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到中年,情在清明——再读《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一般有两大主题,思祖和踏青;雨纷纷,是说明雨的稠密,但不一定是大雨;清明时节的雨,也算是春雨了,但雨纷纷给读者的感觉,完全与“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不同。

路上,是说作者所处的位置,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行人,而没有使用“游人”、“游子”,说明不是那些游春踏青的人,作者行的目的不是踏青。结合清明的两大主题可以排除是踏青,可能与思祖有关。“断魂”二字,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听老人们说,清明雨,是逝者的眼泪。

借问,说明作者不知道何处有酒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熟悉,可能处于离家(或目的地)还比较远路途中;也可能是那种少小离家老大回,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已经陌生了。为什么要找酒家呢?一是祛湿御寒,清明时节,气温还是偏低的,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又添点小雨,不免有些寒意;二是思祖,可能是怀念去世的老人,也可能是怀念家中的父母,想起了“父母在,不远游”;三是自己雨中赶路,想借酒消愁;四是看到牧童,可能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思念自己的孩子。

牧童,而没有使用“儿童”,说明牧童在放牧,间接的说明雨下的并不大。雨下的大的话,牧童会停止放牧的。牧童与行人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年龄对比,一大一小的年龄;二是目的对比,牧童放牧,无拘无束,天真无邪;行人赶路,风雨无阻,一路奔波;三是处境对比,牧童可以随时回家,与家人在一起,而行人在雨中赶路,不知何时到家,何时能与家人在一起。

遥指,与“路上”相呼应,都说明在野外。杏花村,可以是实指某个杏花村,也可以是虚指,比如是开满杏花的村子。杏花也可以泡酒或酿酒,杏花酿酒,酒中杏花。杏花,开的时间,都是三四月份,正好是清明时节,而且花一般都有女人有关,也可能是作者想起了自己的老婆。

纷纷清明雨,杏花雨中落。断魂在酒家,打落了杏花。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理解观察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清明  清明词条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词条  
观点

 杂说“面”

杂说“面”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总是先要看一下他的颜面,以认识这个人。不看颜面,光看衣着是不行的,认识人,主要看面孔、看五官。看一个网站一般也要看一下它的首页,看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