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时机
李建国
工作之后,事情变的多了起来,也杂了起来。家庭的,孩子的,亲戚的,父母的,然后才是自己的。再刨去吃喝拉撒睡和工作,真正拿来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时间零碎不说,即便突然闲了下来,惰性使然也不能马上找到学习的状态。就如老年人睡觉,床对了,枕头又不对,枕头对了,气温又不对,气温对了还不能有声响。矫情得很,精贵得很,麻烦得很呐。但是,从事我们这一行,不学习就是退步。俗话说,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不好好干,时间久了恐怕自己就会成为当年自己最讨厌的那个自己,成了学院和部门的吃劳保的人,想想太丢人了。所以,学习还是不能松懈,但如何才能在零碎而又少之又少的时间里,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呢,我教大家几个办法:
(1)热点学习。让你翻开一本书,下载一篇论文找个时间平静的硬学,你可能总觉得太牵强。寺庙里的和尚念经打坐还有时间段呢,凭什么我就要抓紧每分每秒呢?如果什么事情都能靠霸王硬上弓来解决,那这个世界强奸犯岂不是被冤枉了?很多时候好的学习效果其实都是发生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都是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最近经常推送给你的信息。抓住这一突发的热情和兴趣爆发点,多搜罗些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和梳理,你会对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掌握程度。比如,今天在公众号的推送下,我才关注到我国耕地退化及其主要表现问题。了解了这一耕地质量退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未来土壤质量提升主要方向和策略。兴趣来得快,必须要抓住,借助网络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基本脉络与框架,效果极佳。
(2)讨论学习。这两年我发现参加会议和研讨会的次数降低了。连坐在会场也会不自觉的发呆、走神或者看手机。但是我发现小型研讨会和组会对于某一问题的研讨却相对深入,而且我走神的概率也低,且常常忘记了讨论的时间,兴致很高。在研讨中,经常会就某一非常细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寻找方法,现场调阅文献。如果现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会带着问题思考,或者组织学生会后一起公关。我要求课题组每周一次学术沙龙或组会。每次我都会参加,这也成为了我强迫自己学习的一种方式了。这种方式更有正对性,有时会有意想不到启发,特别是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独特看法。
(3)线上讲座。这两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会议都有线上参与通道,这一方式为我们在疫情期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又一广阔平台。在线上你可以随意到各个分会场串门,还可以几个分会场一起听。形式多样,你可以躺着听、坐着听,即便光着听也没人管。对哪个报告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嬉笑怒骂皆是你自己。我们家孩子有的时候光着腚在沙发上看奥特曼,看到奥特曼打赢了小怪兽,他会兴奋的站起来客厅里或者床上猛跑一圈,嘴里还喊着我听不懂的奥特曼发大招的声音。线上报告,听到兴奋时,你也可以来一圈,在大会会场可没这条件。
(4)项目驱动。有的时候学习是被赶鸭子上架。上架了之后才发现烤鸭好吃。参与别人的项目,根据项目的设计与结题要求需要涉及到你没有涉及过的方向。头皮发麻、性情多变、脾气暴躁肯定少不了。但是你应了差事,拿了钱,必须得帮人家办好。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才是真正的没有困难创造苦难也要上。不过,当你走一遭之后,你会发现这一方向对你原来的方向肯定有帮助,因为他们并不遥远,都是一个大学科的东西,之后肯定会让你如虎添翼。多参加别人的项目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比如:课题组要经常碰头,可以集思广益,开拓你的思路。一起吃喝玩乐,打打牌也可以让你放松紧张的心情,还能让你习惯团队合作的节奏,享受团队力量的强大,感受团队收获的喜悦。
还是那句话,给自己找点规定动作,让外界环境压迫着你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