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峰,人称刘队,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副领队,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长,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川北地区协调人。2008年汶川地震后加入中国心,一直以兼职身份参与公益项目,2013年雅安地震后全职加入团队做公益。
2020年12月17日,是他成为全职公益人的七周年。这些年,刘队体重渐长、白发渐多,从一个热忱的志愿者,到一个全职的公益人,公益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七周年那天,没有特殊的仪式,他仍然奔波在一线,这或许在预示着未来的日月“荆棘难行”,却也预示着收获满满。今天和壹家人分享刘队写在七周年的日记《成为全职公益人本就是一项挑战,一晃7年了》。
人生第一个援建项目
住在雅安的一年半,也是我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公益项目的一年半,在基金会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人生第一个援建项目——上里镇箭杆林村壹基金轻钢抗震农房援建项目,懂得了与村民打交道不仅需要真诚,还要严守规则不能变化,前期准备工作就得做足,不能操之过急;懂得了通过自己双手重建家园,具有疗愈灾害伤痛的功能;懂得了山区农房重建要保持农村的散居特色,要让农村更像农村。
农居重建不同于城市房屋建设,通常先修好框架、门窗、外部装饰,等打工赚到钱再逐步完善内部,不能执着于一蹴而就。
没有路肯定各种不便,但有了路,过不了货车,就拉不了建材,也就修不了房。而要在从来没有路的山林修路,就要牵涉到占地、换地的公平性,林木损毁及其补偿,过河涵管桥面护坡的硬化,最“费钱”的要数山地的承重考虑,松软的地质不得不填埋大量的建渣,异地购买小车不划算,而大车又上不了山,就需要建渣转运场。还不包括村民为了便利,都希望村道经过自家门口所带来的各种交涉、协商和妥协工作。最终能完成着实不易,但这样的过程,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撕开—缝合—撕开—缝合...”
“行动者即研究者,研究者亦行动者”——2014年行动研究正式走入我的生活,高队组织带领,团队核心成员参与,杨静老师亲自操盘,夏林清教授亲临指导,一个逐步自信、独立的我开始形成。
虽然那是一个“撕开——缝合——再撕开——再缝合......”的煎心历程,却正因如此而似乎重获新生。
不得不正视自身“丑陋阴暗”的一面,打开的越多,人就越坦诚、越自信,两个字——舒服。
60余场次的灾害救助行动
这七年,在壹基金的支持下,协助参与了60余场次的灾害救助行动,其中大型灾害都亲历了现场。
有大年初一赶赴灾区在车里睡了好几晚;
有顶着暴雨赶赴灾区;
有徒步数小时手提肩扛转运物资;
有连续40个小时不眠不休;
有跨越半个中国在祖国边陲评估(儿童服务)需求。
在一次次灾害现场不断学习、成长,让我懂得:物资的援助不是终极任务,通过物资转达的社会关爱、传递的希望,大于物资本身的价值,而要确保关爱和希望的传递,物资发放的公平性尤为重要。前期需要快速精准的调研及沟通,实施中需要精心的计划和落实。
灾害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长期的陪伴是触达持续有效改变的主要途径,在灾害救助(物资发放)过程中,注重在地社会组织的挖掘与培养,是异地救灾力量应有的考量。
2013年芦山地震后走访
全新的挑战又来了
自打2013年6月接到壹基金雅安灾后儿童服务站26个站点财务代管项目,这些年从未停止过与儿童服务站项目的接触。
2014年雅安二期、803鲁甸灾后,2015年鲁甸灾后,2016年常态化试点、新川社区儿童服务站自筹、江苏阜宁龙卷风灾后,2017年新疆塔县灾后、九寨沟灾后及常态化全国项目组。
看着儿童服务站从灾后1年的项目变成常态化的项目,见证了灾后零星的站点变成今天全国600多个站点,光用感谢壹基金的话语显然不够诚意。儿童服务站发展的八年,我懂得:社会组织得有一个长期的阵地,至少得有1、2个专职人员,至少通过2、3年的培养才能成为专业工作者,机构才能逐步专业化。社会组织得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通过自主筹款实现。社会组织要在儿童服务议题上发声,需要相互合作共建共享平台,具有一定规模化。
似乎看到了顶,又似乎永远没有顶
不知道谁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化”。
发展势不可挡,随着公益慈善的热度不断升高,对公益慈善的认知需求也随之增加,2018年有幸进入广州公益慈善书院MPS班学习,可以说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很多公益慈善领域的知识,视野豁然开朗,路径更加清晰,似乎看到了顶,又似乎永远没有顶,更实在的是,看到了各种可能,它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有了原点学院,开始寻求更多目标和方向,探索着...永不停止。
感恩这七年,所有的陪伴者、同行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