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教精英化,职业高教大众化
唐永金
高等教育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主要问题
(一)普通高校过多,职业高校过少
2020年全国本科院校1265所,其中职业院校只有21所,相比而言,职业本科高校太少太少。在普通本科大学中,硕士授权单位占43.3%,博士授权单位占27%。我国目前的职业高校主要是专科层次,本科很少、研究生几乎没有,整体质量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迅猛,社会分工和职业层次分化速度很快。我国社会经济形态,从一二产业为主到二三产业为主,从几乎是国内生产消费的封闭式经济循环到国内和国际循环并重的开放式经济循环,从国有企业为主到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从单独的国内企业到合资和外资企业盛行,从传统企业到科技型企业,从常规技术到高新技术,我国从没有民营企业发展到2017年的2726.3万家,我国从没有外商企业到2018年发展到95.9万家,我国世界500强企业从1996年的3家到2019年的129家。不同层次的社会机构和不同制度、不同层次的企业需要不同的职业型人才,不同的技术类型和层次需要不同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的技术层面,缺乏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技术层面,更缺乏各层次的管理和服务层面。普通高校缺乏职业性、岗位性教育,使许多企业招不到适合职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中,普通高等教育虚大,职业教育弱小,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二)普通高校贪大求全,本科教育质量下降
一是大学合并,一些高质量大学合并一些中低质量学院,降低了高质量大学的质量。二是许多高质量的单科性大学组合到综合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后,在资源、人才引进等方面被其他学科拉后腿,原有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被削弱。三是大学本科扩招,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扩招,原来小班上课改成大班或听报告式上课,大大降低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弱化了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不利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钱学森之问。
(三)普通高校差异大,向高看齐不敢夸
我国普通高校从世界一流到地市一流,从8星到1星。地市一流要学习省市一流,省市一流要学习区域一流,区域一流要学习国家一流,国家一流要学习世界一流。甚至,要越级学习,省市一流要学习世界一流,非研究型大学要学习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要学习清华北大。甚至学习别人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案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样,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不能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产业优势、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来形成和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的本科生既不是素质型人才、也不是专业型人才,更不是职业型人才,形成自己独有而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三不是”人才。
二、改革建议
(一)减少普通本科高校,增加职业本科大学
把普通高等教育向研究型精英化教育发展,把职业高等教育向应用型大众化方向发展。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国家和省主要发展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支持民办研究型高校。
在职业高等教育中,采取三年制和四年制两种学制。在办好三年制专科职业院校的同时(所有三年制专科学校改办成职业院校),重点办好四年制职业大学。将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本科地方学院、民营高校逐渐改办成四年制职业大学,新办的高起点研究型大学除外。有条件的职业大学可申办职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职业大学现有学术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转为职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职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研究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高职业技术、高职业管理或高职业服务的特征,岗位针对性、岗位应用性很强,主要采取一年理论两年顶岗,以顶岗岗位的重要技术难题、重要管理难题和重要服务难题为研究对象,不同于领域应用性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例如,乡村管理职业研究生,需顶岗二年村支书或副村长;社区管理职业研究生,需顶岗二年社区支书或副主任。在顶岗中完成职业硕士论文研究。形成我国特色的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把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要层次的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二)普通高校招生和职业高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进行,英语是必考科目。职业高校招生考试由国家或省统一进行,统考语文、数学、政治,选考英语。
根据职业类型多些选考科目,这些选课科目可以是相关的职业基础知识,可以是理、化、生、史、地、艺术、体育或两三门课的综合等。如农业职业类考农业综合知识、化学与生物综合。英语是选考课程,按成绩20%-30%加入总分。选考英语,主要考虑学生兴趣、有些职业岗位需要(涉外企业、涉外技术、涉外产品、涉外服务)和考职业硕士研究生需要。
职业院校的招生人数逐渐以职业高中为主,促进职业高中发展,促使我国高中职普比大体相当。
全国职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或数学(根据专业性质决定)、政治、英语,再考2-3门专业课。考试时间与普通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同,但统考课程的难度较小。
(三)严格控制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走精英化培养道路
在普通高校数量精简、发展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学校的招生专业和学生数量。
(1)学校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的本科专业,逐渐停止招收本科生。国家支持的新型专业除外。
(2)各专业本科生招收数量与该专业指导教师的比例是5:1。学生进校后就确定专业指导教师,一个导师指导5个学生。新生就可进入导师实验室、试验场,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科研熏陶和实验实践锻炼。普通高校的专业面较宽,本科按专业招生,以便学生进校后就能得到专业教师指导。
