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看云
范洪义
1894年,在苏格兰的一个山顶上,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看到了山顶上的云彩被阳光照射后发生的绮丽彩环,感到非常有趣,便决定要在实验室把它模拟出来。1895年,他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并设计了一套设备,使水蒸气冷凝来形成云雾。云雾室也称云室(cloud chamber)1896年他用当时新发现的X射线照射云室中的气体,观察到X射线穿过之处空气被电离,带电离子会形成细微的水滴,显示出X射线的运动轨迹,威尔逊为云室增设了拍摄带电粒子径迹的照相设备,使它成为研究射线的重要仪器。1911年他首先用云室观察到并照相记录了α和β粒子的径迹。这是一种早期的核辐射探测器﹐一般被称为威尔逊云室。1927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是看云,清初诗人宋琬(1614—1674),写了《湖上奇云记》,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西湖夏云彩的变幻多端,气象万千渲染得绘声绘色,奇异无比。原文如下:
“古诗云:“夏云多奇峰”。举世以为笃论,然未睹其异也。
戊申六月初三日,出涌金门,僮仆杂坐一舴艋舟中。于时日将哺矣,有云起自西南隅,所谓两高峰者忽不见。须臾,西北亦然,不肤寸合矣。日车亏蔽,微露其半,倒影下射,作紫金色。云之为状,深厚不测,峦回蟑复,飓尺万重。其西南缺处,与天相接,奇峰突兀,若狻猊之竦立而却顾。其西北,则云脚插于湖中,以意度之,其下正玛瑙寺也。婉婉蜒蜒,飞而上腾,若蚊龙之怒而不蟋;又若猛兽穹龟,深目长豆,负重而趋走者。迤而南,是为中峰,尊严戌削,酷似华山之苍龙岭。峰侧觚棱隐隐,像楼台,疑为仙人之所居。立者如鹤,飞者如鸾,植面高者如羽葆之手,舒而卷者如九游之旗。
其最异者:云之像山者,苍翠空蒙;云之像树者,青葱俏茜。而山凹树抄,各以白云缭之,正如深冬横雪,山林皆冒絮也。山之麓,有崦,有峪,有壑,有膛;有似田家篱落者,有似酒帝之摇曳者,有似略勺之断续者。纷纶倏忽,变幻俄顷,虽王维、荆浩殆未能绘图其仿佛也。呜呼异哉!
云之起,在未申之间,予停舟良久,舟子亦倚世而观,以为老于湖滨、长子孙未之见也。及抵钱塘门,晚霞将灭,城头角声呜呜矣。归而蚊蚋盛集,不可以寐,乃呼童子执烛,而书其异。”
然而,这篇小品虽然用了很多比喻对云彩作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审美眼光和驾驭文字能力了得,却只是名噪一时,作者没有象威尔逊那样有创造云彩的欲望,因而也没有旷世的业绩,这不是令后来的中国人扼腕叹息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