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四种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简评 ——以2019版必修教材为例

               

一、教材亮点:

1、课程内容融入了地球系统科学思维

        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球变化研究。在旧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介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时有所映射,新版教材编写中体现更加明显。仅列举一二,实例一:各版本地理1均新增内容-地球演化过程(历史),从空间视角(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时间序列视角(地球史)重新构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实例二:中图版地理1打破传统6要素各自为阵的格局,以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为独立章节的编排方式统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要素。

2、课程结构重构知识体系

        以模块化为基础,由原有的“3+6”(必修+选修)模式转变为“2+3+9”(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特别是地理1和自然地理基础两部分有机融合,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在保持系统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巧妙破解了多年来困扰广大师生的“地理难”问题,十分有利于地理教学开展,同时进一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

3、学科逻辑强化时空尺度思维

        几个版本的教材在探究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归纳大冰期的持续时间以及气候变化特点,隐含了地球演化的时序性这一原理。高中人文地理核心主题由空间分布(如人口、城镇的分布)、空间过程(如人口迁移、城镇化)、空间联系(如区际联系)组成,湘教版地理2有别于其他版本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将交通运输发展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凝聚了学科的逻辑性。

4、课程理念重视公民教育

        课程设计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体系构建核心不是从地理学系统性角度选择内容,而是从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考虑,以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生活需求为终极目的,这就决定了教材选材要有时代性、生活性。新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体现人文地理学对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海洋权益的维护旨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BDS+GLONASS)取代了沿用多年的GPS这一概念。此外,鲁教版地理1“从圈层作用看地貌”章节为例,教材选取桂林山水、敦煌魔鬼城、澜沧江为素材,要求学生能够识别3-4种常见地貌类型即可。

5、语言表述抽象概念具体化

        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对“天体”这一术语的描述,旧教材将其抽象的定义为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新教材各版本虽表述略有差异,但都表达出相同含义:天体是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圈层结构部分也删除了内外部划分定位模糊的岩石圈,便于初学者掌握。

6、课题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研究体现开放性、科学性、生活化,摒弃了旧教材中部分固化的“伪探究”,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图版地理1课题“制作太阳系等比例模型”、湘教版地理实验“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模拟”都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人地协调观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更是无处不在:鲁教版地理1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角度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湘教版地理1在介绍完风成地貌的类型后又结合活动探讨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海洋与人类一节从海洋为人类提供资源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两个角度探讨人地关系。

7、地理图像系统丰富教学素材

        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常见地理图像包括地理景观图、示意图、影像图、地图、地理漫画等多种形式。地理图像信息量大、直观性强,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工具。以人教版地理1为例,全书引用各类图像163幅,以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示意图多见,穿插各类地图、地理影像图等,图像密度1.31。与旧教材相比新增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

8、教学策略注重学法指导

        鲁教版单元活动涵盖“专题地图的使用与绘制”、“判别地理方向”、“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人文地理户外考察”、“学会图层分析法”等8个主题,课题设计中镶嵌学法指导在以往教材编写中较为少见,这与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科学发现者》中的“技能手册”栏目在学法指导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推广借鉴。

二、总体印象:

湘教版:内容翔实,系统全面。

鲁教版:单元活动、案例教学,中规中矩。

中图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人教版:继承传统,突破创新。

三、教材修订建议:

1、地图设计规范化

        四版教材除中图版教材外,其余教材在引用、绘制地图过程中均无比例尺,不利于学生科学地图思维的培养。

2、地图类型多样化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图上表现形式多样化。纵观四套教材,尽管在地图教学中引入了地理统计图,但以折些图和柱状统计图为主,其他各类型地图缺乏。另外,早在2013年湖南地图出版社就推出了竖版地图,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表示,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更直观有力的证据。湘教版和中图版教材虽然在海洋权益与发展战略一节的边角位引用了竖版地图,但图幅小,且并未推广使用。

3、教学题材多样化

        区域发展战略部分选材略有差异,中图版选择内容为京津冀协调发展,鲁教版选择长江经济带主题,建议尝试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全球视野。

四、教学建议

1、重视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设计教学,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展示评价的流程重构教学。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呈现开放性思维,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

2、教学设计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教材处理、师生如何互动的价值判断都取决于是不是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3、加强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学校在地理教育中从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三方面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以达到加深对地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和促使学生切实关注人地关系的协调。积极培育条件开展户外考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亲手操作,以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撰写报告结合生成性评价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4、开发校本教材

        在落实核心素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前提下,学校可尝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校本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地理实践为基础,并与当地国土、环保、地震、气象、城建等部门深度合作,搜集各类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经过重组教学设计形成素材。本部分内容参考新课标解读。

                                                                2020 061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材  教材词条  简评  简评词条  素养  素养词条  必修  必修词条  基于  基于词条  
观点

 破五唯在行动

破五唯在行动刘庆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近一位教授在国际专业主流刊物发表了一篇长达60页的重要成果论文,论文被选为编辑亮点,编辑指出只有2%的论文能够有幸被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