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技期刊编辑的底气与地气

        合格甚至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有学术底气。也就是说,要成为所编辑学科方向的专家。对于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判断力,不应只满足于对文章标点符号、格式规范的“机械式”加工与弥补。如果论文存在明显的符号、公式、原理错误,或者表述上不符合科技汉语语法、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应该“直觉”地判断出来。有些问题,不一定都留给审稿专家解决。偶尔,审稿专家有疏忽的时候,编辑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台,不能等期刊印刷后发现问题了(比如公式、比如符号等错误),再去推卸责任或者极力掩盖;或者只从中国知网撤稿,在纸刊上不公布、不纠正。不敢公开纠正错误,显然是底气不足。也许,有的人以为,只要一直隐瞒下去,天长日久了,就会被淡忘。这种侥幸心理,有鸵鸟政策的“优点”。 但是,潜在的危机仍然存在,因为,危机并没有消除,只是被回避了、掩盖了。他们活得不踏实,不说是惶惶不可终日吧,也有心里没有底的愧疚。这就是,底气不足的害处了。

       科技期刊编辑,当然也要接地气。这个和接地,有些类似,必须用良导体。接地气,首先要了解地气。所谓地气,对于科技期刊来讲,无非是了解学术前沿、了解学科大专家、了解青年学者的研究兴趣和专长、了解学术机构(研究所、高校、一线生产单位,企业)的动态。稿源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应该像辛勤的农夫一样去田野里刨,去开发、去接触、去挖掘。有时候,优质稿件只露出了苗头,不开发、不挖掘就出不来。挖掘不对路子,也有可能坏事。考古人员搞田野调查,编辑们也要搞。调查的地方、内容不一样,调查的目的却一样,都是为了完善工作,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为了找准发力点。

     不接地气,不与各类稿源密切接触,怎么可能获得优质稿呢? 一味地等、守株待兔,不挨饿的可能性不大。科技期刊挨饿,无非是好稿稀缺;没有优质米只好以粗米下锅。科技期刊 挨饿,还有可能是由于服务不到位,有老爷作风,有揩作者油的毛病,气跑了作者,稿源丢失。

       当然,这底气、地气二字 ,离不开志气的支撑。一本期刊,不论语种如何,不论“级别”高低,不论编辑的“级别”高低,不论编辑的学科背景怎样,只要编辑自身有想法、有志气、肯出力,那就好办了。反过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按部就班地撞钟,一天到晚捉摸着拆卖旧钟,试图换取“物资回收费”,这样的和尚,住持发现了,不会听之任之的。 

    

( 籍利平,2021-08-10。9:02 初稿;10:34,修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技期刊编辑的底气与地气  地气  地气词条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词条  底气  底气词条  编辑  编辑词条  
观点

 人之病札记13

远程的稳定性理论基础继续开讲。以三次课结束。暗合“三生万物”。 第二次是李雅普诺夫直接方法的三个定理。这部分基本上是中规中矩。三个定理条件的归纳比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