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最近清理办公室,发现一些20年前与学术同行交往的信件。其中一封涂光炽先生给我的信,虽然寥寥数语,却让我很是感动。事情是这样的:2001年我收到Trends in Geochemistry给我的信,邀请我提供一篇与地球化学相关成果论文。当年这类邀请信不多,且不要版面费。我估计这个机构的学术编辑可能看到我这几年发表过几篇岩石磁学与油气地球化学交叉研究成果论文。例如发表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刊物AAPG Bulletin,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英文版相关论文。然而,我并不清楚Trends in Geochemistry 出版物的性质,怕“上当受骗”(如果重要成果发表在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出版物有点可惜)。为了确认这个刊物或机构的性质,我在邀请信中看到有一些“顾问成员”,其中就有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涂光炽先生。然而,对于涂先生这样的学术大腕,我觉得不便直接向他咨询,不方便打扰他。因此,我于2001年7月底给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办公室去信,希望通过他们咨询涂先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的信发出一周后的8月6日就收到涂先生的亲笔回信(附后)。信中说:“出差回京在信箱里收到您给有关负责同志的信,,,”,并回答我所关心的问题。我依据涂先生信的内容,推测Trends in Geochemistry并不是什么重要定期出版物。为了照顾邀请者的面子,我提交一篇综述类文章“交差”(Magnetic Responses of Geochemical Processes abov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Trends in Geochemistry(USA) , 2: 136-142, 2002)。
尽管学科不同,然而涂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虽然属于地球科学中不同类别学科。我一直“戏称”: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两大学科属于“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两兄弟。一个利用地球的“物理场”,一个利用地球的“化学场”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当然,两个“场”性质之间存在质的不同。涂先生是我国地球化学学科先驱者之一,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地球化学学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领导。在回信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位严谨谦逊的长者对学术晚辈的关心和厚爱。
欧阳自远院士2010年在涂光炽先生诞辰90周年大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介绍了涂先生对地球科学研究理念的精辟阐述:
"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意赅"。
这也是涂先生对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的学术要求,意义深远。
回想起来,在我的学术道路征途中,先后得到或受到诸多学术前辈的关怀和影响。例如南京大学游效曾先生,浙江大学徐世浙先生,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欧阳自远先生和吉林大学的申宁华先生等。我给他们去信寻求帮助通常都会得到他(她)们的及时回复。例如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勘探系的申宁华先生是我国应国用地球物理学磁法勘探学科的领军人物。她的团队在磁法勘探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宁先生待人热情,性情温和,在她后期生病影响了她的语言功能。记得有一次,我有一件比较急事需要她帮忙,忘了她有语言障碍,当我给她打电话时,她一字字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深为感动。每每想起这些老科学家对我等后辈学人的无私帮助,总能激起我的科学研究热情。可以说,我们这些学术后辈是在这些“专业精深,品德高尚”的前辈们的呵护和帮助下成长。
我们要向这些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谦逊作风,对后辈慷慨关怀的
精神和品质。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老者已经拍在岸边的沙滩上,给年轻的后生们让出了学术激流中的“主航道”。学术“大军”中的年轻人加油!
值此2019年新春佳节之际,我向老一辈科学家们致以新春祝福。祝他(她)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2018年11月29日,2019年2月9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16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