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为何与眼病有关联?
------人眼新问(20)
都世民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痴呆症与眼病有什么关系?英国《泰晤士报》最新报道的研究结果,三种眼睛疾病与痴呆症有关联,本文对这种研究方法提出相关疑问,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泰晤士报,痴呆症,眼病,脑,心。
引言
2021-09-20 ,新华社微博刊文:“研究称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增加患痴呆症风险”。文中指出:“英国《泰晤士报》近日刊文称,研究发现,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和糖尿病相关眼病的人中,患痴呆症者较多。研究人员说脑内视觉通路的刺激减少可能加速脑功能的衰退。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21/0920/4958564.shtml
其实,2018年7月,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杂志上就发表了一项研究,似乎证实了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三种眼病与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增加有关。而且这项研究还发现与年龄有关的常见眼病——白内障与患痴呆症的风险没有明显联系。http://www.cqvip.com/QK/87369X/201902/88887170504849574850485052.html
不难看出,两个研究的结果不一样,白内障到底有没有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白内障的发病率比较多,通常是通过手术治疗,其效果也不一样,做不做手术与发不发生痴呆症有没有关系?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对研究方法的疑问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人体的两个器官,一是第一感官眼睛,二是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这两个器官有没有直接的联系?从眼睛的内部构造看,这两个器官是有相互联系的。
英国《泰晤士报》最近的报道很简单,但明确的指出了三种眼睛疾病与痴呆症有直接关系,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和糖尿病相关眼病。
研究方法是什么呢?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并不能表明因果关系。是利用已有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被认为是可信度高的,作为研究的内容,并寻找这之间的关系,这与问卷式调查有类似性,问卷式调查的可信度较低。通过可信源式的研究,确实有可信之处,但是用这个结论,来预测痴呆症,又感到证据不足,因为结论是有比例的,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比例是100%。由于眼睛疾病与神经系统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这样预测就会出现问题,但是又不能认为这种方法没有用处。
2020-07-25,cnBeta.COM刊文:“研究揭示了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19大危险因素”。这是通过对数百种生活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人员最终将罹患阿尔兹海默病危险因素缩小到了 19 种。结果显示,最终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十大危险发展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较低、认知活动较少、头部创伤、低血压、中年高血压、体重指数过高、压力、抑郁、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以及糖尿病。不难看出这么多危险因素,与上面的三种眼睛疾病也有关联,让人们怎么去预防呢?很难找到要领,也就是说危险因素越多,就越让人糊涂,无所适从。况且这十大危险因素,在已患痴呆症的病人中,并不是这样结果,教育程度不决定发不发生阿尔兹海默病?因为眼视网膜脱离的老者,也未见发生痴呆症?这是西方医学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现在高血压指标,血糖指标,胆固醇指标都已改变。因为这种改变涉及到三高疾病的判断,要不要终生服药?如果将来终身服药的品种不断增加,无论是经济上,对人体健康都有损害,人们不希望这种状况不断发生,这是不是因为分子机制的原因?对疾病症状有改善,但不能治愈,这种研究思路是不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治病救人!笔者也说不清楚。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zC9EpDVZxB
如果从忧郁症病人和痴呆症病人神情来看,他们眼神呆痴,满脸愁云,但是这眼神到底怎么回事儿?是眼病还是神经疾病呢?人们并不明白,但是这种症状往往是痴呆症病人症状,而不是初期症状。如果看机器人的表情,同样眼神呆滞,无法与人比较,眼睛无神,没有泪水,这是模仿者无法实现的问题。那么是否表明这眼睛与神经系统没有关系呢?因为研究者已经表明,上述研究对眼睛与神经系统间的关系不清楚,没有因果关系,那是什么关系呢?如果通过视力下降,或者老花眼,是无法判定会不会得痴呆症?
