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专业建设不能没有理论指导

大学专业建设不能没有理论指导

——以安全专业为例

 

本文改编自:吴超.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J].安全,2019,40(12): 85-90. 

【本文要点】

(1)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和特征对安全专业建设有着客观上的决定性作用。在开展安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和考虑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及其特征。

(2)专业建设道路千万条,遵循科学发展道路最重要。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才更加符合安全科学发展的规律,其专业建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对创新建设安全专业、制订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安全专业金课、创建安全实践基地、建设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培育安全专业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4)专业“金课”建设需要有“四金”,即:金专(有经验教学专家),金材(有建设课程的优质资源),金钱(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支持),金工(能潜心专注于课程推广的教师)。

----------------------------------

近期,中国高等教育又将迈入新时期,教育部关于“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正式实施,百万计划、大众计划、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计划、建一流专业计划等项目已经启动,其中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是2.0计划的核心内容[1]。

本文针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开展有效建设的主题进行讨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非常密切,两者经常需要在一起讨论,有时甚至把学科专业建设当做是一类问题研究。个人认为,专业建设的涉及面更加宽广、对以人才培养为最高使命的高校更加重要。专业建设道路千万条,遵循科学发展道路最重要。本文首次系统陈述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思路,为了简化起见,下面把“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简称为“安全专业”。

1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系统规划安全专业

专业建设是需要科学发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理解安全学科的交叉属性后,创新建设安全专业之路在何方?就有了基本的答案,那就是:安全学科既然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它的专业建设发展就必须符合大交叉综合科学的发展规律(交叉学科发展规律在有关文献可以细阅[2-3],这里不重复罗列)。因此,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是符合安全科学发展规律的。下面用举例方式加以说明:

1)安全专业建设要着眼于交叉。要结合新工科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确保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不以单一行业背景限制学生的安全认知,要强调安全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和交叉性,使学生具备向各行业发展的能力。

2)安全专业建设要着眼于综合。要尽量多的引进文理兼优的师资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要探索安全管理型和产业型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层次提高学生安全管理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向复合型成长。

3)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使学缘、专业和年龄等多样化。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打造一支既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工程素质,又有较高教学水平的“综合素质型”师资队伍。

4)安全专业教学建设要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学研究的优势要能转化为教学优势,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研究型、案例式、体验式、实物化教学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实践完成学习。

5)安全专业课程建设要系统化和交叉化。要强化学生主体参与行为和主动学习精神,要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引入线上线下学习模式、课内课外互促学习模式、校内校外都可学习模式。

6)安全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要善于利用交叉专业资源。要开发校内相关实验室和校外相关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形成校外校内的实践训练互动互促,加快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及管理经验积累。

7)安全专业科学研究要着眼于组合创新。交叉综合学科有没有自己原创的理论和纵深的领域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同科学理论组合创新和服务于综合学科的发展,其实同样有大量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组合的原则、方法、原理、流程、范式、适宜性、效果评价等,各学科之间的比较、相似、交融、涌现等。

8)安全专业文化建设要包含师生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传播与引领文化、安全人才多样性文化、安全和谐向上文化等的有机融合。

下面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进一步阐述。

2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制订安全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涉及到整个学科体系的问题,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来构思和设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大都是凭设计者对安全知识体系的理解和经验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而拍脑袋构想出一组课程出来,然后由所在院系组织老师们一起集体讨论确定得出的,谈不出依据什么学科理论设计[4]。

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的属性密切相关,其课程体系就需要具有系统的特征:即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超前性等。下面仅针对目的性和系统性加以说明。

在目的性方面,专家们对安全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有的从安全科学发展出发,有的从适应通用安全问题出发,有的从行业需要出发,有的从解决当下问题出发,有的从综合因素出发,等等。

根据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应该是面向世界未来的安全科学发展的、有利于掌握安全科学通用理论的、能够造就具有系统综合分析解决安全问题能力的;课程体系应该是联系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

满足现实问题需要往往是很多人的人才培养出发点,这种观点是没有系统考虑各层次培养人才的定位和结构。许多人觉得应该从行业特色和需求出发来设计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说法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如设置什么矿业安全、石油安全、化工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航空安全、等等课程,这些课程名字看起来好像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安全一样,但当看看已有编写的教材内容时,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内容都是一样的:如果讲安全原理,都是现有安全科学理论那点东西;如果讲人的行为安全因素,各行业都是一样的;如果讲安全管理因素,各行业也是一样的;如果讲安全教育因素,各行业也是一样的;如果讲触电、物体打击、坠落、燃烧、机械伤害、粉尘、毒物、辐射等的危害机理,各行业都基本是一样的。

当然,让安全专业学生熟悉一些行业专业知识也是有益的,个人认为:越是高层次的人才,所学的学位课程应该越具有通用性,安全专业的硕士生学习的学位课比本科生越具有通用性,安全专业的博士生比硕士生的学位课比硕士生越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

