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翻罗志田的《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书中除《陈寅恪的“古为今用”》、《非驴非马:陈寅恪的文字意趣一例》、《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外,《永远是他自己的陈独秀》和《一位坚持自己独立思想的学者——纪念朱维铮先生》这两篇格外吸引我的注意。
罗先生在《一位坚持自己独立思想的学者——纪念朱维铮先生》中说:朱维铮与陈独秀类似,“朱先生基本上也很少迁就别人的意见,最多就是不说”。陈独秀就曾说:“我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把光明当做黑暗,不把黑暗对付黑暗”。
罗志田文中说:“朱先生的学术人生,是带有战斗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流行的风潮和倾向,他真可以说是嫉恶如仇,遇到就要说。所谓当仁不让,庶几当之。且他的批评,往往是在公众场合当面臧否,不稍假借,也不留情面。”
这本是学术批评应该有的态度,但在注重人情和面子的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理想的学术批评应当就事论事,就观点论观点,但现实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虽然批评者认为是就事论事,但被批评者往往会觉得这是针对他/她本人的攻击。
立场暧昧的名流学者装聋作哑,会因对人温文尔雅而广受欢迎。而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直面批评他人的人,往往会被目为霸道或难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