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是由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牵头组织的调研全国范围内志愿服务发展总体状况的报告,自2013年起已连续七年发布,被纳入《中国慈善蓝皮书》。2018年度报告刚刚获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皮书一等奖。本报告为2020年发布的2019全年度报告。
为持续跟踪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活跃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情况,中国志愿服务指数测量课题组于2019年底研发“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组织”测量方法,招募和挑选中国东南西北中部地区的活跃性较高、志愿者规模较大、具有当地代表性的50家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持续调研和观察的指数组织(简称VIO),进行志愿者问卷调查和组织访谈。同时,继续分析中国志愿服务网大数据,追踪年度志愿服务大事记和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本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通过参与观察等方式对志愿服务行业和区域性发展与管理的实践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以志愿部门视角反映志愿服务组织中活跃志愿者及其贡献价值、志愿服务组织特征以及发展情况。
一、 中国志愿服务2019年度总体发展特点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成为自2008年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以来,对志愿服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年份----志愿服务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家大事当中,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布局渐次建构成形,行业规范加强,但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依然缓慢,中国志愿服务有望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志愿服务进入国家战略,构建宏观布局,意义深远
2019年度,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就志愿服务发表讲话,不仅是对志愿者的点赞,更是对志愿服务在政治高度上的认可,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定位、方向、使命乃至愿景。志愿服务被提升到“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的高度,要同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行。首个志愿服务组织国家标准于年内发布,有关志愿服务管理的政策举措加速出台。
在组织方面,改组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服务纳入中央文明委统筹协调管理的导向,与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以及新设的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形成社会层面的组织框架;在基层,则通过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范围至全国,将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主体,逐步形成志愿服务在县、镇、村的分层次风格化布局。
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央文明办委托共青团中央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并将十三项志愿服务领域相关研究课题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计划。
在管理方面,承接《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本年度通过更加细化的《志愿服务基本术语》、《志愿服务组织基本规范》以及《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和服务规范管理。在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所开展的问卷访谈中,“志愿服务组织国家标准出台”被评选为本年度对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
综合上述各个维度,志愿服务领域的国家宏观战略布局正在渐次成形。2019年志愿服务领域有一些影响深远的事情的发生,它们“不仅仅是事件,而是趋势”。这只是相关影响的开始,而这影响注定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2.行动力量动员下的志愿者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
2019年是国家的大事之年,在建国七十周年大庆、上海进博会、北京世园会、世界军运会等大型活动及赛事服务保障中,志愿者们一如既往地展示出专业服务水平与风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于年内启动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在大型赛会和重要活动领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标配,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并已广为国内外社会公众认可。
2019年1月22日,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通知》,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全面启动。中央文明办、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教育部、水利部、卫健委、工商联、中残联等部委组织开展或参与志愿扶贫工作,评选志愿服务脱贫攻坚优秀案例。在行政力量动员下的志愿服务正在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参与到国家大事当中。与此同时,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重大事件和社会治理的空间和渠道依然不足。如何真正将志愿者纳入“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并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还需要党政主管部门加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
3.科技+专业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创新
“用技术助力公益,让科技更有温度”,越来越多商业技术公司应用员工专业技术开展志愿服务。据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平台发布,平台注册用户于2019年9月5日已超过4000万人,入驻公益机构超过1500家,参与各类公益行动人次超过2000万次。“互联网+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新常态。
“区块链+志愿服务” 的科技创新应用和移动互联促进了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化创新。当科技与公益深度融合,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就更为便利和可为,这必将引发志愿服务领域突破性的重大发展。2019年可能成为科技助力志愿服务新时代的阶段性起点。
