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释“仍”字——读红零札

三释“仍”字——读红零札

授权发布陈熙中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7月22日发布(第25448篇)

 

【按】现在授权首发北京大学中文系陈熙中教授最新撰写的文章《三释“仍”字——读红零札》。感谢熙中教授惠寄。

 

我曾写过《“仍”字释疑》和《再释“仍”字》两篇小文,意在说明《红楼梦》中有些“仍”字,其意义和用法与“乃”字相同,而不是仍然、仍旧的意思。今次再谈“仍”字,已经是第三次了。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写宝玉问两个小丫头晴雯临死时的情景,一个小丫头骗他晴雯临死时曾说:“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宝玉便问这小丫头:“但他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书中接着这样写道:

  

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①。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说:‘天机不可泄露。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宝玉听了这话,不但不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仍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司掌。我就料定他那样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以上引文据庚辰本)

 

其中“仍指芙蓉笑道”的“仍指”二字,戚序本、蒙府本、甲辰本、列藏本和梦稿本都作“乃指”(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芙蓉”作“芙蓉花”)。

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石头记》脂本的汇校本和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本,都把“仍指”校作“乃指”,但不作说明。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邓遂夫先生校订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修订四版,作家出版社2010年)。邓先生在正文中说“乃(原误仍)”(第四卷第1174页),又在校注中说“‘乃’,据各本改”(同上第1188页)。

据《说文解字》,“仍”字“从人,乃声”。“仍”、“乃”二字古时因同声而通用,直到明清犹如此,我曾举出许多这样的例证。所以断言“仍指”是“乃指”之误,是没有根据的。

相反,我认为,“仍指”很可能是曹雪芹的原文,“乃指”则是小说在传抄过程中抄录者所作的改笔。因为“仍指”和“乃指”意思虽然相同,但“乃指”意思明白易懂,“仍指”则一般读者未必都明白。因此原文若是“乃指”,抄录者是不会想到要改成“仍指”的。

这里举一个同样是在传录过程中将原文“仍指”改成“乃指”、“或指”的例子,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北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艺术上綦母怀文传载:

 

     綦母怀文,不知何许人也,以道术事齐神武……每云:“昔在晋阳为监馆,馆中有一蠕蠕客,同馆胡沙门指语怀文云:‘此人别有异算术。’仍指庭中一枣树云:‘令其布算子,即知其实数。’乃试之,并辨若干纯赤,若干赤白相半。于是剥数之,唯少一子。算者曰:‘必不少,但更撼之。’果落一实。”

 

綦母怀文所述的这个故事,被后来的一些史书、类书等收录(或照录,或改写),其中“仍指”二字,出现了异文。有的与《北史》原文相同,即作“仍指”(见《通志》卷一百八十三艺术传第三、《天中记》卷五十二、《骈志》卷十、《南北史合注》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七北史八十九、《北史识小录》卷七、《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五十八);有的改作“乃指”(见《册府元龟》卷八百七十六总录部、《五杂组》卷五、《渊鉴类函》四百二果部四枣二);有的改作“或指”(见《续世说》卷六);还有的仅作“指”(见《佩文韵府》卷九十三上“落实”条)。

    这个由“仍指”被改作“乃指”、“或指”等的例子,与《红楼梦》中的“仍指”被改作“乃指”的情形,可说如出一辙。故我们有理由认为,“仍指园上芙蓉”的“仍”字,非但不是错字,而且正是作者的原文。

我们知道,《红楼梦》脂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的异文比勘,往往涉及到“程前脂后”还是“脂前程后”的争论。前面我们只谈了庚辰本作“仍指”,其他的现存五种抄本作“乃指”,没有谈及程甲本和程乙本。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程甲本、程乙本。

我们发现,抄本中的“仍(乃)指芙蓉(花)笑道”一句,在程甲本(程乙本同)中,与之相对应的竟是一句截然不同的异文:“(宝玉)便回过头来看着那芙蓉笑道”。

那么,曹雪芹的原文究竟是“仍指芙蓉笑道”,还是“便回过头来看着那芙蓉笑道”呢?

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前者是小说原文,后者是改文,而且改得不通——除非你认定贾宝玉与小丫头说话时原来他是背对着“池上芙蓉”的,所以必须“回过头来”才能“看着那芙蓉笑道”。

 

注释:

①根据上下文,这里说的“池上芙蓉”,指的是种在池塘岸边的木芙蓉,而不是池中的荷花。按:“池上”既可指池中,也可指池边(参见《汉语大词典》对“上”字的释义)。故“池上芙蓉”可指池中的荷花,如“画船载酒泛清池,池上芙蓉映酒卮”(夏言《秋日与桂侍御泛舟八角塘见新植芙蓉花开作》);也可指池边木芙蓉,如“小池擎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杨公远《池上芙蓉》)。有人以为“池上”只能指池中,而木芙蓉不能生在水中,遂疑《红楼梦》中的“池上芙蓉”应是“池边芙蓉”或“树上芙蓉”之误,非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释“仍”字——读红零札  
观点

 学习《大学语文》教材的一点思考

19年有机会进行了力学专业方案和课程设计的调研,着重注意了普遍感觉的学生写作问题比较弱的问题。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学校基本上没有写作课、好像也没有太多师资能够开写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