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调研 | 中国治了这么多年沙,怎么还有这么大的沙尘暴?

 

 

睁眼,起床,开窗——下一秒关上。

 

2021年3月15号,我国北方地区的窗外只有三个颜色:

 

黄色,黄色,还是黄色。

 

▲图源:新京报

 

▲摄影:BAMBOO DRAGONFLY

 

▲图源:新京报

 

今天的沙尘暴来自蒙古国南部。昨晚,沙尘“黄衣夜行”,今天终于来到中国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从强度来看,北方这次的沙尘暴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目前已经达到强沙尘暴的级别,对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而在其源头蒙古国,强沙尘暴事件至少造成了6人死亡,81人失踪。

 

▲图源:央视新闻

 

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包头紧急停课;截止今日11时55分,某APP显示,北京首都和大兴机场延误进出港航班49架次,取消123架次。

 

▲北京打工人现状 | 图源:微博@为啥还不睡

 

这次沙尘暴之严重令人咋舌,热搜频频。

 

沙尘暴的搜索指数排名直线上升 | 数据来源:爱尖刀

 

可是,回想一下——中国这些年不是一直都在治理沙尘暴吗?这是治了个寂寞吗?

 

事实上,相较于数十年前,我国北方每年发生的沙尘暴次数已经大大减少。“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北方共发生43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天气12次,较“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已减少了29%。

 

 

美国国家航天局2019年2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減少”。

 

中国的治沙技术甚至出口世界。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7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过交流,举办了43期培训班,遍及105个国家。

 

所以,从数据上看,我们的沙尘暴确确实实治理了很多年,且成果颇丰。那么,今天的北京城,为什么格外的黄呢?

 

▲今天的央视大裤衩也格外的黄 | 图源:微博

 

沙尘暴怎么来

 

 

一切问题的源头是:沙尘暴到底是怎么来的?

 

简而言之,形成沙尘暴要集齐三个条件:

 

1. 大风、强风;

2. 沙;

3. 空气对流。

 

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对流使得风更大、沙尘扬得更高,最终形成沙尘暴

 

我国沙尘暴频发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主要存在沙化严重的问题;而一般认为,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沙主要来源于蒙古国南部。

 

▲图源:中国气象局科普视频

 

要治理沙尘暴,我们能加以干预的只有“沙”,准确地说,是“固沙”: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扬沙。

 

“减缓和治理沙尘暴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实施以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为核心的治沙工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万本太为治理沙尘暴指明方向。

 

能干预环节少、植被生长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大,这些都决定了沙尘暴治理长路漫漫。

 

中国在行动

 

 

沙尘暴对身体健康、农业生产、空陆交通和精密仪器加工等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又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有1/4的国土是荒漠。

 

因此,治理沙尘暴难,但必须要做。

 

在上世纪后半叶,由于肆意破坏环境,荒漠化严重,中国沙尘暴一度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建国后的几次农垦高潮造成了空前的“人造荒漠”;大跃进时期,锡林郭勒农垦后的优良牧场往往很快就大规模沙化,沦为荒漠;90年代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人们积极垦荒种粮,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地经过两三年翻耕后迅速退化……国外科学家曾做过一个估算,90年代时,大气中的沙尘竟然有约50%左右来源于“受过扰动的土壤表层”——即人类活动过的土地。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强沙尘暴天气出现了约48次;而在2000年之后,这个数字仅是29。

 

▲有人说:“比起‘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一起沙尘,北京就成了北平’才是史实。故都的风沙才是老人关于旧京的共同记忆。” 图源:随意窝

 

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投资超过1万亿元,世所罕见。这些工程包括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范围植树,总建设面积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工程。据了解,在风沙荒漠区,三北防护林建设对沙化土地减少的贡献率约为15%。

 

此外,中国还构筑起了法制层面的绿色屏障,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颁布实施《防沙治沙法》。

 

同时,一大批企业与个人也积极参与进治沙事业中。在内蒙古库布齐,如今有80多家企业投身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中,追求“绿富同兴”。

 

中国对沙漠的治理,成为全球楷模。”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称赞道。

 

▲俯瞰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苜蓿草场一角 | 图源:新华社

 

漫漫治沙路

 

 

尽管治理在不断进行,但是正如小伙伴们今天看到的一样,沙尘暴其实无法杜绝。

 

▲图源:中国天气网

 

沙漠(包括干涸的湖床、缺乏植被覆盖的沙漠边缘等)本身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沙漠的存在是必然,也是必需。沙尘暴起于沙,沙在,沙尘暴就在。

 

境外沙源也是一个问题。譬如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就是蒙古国,其境内的治沙情况不容我们左右。当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促成国际合作来解决,但现实的执行往往存在困难。

 

此外,造林对沙尘暴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防护林30年增加的森林覆被率是有限的,对风的作用也只是局部,目前还远远不能达到影响大气环流的程度。同时,树的高度通常只有10-20米,阻挡不了距离地面几公里的沙尘。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行动无用。一旦砍掉防护林,不但雾霾不会减少,沙尘暴还会变多,最后的结果是:“有风吸沙,无风吸霾”。也就是说,尽管治理难度大、需要时间长、收获作用小,但不治理,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毛乌素沙漠治理进行中 | 图源:新华网

 

这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虽然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沙尘暴的问题更严重了,或者中国的治理无效。相反,既然治理势在必行,这次的沙尘暴就更像一个提醒,提醒治理之路还将继续,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 END -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这么  这么词条  沙尘暴  沙尘暴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调研  调研词条  多年  多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