有关事故、风险、应急、检测、评价、管理、法规、教育、燃烧、机电伤害、中毒、职业卫生、个体防护等方面的比较通用的共性问题在安全专业本科阶段应该学习的。在安全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位课程肯定不是本科生课程的深化,而应该是学习更具通用性的知识。

3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利用专业交叉实践基地

以往的安全专业实验室建设从利用相关专业的实验室方面去思考很少,结果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多数建成的实验室平台其实更适用于作为相关学科的平台,专有性不强。如果从安全学科的属性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口(工作单位)考虑,安全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更需要考虑以下的方式[6],例如:

1)在安全技术层面,实验室建设可充分利用同一单位(学校)其它学科专业的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安全专业的很多实验是不需要自己专门的实验平台的。安全专业完全可以利用相关技术专业的实验室,只要在讲授实验课和做实验时从安全的视角去讲解和开展实验,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2)事故案例库和卓越安全企业库,这些才是安全专业实践的宝库。对安全专业的实践环节及其教学内容,各种实验室的物理实验、模拟仿真、数字分析等,其实都不如真实的事故案例,事故案例对安全专业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最宝贵最真实的实验。像一些特别重大事故,如天津港火灾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等,这是绝对不可能在实验室能重现的,而其经验教训是十分宝贵的。

3)在微观安全管理层面,企业公司就是最天然最真实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例如,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公司都有安全管理体系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通过加强学生在企业公司的实习环节和延长实习时间,这更加有利于安全专业学生真实的掌握实际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内容。

4)在宏观安全监管层面,一个城市或一个行业或一个区域等的宏观安全监管活动是难以搬到课堂来学习的。因此,国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就是安全专业学生很好的宏观安全管理实践的宝地;应用角色替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很好的虚拟现实教学实践。

4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营造安全专业师资队伍

安全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学科属性和发展规律来挑选人才的,以前很少有人把其当做依据,但个人觉得这种思路很有意思,什么类型的人才适合什么学科的发展?这是有科学规律的,人才选择也需要符合科学规律的[7]。

基于安全学科的属性,个人认为,安全专业人才最重要的特质是文理兼优,特别是从事安全科学的中上游领域研究,文理综合素质都高的人才正好与安全学科的属性契合,由此可以推论:

从真正意义的安全学科看,挑选和评价安全专业的优秀人才,必须从文理兼优多方面去考核和评估,具体举例说,安全专业的优秀人才必须是既看SCI论文又看SSCI论文、既看CSCD论文又看CSSCI论文、既看技术层面的成果又看社会科学层面的业绩。

同样的,如果招收符合安全学科属性的研究生,最好是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兴趣的,即既有扎实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科学思维和分析复杂综合问题能力,当然良好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是必须的。

与国外不一样,国内目前的安全专业被放在工科领域(尽管毕业生大都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这本身就违背了安全学科的属性[8]。而且,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来自工科领域,因此,教师和研究生所从事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处在技术和工程的层面或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与相关的理工科专业做类似的研究,即同吃一碗饭,所做的东西不是安全学科自身主流的领域。这样,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在相关专业授予学位也一样的合适,比如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的学位论文,在采矿工程专业授予学位才是天经地义,做土木安全技术研究的学位论文在土木工程授予学位才合情合理,做化工安全技术的学位论文在化工工程与技术专业授予学位更好,等等。反过来说,如果照国内高校现在这种情况,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学位点真的没有必要单独设立。

5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打造安全专业金课

金课是高质量课程的美称。个人觉得,专业金课的建设需要有金专(金牌教学专家)、金材(建设课程的优质资源)、金工(能潜心专注于课程建设的教师)和金钱(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支持)。

下面以《安全科学原理》课程建设成果为例[5],《安全科学原理》课程建设成果是2015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编号:51534008)的重要成果之一,课题组在安全科学原理的某些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了一百多篇相关论文。针对已有安全科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作者撰写出版了新的安全科学原理教材,并开展了慕课建设。

根据安全学科的理论体系设计安全科学原理新体系。从学科层次分,安全科学原理有安全哲学原理、一般安全原理和具体安全原理三个层次。如果将哲学安全原理和一般安全原理统称为通用安全科学原理,则通用安全科学原理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有限的,而具体的安全原理的内容是无限的,比如所有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均包含大量的具体安全原理,而这些大量的具体安全原理在一本课程是不可能囊括进来的,而且这些具体安全原理更应该放到在相应的安全技术及工程著作之中。由此可知,本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通用层面的安全科学原理,也可以说是科学层面的安全科学原理或理论层面的安全科学原理。

