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读研秘技八:泡泡糖与脱口秀

2000年11月左右,在成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不久,我在所里靠街边的东楼二楼,在导师的组内作了第一次报告。记得当时讲的内容是针对聚类 -- 即如何把没有标签的数据按某种规律如分布密度或距离远近来划分成多个类别 -- 做的简要综述。报告的地点是个小会议室, 比较拥挤,刚好组内二个博士、三四个研究生加上导师能坐下。也没用电脑,直接板书讲的。报告完,导师评价说,“讲得不错,有条理”。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让我自以为以后当老师、上台讲课还是能胜任的。

后来环境有了改善,搬到了临街办公楼的九楼。我们的报告方式也改成了投影仪。记忆犹新的是,每次报告时,投影仪的光柱上都萦绕着导师抽烟留下的尾迹。

 

图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002年第一次跟着导师出远门参加学术会议,即陆汝钤院士在复旦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临行前,导师叮嘱我:“我给你创造机会,你能不能抓住是你的事”。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这次报告。作为在读的博士生,我介绍了我的研究内容“主曲线和流形学习”[1]。 当时国内机器学习界对这块内容还非常的陌生,所以,讲完后的反响还不错,同期做报告的北京交通大学的于剑老师在报告间隙还大声地和同行们讨论着我分享的一些研究进展。而我在制作灯片的时候,演示主曲线如何逼近数据分布中间的gif动图,也让在座的学者们印象深刻,因为其他老师的灯片上都没有。我估计后来能来复旦当老师,多少跟我做的这个报告灯片有些关系。

 

图2  历年“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情况

 

 图3   2019年11月1-3日带学生参加17届“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

在随后的工作中,指导的学生也不少,越发觉得报告灯片和讨论班这两块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我先从泡泡糖和脱口秀的角度分享一些报告灯片的经验,希望能对老师和在读的研究生们有所帮助。

 

一、泡泡糖的技巧

报告灯片的制作有多种,如用微软Office的Powerpoint制作的PPT,有些人会用其缩写的谐音戏称之为“泡泡糖”,也有用苹果操作系统自带的Keynotes,还有数学公式太多时,直接用Latex排版软件来做的灯片。经过了十来年的版本升级,前两者的动画效果和辅助功能的花样已经是今非昔比,玩得好的做出来的版面绝对相当酷炫。但要用好泡泡糖,除了版面上能做得花哨外,还需要注意,讲报告的一些基本原则 。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制作的灯片应该有逻辑性,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形成故事性。比如一个45分钟的、关于人工智能新方法的内容介绍,不妨设计好提纲,给出能吸引人的背景介绍,指出潜在的应用方向,并综述现有工作的成果及其不足,哪些研究团体在做这些研究, 再说明新方法解决了哪些不足,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新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在做泡泡糖之前和之中进行仔细规划,才能有好的效果。

 其次,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好的、不合理的、值得学习的、值得摈弃的,都可以分析讨论。锻炼自己逐渐形成这种思维,是有利于随后的科技论文写作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讨论班的老师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 (Brain Storm)。通过这样的交互模式,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说不定还可以找到潜在的研究方向或课题。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是每张灯片上需要呈现的内容最好有条理性,简洁明了,不要码一堆字在上面,然后让听众很难在短时间内从灯片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对想表达的内容进行提炼,一张灯片中分四至五行形成总结性陈述;要么对关键内容描红或设计成能诱发注意力的颜色或字体。

 其次,图表公式尽量保证高分辨率,能不拷贝、可以自己重写的就重写。尤其是数学公式,如果拷贝到灯片上时,放大后有很明显的马赛克效应,会一定程度地降低听众报告灯片美感的体验,也或多或少说明在准备报告灯片时的不认真。

 第三,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老师上课的时候,通常讲的内容只是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因为需要留出余量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概言之,应该以120%的比例来准备报告内容。如果纯粹是为了应付,草草地把要报告的文章的内容读出来,那效果就可能是事倍功半。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报告需要注意的环节,就是讲报告中“说”的能力。

