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讨论晶体学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毫无意义了

讨论晶体学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毫无意义了

科学网—原子堆垛:改正冯端《金属物理学》的1个错误 - 李世春的博文 (sciencenet.cn)

  

本来我在这篇博文里,讨论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晶体学问题。

  划红线的句子应该修改为: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是完全相同,还是不完全相同?对于晶体学来说,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反对我的人,都不是就事论事,他们喜欢把问题扯远扯大。

  我说冯端先生错了,你说没有错。好吧,你就给我举个例子:

   【但周围原子配列情况不完全相同】

晶体学数据说说,什么是“原子配列情况不完全相同”。

 

我说【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0,0,0)周围有多少原子,如何配列,

(1/3,2/3,1/2)周围有多少原子,如何配列。

我给出了晶体学数据,证明(0,0,0)和(1/3,2/3,1/2)周围的原子配列完全相同。

       ABABAB…,原子坐标:(0,0,0),(1/3,2/3,1/2);

(0,0,0)和(1/3,2/3,1/2)两个原子是完全相同的,其原子环境也是完全相同的。

 需要强调的是,冯端先生是在空间群的框架下讨论问题的。他的原子坐标(0,0,0)和(1/3,2/3,1/2)就是套用空间群的格式。

  在空间群里,(0,0,0)和(1/3,2/3,1/2)两个原子是完全相同的,其原子环境也是完全相同的。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有网友曾经反对我的观点,说冯端先生没有错误,但是列出的论据却和晶体学毫无关系。还有网友留言说:“即使冯端先生错了,也不影响物理学的进展”。最近又有网友用“等效点”和“等价性”来反驳我的观点。我本来是就事论事,讨论的一个非常具体的晶体学问题。我不喜欢在“哲学层面”来玩弄概念,来讨论具体问题。

科学网—盲人摸象:大象是真理,触摸是实践 - 李世春的博文 (sciencenet.cn)

   我在这篇博文里写道:

【例如,“张3真理”意思是“牛粪是能吃的”。张3强迫他的手下人阿6说,你把这牛粪吃了,阿6没有办法,阿6真的把牛粪吃了。这时,张3又说:“阿6的实践证明,牛粪是能吃的”。】

我在这篇博文里接着写道:

【真理不是人造的,实践却是离不开人的。

只要是人的动作,都具有实践的性质。人的动作的总和,在哲学上被称为实践。

人的动作包括:手的动作,脑的动作,属于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动作,人身体上(里)的各种寄生虫的动作在人体的映像(生物学反应)动作,还有人使用工具(包括抽象的工具,如科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的动作。还有其他动物(和物体)的动作在人脑里的映象(动作),等等。

从这种意义上讲,“实践”已经包罗万象了,说它是检验(触摸)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没有什么不妥的。因为检验(包括发现)真理是需要人的动作的,而哲学上的“实践”包含了一切人类的所有的具有实践属性的动作。】

230空间群(国际空间群表)是多学科努力取得的里程碑成果,到现在还是每隔几年就要修订一次。

      那个具体的问题,是冯端先生错了,空间群的表述是【(0,0,0)和(1/3,2/3,1/2)两个原子是完全相同的,其原子环境也是完全相同的。】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此前人们认识晶体只是从矿物晶体的外形和数学理论的推断。直到1912年劳厄发现晶体X射线衍射后才开创了从微观上研究晶体的新时代。但是在此之前,关于晶体对称性的数学理论(点群和230空间群),各国的数学和晶体学家们都已经完成了推导。1890年,俄国晶体学家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了230空间群;1891年德国晶体学家关于230空间群,完成了同样的推导;1894年英国晶体学家关于230空间群,也完成了同样的推导。

1890年,俄国数学家Evgraf Fedorow(此人的第1头衔是数学家)在Miller index基础上,推导出了晶体学的230空间群。1年后的1891年,德国数学家Schoenflies完成了同样的推导。

       由此可见,晶体学是数学层面的理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科学网—【点群】和【空间群】:解读国际空间群表的科学价值 - 李世春的博文 (sciencenet.c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晶体  晶体词条  层面  层面词条  毫无  毫无词条  上升  上升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  
观点

 利用Web of Science...

       近期发现部分同学还不大懂得如何动手做研究,其实也不能怪大家,本科阶段绝大部分同学都很难接触到科研训练,还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