作者在编排安全科学原理各章的顺序时,先介绍核心安全科学原理(或称为第一层次安全科学原理),再介绍非核心安全科学原理(或称为第二层次安全科学原理)。核心安全科学原理包括:安全哲学原理、事故预防原理、风险管理原理、安全模型原理;非核心安全科学原理包括:安全人因科学原理、安全自然科学原理、安全技术科学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和安全系统科学原理。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1)方法和途径的特色。从“正向研究安全”和“逆向研究事故”两端出发,两端研究均以风险(隐患)辨识为问题指向,从安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管齐下研究获得涵盖大安全领域各级安全科学原理的内容并构建其体系。

2)对象和内涵的特色。过去对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事故现象,以致于出现了“事故致因就是安全科学原理”的片面认识,而忽略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正面安全案例,本课程还从安全现象中挖掘出安全科学原理。

3)视野和范围的特色。以往的安全科学原理大都局限于生产安全领域的安全技术原理,使得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视野受到限制。本课程从大安全的视角开展研究,使安全科学原理更具普适性和具有广泛辐射作用。内容更重视安全观念、文化、心理、氛围、信息等非物性的安全科学原理。

4)以往对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大都从某一切入点开展研究,如从事故致因链、因果链等,即侧重于个别安全科学原理。本课程从安全科学原理的整体性体系出发,将安全科学原理分级,从而使安全科学原理更加系统和成体系,并能够满足支撑大安全领域基础理论的需要。

5)以往比较注重于从安全领域中的事故研究提炼安全科学原理,而较少注意到安全学科是一门与众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忽视可以从众多其它学科的海量知识中提炼适用于安全领域的安全科学原理,本课程更加侧重于从相关学科提炼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即第二类安全科学原理。

6)以往比较注重于从安全领域中显而易见的事故致因提炼归纳安全科学原理,较少注意到从更多的安全现象中提炼适用于安全领域的安全科学原理,本课程更加侧重于从安全现象本身提炼安全科学原理。

本课程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6 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培育安全专业文化

安全专业需要培育什么样的专业文化?根据安全学科的属性,个人觉得至少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安全专业的所有师生都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师生们都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人为本,安全是一种仁爱之心,仁爱即爱人;安全以人为本,就是要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就是要把人看作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2)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专业的所有师生都是安全行为的践行者和言行一致的模范。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生命的基本需求。每个人不仅拥有这个权利,而且要尊重并行使这个权利,不能因利益诱导或暂时困难而沾污了权利的神圣,而作为安全专业的师生,更是上述要求的先行者,我们都是安全人和安全的先进代表。

3)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专业的所有工作和学习环境及实验室等,应该处处体现先进的安全物质文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在安全专业里学习和工作,外面的人员到了安全专业中,立即会感受到进入了一种职业安全的氛围和场景。

4)安全引领与传播文化建设。安全专业的所有师生都是安全的宣传员。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职业安全人,必须能起到影响他人和领导他人安全的主导作用。因此,安全专业的师生要善于做媒体、要能当安全培训师。

5)安全人才多样性文化建设。安全学科是多样性的,安全人才也是多样性的。教师们要各有所长,身怀绝技。有的是教学名嘴,有的是教育名师,有的是某一领域的理论专家,有的是某一专业技术的高手。

6)安全和谐向上文化建设。安全专业的师生都要有自己的自信和自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人们彼此之间既有竞争,又不是争斗,既有激励,又可以互相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自我实现。

7 结语

1)专业建设道路千万条,遵循科学发展道路最重要。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建设一流安全专业,才更加符合安全科学发展的规律,其专业建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出的基于安全学科属性创新建设安全专业、制订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安全专业金课、创建安全实践基地、建设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培育安全专业文化的建设方法和实例,对指导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岩. 2019年,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EB/OL]. (2019-01-28). 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1/t20190128_368232.htm.

[2] 吴超. 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J]. 安全, 2019, 40(1): 1-6.

[3] 吴超. 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J]. 安全, 2019, 40(01): 7-13.

[4] 吴超.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规划的再思考[EB/OL]. (2018-11-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146869.html.

[5] 吴超. 安全科学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

[6] 吴超. 建设一流安全学科的思考[EB/OL]. (2017-10-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82418.html.

[7] 吴超. 交叉综合学科该引进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EB/OL]. (2019-6-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182496.html.

[8] 吴超. 建设一流交叉学科难在何方?——以安全学科为例[EB/OL]. (2017-7-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64975.html.

[9] 吴超. 学科真的能够建设吗?[EB/OL]. (2018-7-2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125155.htm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学专业建设不能没有理论指导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词条  理论  理论词条  指导  指导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观点

 光明日报文章说海大

 从这一角度说,大连海事大学在2020年年底才临时作出“变寒假为新学期”的决定,要想让学生在这个“特殊新学期”学有所获,学校应全体动员,让所有教职工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