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博主观察,很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究其原因,博主认为孩子们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中国是具有悠久考试历史的国家。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被认为是最公平的进阶途径。有了这样的社会共识,目前中国的教育,家长和老师都是围绕中考和高考来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在部分大城市,甚至上小学要考试,上初中也要考试。尽管教育部一再出台减负政策,在考试的压力下,减下来的负担实际上都转化为课外教育了,家长感受到的教育压力最后都要落在孩子身上。家长变得日益焦虑,已经看不得自己的孩子玩耍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十二年的时间里,相当部分的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习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基本上丧失了支配时间的自由。适应了这种学习的孩子,往往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顺利进阶;不适应这种学习的孩子,早早地被中考卡在了高中的大门外。适应了被安排学习,进入大学后,自主时间突然变多,如果没有快速学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往往就会掉队。还有部分同学,由于学习惯性,上大学之后依然保持着中学阶段的学习思路,没有及时从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向以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学习转变,成长为所谓的“小镇做题家”。
博主很庆幸自己考大学的八十年代,课外教育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家对中考、高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自己还有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发呆也好,玩耍也好,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学习。秉承这样的理念,博主的孩子在中学阶段仅上过很少的课外辅导班,最终的效果也不错。因为是个例,所以博主觉得自己很幸运。
十二年甚至是十五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自由的时间去学习、去玩耍。没有几个家长敢于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大家都焦虑,这真是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