目前公认的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二是与载脂蛋白Eε-4(ApoE-4)的基因有关,ApoE-ε4的增多能对抗ApoE-ε2或ApoE-ε3的功能。这是微观层面的分子机制。
而中医则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志所伤。气机郁结,久生痴呆;
〔2〕年老体弱。生理性肾虚,导致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而充养于脑;
〔3〕肾精亏损。脑髓失宠,神机失控,阴阳失司而迷惑愚钝,反应迟缓。
〔4〕痰瘀痹阻,或瘀血内阻,脑脉不能与脏器相接。
〔5〕脑髓空虚则心无所虑,神无所依而使理智活动、记忆减退。
〔6〕气血不足,心血不足。神明失养则神情涣散,呆滞善忘。
〔7〕饮食失调。脾胃受损。
〔8〕久病迁延。此类患者多有癫痫、中风、狂证等病证。此外老年人长期心情不舒,离群索居,丧偶失子,或闲逸失度等会诱发痴呆症。但中医的这些分析没有与眼睛相关联。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学传人,不认为眼睛与大脑发生关系,但是与经络、内脏器官有直接关系,通过把脉、舌苔等可以判断,在医学著作中也可以查到。但是中医里没有关于痴呆症的研究。痴呆症的发病率在增加,而痴呆症的发病率与年龄紧密相关,是否由于衰老引起眼睛和身体的变化,这神经性疾病是衰老占主要部分,还是眼病占主要部分?怎么样分清楚?
另外,研究的结论涉及到人体的系统性,而生物学看待眼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微观层面,微观层面和系统性又是什么样的关联呢?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现代的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是人的大脑控制了整个人体,主宰了这个小宇宙。
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离不开“心”,这心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从经典佛经中明确指出,众生的认知,源于心目。认为眼睛与心紧密关联,不可分割,可是心不可指陈,又不是不存在。佛经中很少见到大脑这个词,在《法华经》中笔者发现一个“脑”字,《法华经》 第十二品云:“唯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但在多部佛经中却没有见到大脑与眼睛的关联。生物医学认为人的感官是五个,眼、耳、鼻、舌、身,佛教经典中则认为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是不是大脑?意是不是产生意识的地方?很少见到有人讨论。生物医学关于第六感官问题,说法也比较多,没有定论,但没有把大脑看成感官。
纵观世人“第六感”的争论,无非是:直觉、“内感觉”(五脏六腑的痛感、饥饿感等)、磁感觉、电流感觉、预感、心灵感应、信息素(费洛蒙)感觉等,前六个“感觉”都没有具体的“接受器”(感觉器官)与之对应,只有列在最后一个感觉令人可信——人体信息素已被科学界确认无疑,接受人体信息素并把它带着的讯号传递进人脑的器官——犁鼻器也已找到,人人都有。https://baike.baidu.com/item/第六感官/10447885?fr=aladdin
为什么痴呆症只与几种眼病有关系?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1〕几种系统性疾病--影响整个身体的状况--是痴呆的危险因素。系统性疾病,如肥胖、抑郁症、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主导危险因素。当全身条件与视力受损相结合时,患痴呆的风险显著提高。
〔2〕为什么视力障碍与痴呆或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
〔3〕某些类型的视力障碍可能是痴呆的早期指标。
〔4〕发生痴呆症的危险因素相关度这个指标,会不会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结果不一样?
发表在英国眼科杂志可信源检查眼科和全身疾病及其与痴呆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2005年至2010年期间,年龄在55至73岁之间,12364名成年人,并跟踪了他们11年,直到2021年。在此期间,他们记录了2,304例全身性痴呆,以及94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513例血管性痴呆。在研究期间发生痴呆的风险与眼睛疾病相关度:
〔1〕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要高出26%。
〔2〕白内障患者的风险增加了11%。
〔3〕与糖尿病相关的眼睛疾病患者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增加了61%。
〔4〕青光眼与老年痴呆症或全身性痴呆的风险增加无关。当青光眼与中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或抑郁症同时发生时,患全因性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EJ6CR80552ES0E.html,2021-09-21)
在另一项研究中,痴呆的风险与眼睛疾病相关度有些不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为期5 年的研究指出,3种眼部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老年性黄斑变性(简称“老黄”)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平常人高40%-50%。(https://www.sohu.com/a/330793422_100188208,2019-08-01)
笔者思考上述研究,对于地区环境的影响、衰老的影响、眼睛内部构造的变化,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些关联度是有局限性的。关键是对于痴呆症的研究得出的这些危险因素给那些记忆力减退、有眼部疾病的老人带来精神压力,又提不出预防的方法,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如何预防痴呆症?如何在早期有适当的检测方法?希望业内专家能注意到这些情况,改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