

5.     陈一梅:《中美慈善对比面面观》

6.     郭冉:《公益组织综合支持市场发展现状》

7.     叶盈:《跨文化公益学习与交流》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19/15/23048807_696380983.shtml

9.     www.givingtuesday.org

10.  B Lab官方讲座:何为B Lab? 何为B Corp?

*漂绿:指一些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却宣称环保,实质上是虚假的绿色营销

 

本篇主笔人:

汪婷,2017 SEED社会创新种子班学员、SEED机构理事,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合伙人、ABC公益研究院院长,埃森哲战略咨询总监。

郑媛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生,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公益研究院研究员。

邵灵玲,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执行团队成员,2017 SEED社会创新种子班战略管理课程设计和助教。

 

鸣谢名单:

SEED社区伙伴:陈柏浩、郭冉、李梦涵、高琳、任成、葛笑尘、邵灵玲、马希、龚惠之、马静、刘松、蒋巍、石思宇、汪颖佳、沈书培、高正、余盈、黎静、刘培晟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伙伴:闫榕、李卓娅、晏紫妮、秦空、吕美祯、郑媛文、赵培烜、王靖泽

特别感谢郭冉的2017社会创新种子班完整笔记为本文提供的珍贵纪念和丰富灵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美  中美词条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词条  专栏  专栏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