(3)普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质生源。本科毕业生的读研率,研究型大学应在60%-70%,研究教学型大学应在50%-60%,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在40%-50%。其中,一部分是本硕或本硕博连读。在招生简章中要写清楚,以便报考学生选择。
(4)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重视素质教育(多基础课、通识课),淡化专业,主要培养素质型人才;非研究型大学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培养素质型和专业型复合人才。采取30-35人的小班上课,需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进行互动式、讨论式教学,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
职业本科教育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重视专业能力培养,注意培养职业素质。职业本科教育应有以下特点:
(1)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明显,如乡村管理、社区管理、工程预决算、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秘书等等。
(2)专业面较窄、岗位针对性较强。如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的农学专业,在职业本科可分成作物生产与经营、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药材种植与经营等几个专业。
(3)按类招生培养,第3学期按专业分流。根据专业基础课的相同或相近按类招生,在第3学期按专业分流,以便专业基础课安排早于专业课。如果在第五学期分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进行,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专业课内容。因岗位针对性强,招生人数过多影响就业,要限制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一个专业控制在30-50人。
(4)技术类职业本科的课程设置分成公共基础课、职业素质课、专业知识课(专业基础课占2/3,专业课占1/3)、专业能力课(专业课的实验实践占2/3,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实践1/3)。这些课程前3学年在学校完成,各课时比例为25%、10%-15%、30%、30%-35%。公共基础课的必修课程可选择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哲学、体育、1-2门政治课程,等;选修课包括高等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信息技术等,根据专业需要或考研开设选修课。职业素质必修课程可选择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法律基础、管理学,等;选修课包括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公文写作与演讲、技术(产品)传播与推广、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
(5)专业操作能力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践课程单独开设,作为专业能力突出培养,课时总比例高于专业知识课。同时,每年寒假或暑假,学生集中实习实践锻炼2-3周,计入能力课成绩。每门课程的实践天数要保证学生做完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有些重要技术和关键技术要熟练掌握。
(6)专业基础扎实,懂得临近专业。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课时设置较多,除了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可根据学生兴趣和社会需要,开设一些临近的专业知识或专业能力选修课,拓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例如,作物生产与经营专业,可开设种子生产、中药材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果树栽培等的知识或能力课程,这些课程与作物生产与经营的专业基础课相同,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7)职业本科上课时间比普通本科多,课时应该比普通本科多20%-30%。普通本科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自主学习思考、实验研究时间较多,课外有导师关注指点;职业本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主要通过集中的课程学习和锻炼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而课时应比普通本科要多。
(8)职业本科的教材或课程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程度不深,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课程奠定基础,不开设与专业无关的基础课;专业知识课比普通本科理论较浅,知识面较宽,注重知识与应用的联系,能解释本专业生产现象的原因和所采用技术的依据;专业能力课程中实验实践课比普通本科多,许多方法和技能正在或即将在生产中应用,实验实践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
(9)职业本科不做毕业论文研究,写毕业研究报告。学生第4学年在相关职业单位职业实践10-12个月,帮助实习单位解决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设计、技术等的问题,学习相关技术和经验,写出不少于1万字的毕业研究报告,这个报告代替普通高教本科的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
职业本科的专业设置名称、“四课”(公共基础课、职业素质课、专业知识课和专业能力课)课时比例、主要课程、培养标准等,由国家或省上统一确定。
(五)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与普通大学精英化教育相适应
增加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与普通大学精英化教育相适应。学术硕士研究生是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力量,一流大学和一些大学的一流学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这类研究力量。因此,一流大学和一些大学的一流学科,招收学术硕士研究生,而不应该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可招收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但这二者的比例应根据学校和学科的情况而不同。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要保证有足够的硕士研究生数量,以便为博士招生提供生源和硕博连读。逐渐增加职业硕士研究生规模,与职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能力相适应。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可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