 

 二、脱口秀

 学术报告多数时候要像正儿八经的报天气预报,需要有它的严谨性,不能讲错,让同行和台下的听众笑话。但有的时候也可以像脱口秀 (Talk Show),适当加入些能调动听众情绪的元素,比如幽默感。这个点在学术会议或未来的工作中做报告时都是有用的。比如学术会议,通常一天会议听下来,听众可能已经很难再集中精力听新的内容了,这时来点比较好玩的段子有利于重新激发听众报告的兴奋度。还有就是内容的解读,应该多考虑听众的多样性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能尽可能通俗的尽量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讲到比较难的概念时候,可以通过比拟的方式来科普。

 另外,声音的强弱、顿挫、快慢、停顿,对于听报告的人以及对于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说,都是很重要的。1)如果声音太小听众即使竖起耳朵听的话,还听不清的话,那显然报告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声音的宏亮程度也反映了你对报告的自信和熟悉程度。2) 而讲得没有激情,说话间缺乏强弱之分,就不容易让听众明晰报告的重点在哪里。3) 讲报告的时候表现出变化的节奏感,也是一个好的策略。结合强弱的变化,就不容易让听众听得晕晕欲睡。4)另外,也需要有一定的停顿,因为不是每个听众都对报告者的内容、专业领域非常熟悉,能够一看就明白。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点时间反应的。不过近年来有些会议增加的论文Spotlight环节,只给报告者两分钟的时间宣讲自己的工作。一些报告者不得不以说唱RAP的语速来介绍,有些甚至连换气的气口都缩短了,其实际的宣传效果可能真的会差强人意。当然如果能读出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的主持人董嘉耀那样为了烘托军情的急迫,而采用的极快又扣人心弦的语速,就另当别论了。

 

 图4 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的主持人董嘉耀

第三,时间控制问题。我参加过不少学术会议,发现在控制时间上面,企业界的总体来说要弱于学校的老师。然而这一点又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普遍生活在快节奏的方式,很多人都得卡时间点。如果时间把控不好,拖得时间过长的话,就有可能出现后面的讲者摔话筒的事。老师由于经常上课,控制时间的意识很强。而对于学生来说,讨论班就提供了一个类似的训练。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的话,在讨论班开始前或更正式的报告前,可以卡时间多练习几次,确保不会超时。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情绪紧张问题。第一次上台做报告的,在陌生环境或众目睽睽下,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我在会议上见过一些上台报告紧张的学生,讲的时候声音都是发抖的,也许平时多做些报告能够缓解这种不适心情。

 总之,不管是泡泡糖的制作还是脱口秀的练习,实际上在读研期间都可以通过营造好的、定期的讨论班氛围来不断改善。那如何营造呢?下回分解!

 

 张军平

2019年11月9日

 

参考文献:

1. 张军平,王珏. 主曲线研究:综述. 计算机学报,26(2):137-14, 2003.

延续阅读:

7. 读研秘技七:高徒出名师

6. 读研秘技六:正说寻师 -- 四个维度

5.  读研秘技五:从射雕戏说寻师

4.  读研秘技四:湖南人的霸蛮与荷尔蒙

3. 读研秘技三:我的想象力飞了起来

2. 读研秘技二:时商与基础误区

1. 读研秘技:你能更优秀(一):时商,从爱多士说起

张军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及智能交通。至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系列20篇,包括IEEE TPAMI, TNNLS, ToC, TITS, TAC, TIP等。学术谷歌引用近3400次,ESI高被引一篇,H指数29.

出版科普著作《爱犯错的智能体》,曾连续24次推荐至科学网头条,曾五次进入京东科普读物新书榜前三名。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观点曾被《国家治理》周刊、《瞭望》、《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研秘技八:泡泡糖与脱口秀  脱口秀  脱口秀词条  泡泡糖  泡泡糖词条  秘技  秘技词条  读研  读研词条  
观点

 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老人就是读作这样的名言长大变老的。日前,收视马云的*  重回课堂  *后深有感触,为什么很多人越学越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