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年,康熙11岁,他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杨光先等儒生反对引用西方历法,在宫廷内部出现历法之争。当时的传教士是汤若望,德国人。杨光先和汤若望之间引发争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历法?满朝文武也不知道谁对谁错。最后就判汤若望下狱,不久后汤若望死了。杨光先当了钦天监,管着天文、节气、历法,有点类似气象局长,这件事给幼年的康熙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多次提到这件事。康熙亲政后,就让杨光先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公开比试,推测多长时间以后太阳的光线会到某个位置。这对懂得西法的人很简单,最后南怀仁胜了。康熙于是罢免了杨光先,命南怀仁当了钦天监,等于让外国人担任了一个重要官职。
康熙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尔等惟知朕算术之精,却不知我学算之故。”所有大臣都知道皇上的算术很好,但他们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学算术。“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他说的就是杨光先、汤若望在午门前,当着百官赌日影的事。康熙看得清清楚楚,但当时他只有11岁,没有亲政,没有能力过问,只能看着汤若望下狱。“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我自己都不知道对错,怎能判断别人的对错呢?“因自愤而学焉。今凡入算之法,累辑成书,条分缕析,后之学此者视此甚易,谁知朕当日苦心研究之难也!”
在当时国人科学知识匮乏,尽管汤若望等传教士的道理非常明确,但很难说服没有常识的清朝官员。比如,“地圆说”是日食与月食的理论基础,但清朝官员认为,假设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侧的人会头朝下,无法生活,而江河也无法沿着河道流淌,会四溅奔流。他们的井蛙之见,得到当时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当时万有引力学说尚未提出,汤若望等传教士无法驳斥这个观点,在辩论中处于下风,被判凌迟处死。康熙四年,北京大地震,昭圣皇太后趁机为汤若望求情,他才得以幸免。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遇到同样的问题,故有杨光先和南怀仁公开比试,推测多长时间以后太阳的光线会到某个位置。
南怀仁在华的主要功绩是奉旨纂修历法,为此,曾导致一桩历时九年之久哄动朝野的大官司。当时有一个叫杨光先的中国大臣,撰《辟邪论》《不得已》等文痛斥天主教及西洋历法。南怀仁即作《历法不得已辨》应战,逐条驳斥杨文历法上之错误。四年后即1664年7月,杨光先又上奏参汤若望等与各省西洋教士阴谋不轨,南怀仁亦受株连入狱。翌年适逢地震,辅臣要求清狱,南怀仁等具获赦。1668年11月23日,康熙下旨命杨光先、吴明烜、南怀仁等“勿怀夙仇”,共同“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于是,一根几英尺长的测杆在宫院内竖起,各人预报正午日影的精确长度。(在24日至26日一连三天测验正午时刻,结果“看得正午日影正合着南怀仁所画之界”他还把杨、吴所测之误差也算了出来。帝即令将吴明烜所算七政及民历都着南怀仁验看,订正差错。但杨光先等不服,帝又派大臣会同他们分别测看天象。计派出二十人,结果“南怀仁测验与伊所指仪器逐款皆符,吴明烜测验逐款皆错”。帝便将一应历日即交南怀仁推算,南怀仁遂以十年功夫完成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康熙永年历法》共三十二卷。关于这桩公案,1883年江苏海门司铎黄伯禄、斐默搜集的《正教奉褒》(关于天主教在我国为历朝所受褒的一本书)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他中外有关南怀仁的著作也都有所论述。此案虽以南怀仁的全胜而告终,但这绝不意味着是教会的胜利,而只能是一曲科学的凯歌。
可见,国人地理知识的进步是经过曲折的。
参:马未都说收藏 陶瓷篇 中华书局 440-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