4.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新时代发展环境而言,志愿服务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公众普遍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存在误区和盲点,国家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在持续强化,但是保障依然不足,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基础经费、组织建制、能力建设等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仍然是在负重前行。
根据民政部有关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全国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为13157家,占社会组织的1.54%,2016-2019年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及服务时间的年度增长率均超过36%,而志愿服务团体数量增长不到20%。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基金会资助公益项目、企业赞助或捐赠等资金尚未能够覆盖志愿服务组织。一些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将志愿服务泛化和滥用,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参与空间和生态环境,都急需要有规制同时进行制度优化和培育行业组织。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志愿服务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性与内在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其自愿性、自主性、自治性正是民间的活力和特色所在。因此,志愿服务组织需要适当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到位的基础保障与政策支持。
在更高的战略定位以及使命驱使之下,志愿服务组织从三个维度而言势必需要加强。其一是国家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持续强化,但是保障不足。其二是从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使命驱使而言,也必须要主动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方能跟上高层导向以及行业前行的节奏。志愿服务组织在基层实践发展中,也需要时间和努力去争取获得好政策支持与落地。其三是行业联合与网络化建设,需要更多的支持型、枢纽型、统筹型等行业组织的出现。同时,志愿服务组织被赋予中国特色的新内涵,成为社会价值观以及对外软实力的载体。特别是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不仅要大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性,还需要提升认知开阔眼界,要主动打破固有模式,“进入政、产、学、研、社共商的平台型思维和共同协作的行动。”
二、 2019年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总体报告
2019年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
图表 1 2019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总览
(一)志愿者数量20959.94万人
本报告的志愿者数量,包括在官方和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的注册志愿者与非注册志愿者。调查显示,志愿者选择官方注册的平台集中于中国志愿服务网/志愿云(32.9%)、志愿汇/志愿中国(23%),两者同时注册的占3.9%,在机构内部和商业平台登记管理为16.8%,另外有23.7%的志愿者未在任何平台注册。
2019年度志愿者总量约为2.1亿人,占中国大陆人口的15%,比2018年度年增长1200万人。
图表 2 2019年注册与非注册志愿者比例
1.注册志愿者1.69亿人,注册率为12%
截止到2019年3月16日,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数量为1.55亿人,比2018年增加了4094万人(详见下表)。
表格 1 中国志愿服务网数据比较(2017-2019)
志愿汇注册志愿者总数为7220.86万人,通过访谈,课题组估算其志愿者与信息系统数据重叠率约为80%,扣除重叠率之后核算,全国注册类志愿者总数为16944万人,注册率达到12%。
2.非注册类志愿者4015.77万人
志愿者问卷调研显示,23.7%的活跃志愿者未在任何机构或平台上进行注册,由此推算出2019年约有非注册类志愿者4015.77万人,比2018年度减少917万人。这说明志愿者注册登记率继续提升。
3.活跃志愿者7181.96万人
在2019年度,活跃志愿者合计总数约为7181.96万人,占全国志愿者总数的34.26%,比2018年增加861万人。2019年依然有63.74%的注册志愿者未参与志愿服务。
在注册类志愿者中,中国志愿服务网和志愿汇有活动记录的累计志愿者总数为3166.19万人,其活跃率为18.68%,比2018年度增长70%。
本课题组所调研的2019年度的志愿者均为活跃志愿者,约有4015.77万人非注册志愿者为活跃志愿者,比去年减少917万人。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注册率继续提升,使得非注册类志愿者总量下降。
图表 3 2019年活跃与非活跃志愿者人数(万人)
4.志愿服务参与率5.13%
活跃志愿者总数与全国人口总量之比,反映公众每年实际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比例。2019年度我国从事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为5.13%,比去年增长0.3%。
(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116.36万家
2019年课题组聚焦志愿服务指数组织,共测量63家,其注册和备案率达到93.7%,未注册率仅有6.3%。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团体注册数量为70.1万家,志愿汇活跃的志愿服务组织22万家,其主要来自于高校(50%)和基层自组织,具有较强的活跃性和独立性,与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重叠率约为20%。合计注册类志愿服务组织总量约为87.7万家。由于今年采用的指数组织无法代表全国志愿服务组织总量,因此2019年的非注册类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延用去年的数据,即28.66万家。
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总计约为116.36万家,比2018年减少26.94万家。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测算方法的改进,剔除了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
(三)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
全国活跃志愿者在2019年度贡献志愿服务时间总计为22.68亿小时,比2018年度增加7123万小时。
1.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间6.62亿小时
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2019年注册类志愿者记录服务时间为6.45亿小时,比2018年增加1.45亿小时。活跃志愿者人均年度提供志愿服务时间为21小时。志愿汇活跃志愿者贡献服务时间为人均18小时,在扣除重叠率之后为1782万小时。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间合计6.62亿小时,比去年增加1.62亿小时。主要原因是活跃志愿者数量和人均服务时间均有所增长。
2.非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间16.06亿小时
