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循证公益 03 | 以循证推动公益组织使命的实现

 

 

沃启基金会在2019-2020年完成了科学公益案例研究,并出版了案例集,向行业推介运用了科学公益工具开展项目的公益组织的8个优秀案例项目,呈现这些项目运用科学公益理念、方法与工具的实践与成效(若需获寄《公益的效能之道——科学公益案例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沃启基金会启动了“公益中的循证”资料译介项目。项目期望通过文献梳理、调研访谈以及专家推介的方式,识别出有关循证的国外重要思想性文献资料、工具和实践,进行译介、编辑并开展倡导和传播,为本土的科学公益研究和行动提供基础性的知识资源支持,帮助公益组织和公益行业提升科学公益的认知以及项目效能。

 

作为公益领域的资深行动者,周鹏博士既是科学公益案例研究的主笔,也为“公益中的循证”资料译介项目的设计和执行提供了咨询建议。在他看来,循证不只是公益组织筹款和问责的需要,更是帮助其实现社会使命的重要思维和工具,通过国际经验的引入能够为国内的公益实践者应对挑战带来启发。

 

 

公益实践者和资助者们正在用有限的资源解决棘手的社会问题,试图改善脆弱群体的生活状况,这需要从业者应用科学方法并有效利用证据来深刻了解公益工作,开展公益项目,提升公益效能,进而实现公益组织的使命。

 

通常情况下,公益实践者寻求证据的支持,或是因为需要对资助方和投资机构负责,或是为了竞争稀缺的捐赠资金。但实践者不能忽视科学证据对系统性工作的重要性,首先,通过证据可以对服务的目标人群更加了解,促进受益人群的真实改变,使公益工作更加负责任并赢得公众的信赖。其次,当观察到一个社会不公现象去追问原因时,当尝试新的干预措施,却不知道它是否像以前的方法一样有效或无效时,或认为某个项目需要改进时,都需要借助证据的支持。总体来说,要了解一个公益项目是否值得投入资源,是否有效,都需要借助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和反馈。这一寻求证据支持实践工作的过程就是循证实践。

 

 

在当下中国的公益工作中,循证实践和应用几乎缺失,不论从业者的能力还是这项工作的资源投入都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依靠直觉和传统经验行事、追随权威论断进行决策等情况屡见不鲜。虽然从业者寻求证据支持的意识和需求与日俱增,但真正的进步却是零星的。

 

翻译是跨文化沟通和学习的重要桥梁,沃启基金会《“公益中的循证”译介项目》为公益实践者开启了一次循证知识的学习之旅。精心挑选的十三篇译介文章,从公益循证的抽象知识到具体实践做了基础性和多样化的翻译介绍,具体来说,既包括了对循证公益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脉络和哲学基础的介绍,也就循证理念方法在社会工作、扶贫和人类服务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案例介绍。项目通过译介的方式将国际上公益循证的前沿知识和方法介绍给中国的公益同行们,提升从业者对循证理念的认知,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挑战进行反思,以推动循证方法在中国公益实践中的应用。

 

虽然译介中谈到的都是国外循证公益的框架以及他们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但对中国的从业者反观自身,处理中国当下的公益挑战应当说不无启示。这些译介文章不仅促使我对过往的公益实践进行反思,也帮助我更系统地理解了循证这一概念的定义及其发展的历史沿革。在任何知识建构和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厘清和同业共识,必将对知识的应用和观点互动带来极大挑战,从而无法构建一个主流的行业话语体系与外界对话。从这一层面来说,对循证概念的系统性介绍是这个译介项目的独特之处,也是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在循证公益实践的知识生产体系中,相关的国际经验一直是丰富的源泉,希望未来这项工作能够持续进行,如果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能够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介绍更多应用循证方法取得成效的公益案例,这样或许能更有效地促使中国公益实践者对标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本土知识与国际经验的有效互动。

 

缺乏循证的公益实践是中国公益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希望沃启基金会的循证译介工作可以启发公益实践者对循证的思考和行动,进而推动公益组织在价值和行动层面真正的变革,最终实现组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使命。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  使命  使命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