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事的科研选题支招
武夷山
20150925:
1. 现在国内作者的撤稿论文有100多篇,数量不是太多,可以一一分析这些论文的作者在任现职前毕业于哪个学校?导师是谁?在他们各自论文投稿那一年,本单位的定量考核标准是什么样的?把他们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找出来检测一下,把这些作者在国内期刊的论文找来检测一下。这样可以回答:他们是一贯如此,还是逐渐变坏了?严苛的考核标准是否在发生影响?这些“坏作者”有没有共同的导师、共同的母校?他们母校迄今有没有开设科研伦理学的课程和基本教育?
2. 我们要做舆情监测的话,只限于科技领域的舆情,采用科学网、小木虫、科技领域的微信圈之类即可以。可以研究:
——科技领域的意见领袖与其他领域有何差异?例如,韩寒没有高学历,亦可以成为意见领袖;而在科学网上,意见领袖往往是海归(饶毅、王鸿飞等)、敢于批评的非海归——科技领域里众人的轻信程度与其他领域有无差异?有多起事例表明,后来搞清的事实与前期讨论所基于的“事实”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有很多人轻信那些“事实”,并据此开始了议论、批评、辩论甚至骂仗;
——看看哪些舆情值得作为预警资料?比如,每次评院士期间,都会有人爆料某候选人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其中有诽谤,也有事实。如果我们能识别出其中的事实,向有关方面及时反映,不仅可以防止“坏人”成为院士,还能尽早为科技管理部门调整管理措施提供信号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