调研显示,未注册志愿者在2019年度人均志愿服务时间约为40小时,与去年持平。合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间为16.06亿小时,较去年减少9100万小时。
(四)志愿者贡献价值903.59亿元
根据2018年度社会组织人均工资43.97元/小时,扣除当年工资增长率9.4%可以推算出2019年度志愿者贡献服务总价值为903.59亿元。其中,注册志愿者贡献价值为263.69亿元,非注册志愿者贡献价值为639.9亿元。与2018年度的823.64亿元相比,2019年度增长了9.7%。
2019年志愿者贡献价值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的万分之8.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的万分之15.77,志愿者为社会服务行业提供了相当于105.76万名全日制雇员,占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980.4万人的17.87%。
三、 2019年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比较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课题组自2013年开始每年在全国开展指数测量,并且根据技术方法论的改善进行数据持续优化与年度比较。重点关注对注册与非注册志愿者进行比较,以反映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整体状况和特征。CVDI比较指标有五个:我国志愿者整体数量及活跃志愿者数量、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我国志愿服务参与率、志愿服务时间、志愿者捐赠价值。
1. 2019志愿服务指数总体增长5%
图表4 2013~2019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比较
2019中国志愿服务指数数量总体增长5%,志愿者的活跃程度增长15%。相比之下,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够均衡。
2. 志愿者总数增长5%
志愿者总量由注册志愿者与非注册志愿者组成,2019年志愿者总数增长了5%。从2013年8535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2.1亿人,总增长率接近1.5倍,参与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数量增长翻倍。值得注意的是,注册志愿者数量增长率要高于活跃志愿者数量增长率近50%,这显示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志愿者注册工作成效显著,而尚需要在激发志愿者参与方面更下功夫。(参见图表6)
图表 5 志愿者总量发展比较
本调研从志愿部门视角观察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状况,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党政部委推动自上而下的注册类志愿服务,与民间自下而上的非注册类志愿服务的互动发展。
3. 注册志愿者增长15%
2019年注册志愿者增长了14%。通过图表10可以明显看到我国自2015年起试行志愿服务记录管理办法以来,注册志愿者数量7年来增长了130%,注册率从5.6%上升到12%。而非注册志愿者数量近三年来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逐渐被纳入到官方的志愿者信息体系中。
图表 6 注册与非注册志愿者比较
4. 活跃志愿者比率有所下降
从事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与志愿者总量之比,2019年为34%。这与之前几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以来,活跃志愿者比率在40%-50%,近两年均在31%-34%。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有关部委加强了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工作,注册志愿者增长数量较快;二是活跃志愿者数量增长较少,导致比率下降。
5. 注册与非注册志愿者贡献比较
注册与非注册志愿服务的差异主要出现两个方面:一是志愿者的活跃程度不同,注册志愿者活跃率维持在20%左右,而非注册类志愿者活跃率80%以上,因此尽管注册志愿者总人数是非注册志愿者的4倍,但是每年在实际参与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和志愿者贡献价值方面,非注册志愿者的贡献接近于注册志愿者贡献的2倍。
图表 8 注册与非注册志愿者比较
6. 志愿者贡献价值持续增长
(1)活跃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有较明显的增长,从2013年的9.32亿小时到2019年的22.68亿小时,增长率达到1.4倍。其贡献价值增长更为迅猛,受到经济增长和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6年增长率达到3倍多。
图表 9 志愿服务时间及其价值比较
(3)志愿者贡献价值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一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从2013年的万分之3.6到2019年的万分之8.5,增长了1.36倍;二是对第三服务产业总产值的贡献,从2013年的万分之8.19到2019年的万分之15.77,增长了93%;三是志愿者贡献的工作时相当于给社会部门提供的全日制雇员,从2013年的43.6万人,到2019年的106万人,增长了1.4倍。
图表 10 志愿者贡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比率
7. 志愿者组织数量发展不均衡
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与管理尚未完全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中,缺少权威统计数据。本课题组2020年采用“志愿服务指数组织”调研测量方法,进行长期追踪,重点观察组织发展规律。纵观2013年以来的志愿服务组织数量的发展并不均衡,每年约有100多万家活跃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
追踪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时间近三年来增长显著,增幅都在75%以上,这表明志愿服务组织的活跃度和记录情况有了较大的提升。相对而言,志愿服务组织注册数量增速较慢,不足20%。
图表 11 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发展
附:调研说明
(一)定义与范围
本调研依据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和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等政策法规要求,参考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志愿服务测量指南》,对中国志愿服务指数调研对象进行如下定义。
1.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本调研特别对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所提供的1小时以上的公益服务,也就是正式的志愿服务进行分析。不包括志愿者个人所从事的临时性(1小时以下)无偿服务以及邻里之间个体互助等非正式志愿服务。
2.志愿者: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以自己的时间和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本调研人群主要是16岁(含)以上的成年人。
3.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本次调研中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定范围包括:一是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二是没有正式登记注册,但以组织名义开展了志愿服务的民间自组织和志愿团体。
4.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组织(VIO):本课题组于2020年1-2月份通过公开招募,遴选50家符合以下特征的志愿服务组织,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的组织样本代表,其评选指标是:
(1) 组织的活跃程度:指数组织在本地区的活跃度(服务活动效度、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人数、服务的时间)和服务社会效益(服务对象人数、服务成效、媒体报道和社会影响力)较高。
(2) 区域分布均衡性,确保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部地区的20个以上的城市都至少有一家指数组织。
(3) 组织的合规性,所选取的指数组织应包含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在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备案的志愿服务组织、常年使用志愿者的社会组织等。在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和志愿服务平台正式注册的组织优先录取。
(4) 组织所从事的志愿服务领域的多样性:即包含各领域和专业类型的志愿服务,例如在扶贫济困、扶老助残、青少年教育、儿童保护、性别平等、健康医疗、救援救灾、社区发展、环保减排、国际援助等领域中的专业与非专业服务。
(5) 活跃志愿者人数:每个组织每年组织动员的活跃志愿者不少于200人,并可以提供志愿者参与指数问卷调查不少于200名志愿者。
(二)计算比率
本调研在对相关数据分析中采用了以下计算比率:
1.志愿者注册率:是指在志愿服务组织或官方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占当年全国大陆地区总人口之比。
2.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率:是指志愿服务组织在官方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登记注册的数量占全国志愿服务组织总数之比。
3.重叠率:志愿者同时在2个以上的官方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上进行登记注册,其重叠注册的数量与总量之比。
4.记录率:在已经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中,只有部分人员进行了服务记录。对于有志愿服务记录的注册志愿者与全体注册志愿者之比。
5.活跃率:是指在过去一年中,实际参与了1小时以上正式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数量与志愿者总数之比。
(二)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CVDI)
本课题组基于中国志愿服务基础建设刚刚起步,基础研究与数据尚未互联互通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于2016年起研究开发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CVDI)。该指数的制定参考了国际劳工组织《志愿服务测量手册》和全球志愿服务测量框架,从志愿服务投入(志愿者数量及其服务时间)和产出(志愿者贡献价值)两个维度进行测量,主要测量五个指标。
1.志愿者数量:指注册志愿者与非注册志愿者之和。在志愿者中重点对实际参与了当年志愿服务1小时以上的“活跃志愿者”进行报告。
2.志愿服务参与率: 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总人口中活跃志愿者人数比率。 志愿服务参与率=活跃志愿者数量/当年大陆人口总数。
3.志愿服务组织数量: 是指在过去一年中,组织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正式与非正式志愿服务组织的总和。其中包括在官方平台进行注册和备案、或者未进行注册的志愿团体。
4.志愿服务时间: 指过去一年中志愿者从事正式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小时的时间,其测量单位为小时。
5、志愿者贡献价值: 反映提供志愿服务的劳动人口在社会服务行业中所贡献的经济价值。本报告采用国际劳工组织(ILO)推荐的 “替代成本计算法”(The Replacement Cost Approach),即志愿者贡献价值=社会服务行业雇员平均工资(元/小时)×志愿服务小时数。
(三)调研方法
本课题组自2013年开始进行中国志愿服务调研,连续6年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志愿者个体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实证调研,包括问卷调研与访谈等方式对志愿服务相关数据进行考证和分析。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志愿者的服务特征及服务价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全国缺乏统一志愿服务系统无法精准计量志愿服务基础数据等问题。
在经历了连续6年对志愿服务的调查之后,随着2019年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课题组通过行动研究,发现各区域逐渐成长起一批相对成熟的志愿服务组织,他们大多成立时间超过五年,汇聚当地的志愿者人数较多,开展活跃的、日常性志愿服务活动,并且有稳定的团队和领导班子,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为此,课题组于2019年对调研方法进行了调整,重点聚焦活跃的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志愿者,采用了更具代表性的指数组织追踪测量方法,结合定量加定性访谈调研,逐渐提高调研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当前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形成的实际数据,并通过中国志愿服务指数指标体系分析,来体现我国志愿服务的规模、水平、比例和效益,反映我国志愿服务的真实发展程度。鉴于此,课题组于2019年开发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组织”(简称VIO),选取活跃程度高、具有当地代表性的志愿服务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跟踪调研,从而可以更加稳定、精准和长期的进行数据比较研究。作为第一年VIO试点研究,本课题组于2020年1月初完成了VIO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募,最终从112家报名的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组织活跃程度、区域分布均衡性,组织的合规性,组织所从事的志愿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能够动员组织本地区活跃志愿者人数等指标进行面试和审核,最终确定了50家VIO和12家候选组织,形成中国志愿服务指数组织样本筐。
课题组于2-3月间,针对VIO指数组织进行一对一访谈和问卷调研。对每家组织按照高层负责人、中层管理者、一线志愿者分层设计定向问卷,围绕2019年度志愿服务领域的重大事件完成访谈125份,组织深度访谈记录62份。通过62家VIO组织共回收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32个省市自治区的志愿者有效问卷18002份。
由于整合了志愿服务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本报告逐步加强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内容涉及对志愿服务领域全年发展进行评价、从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视角对重大事件进行点评、分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并提炼志愿服务领域本年度的关键词及发展特征,以及对志愿服务组织性质与规模、社会组织党建与评估、志愿服务的参与、组织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组织发展需求和建议等方面内容的分析。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