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马季和赵炎一个相声《四字歌》,赵炎问:马季同志,您贵姓?马季:您听听,这叫啥话?
这本是个笑话,但我还真遇到过不少,申请加我微信,我加了,随后对方第一句:老师,您贵姓?我哭笑不得!我多的时候不搭理,有时忍不住问一句:“你不知我是谁,加我干嘛?”问题不是我摆什么谱,也自知没那资格,但我微信可是实名的“国家建材监督中心闻宝联”,又不是用了艺名!
十四年前,2007年我参加了《商品混凝土》的年会,那届年会在长沙举行,安排住宿与人合住,都是砼道中人,我也愿意结识圈内朋友,我现在几个一直微信来往的朋友,有几个就是开会住宿一屋,很投脾气,之后一直联系的。那次同屋的,是一个老同志,我那时还不到四十岁,还算年轻,见到年纪大的很礼貌地笑笑,打个招呼:老师您贵姓?老者说姓甘!我一惊:您可是甘昌城老师?老者说正是!之后很自然我与他请教几个问题,我说我拜读您很多文章,很有见地,您提出了“完美湿养护”观点,很有实用价值!甘老师很高兴,与我谈了很多,晚间吃饭,一桌十几个人,互相敬酒,甘老师还特意端起酒杯,说我们大家敬闻博士一杯,弄得我还挺不好意思!我当时偶然看了甘老师一篇文章,觉得很好,便从维普、万方搜了所有甘老师文章,通过名字查文章、查联系方式以及所有相关信息,所以一见到甘老师,他的过往我都能说出来,这也让他感觉很亲切!
我也一直有个习惯,一旦对某人的学术观点感兴趣,我会查阅他几乎所有文章,通过QQ号、联系方式、邮箱、名字等线索,可以查到很多很多信息,我认为这是最起码的信息获取能力技能,都不用人去教的。
我们上本科、硕士的时候,都有一门选修课:文献检索!要查哪方面的书籍、文章,费很多时间,一步一步很麻烦,但现在利用电脑,大数据网络时代,关键词一搜,瞬间查到,获取信息的渠道很畅通、快捷,在专业数据库中,查阅起来更是相当方便,比如查某个人的联系方式,通过文章后面的作者简介就全查到了!或是在网上一搜关键词,也很快查到!信息科技的红利谁都可以享受的!反过来,如果连这点信息获取能力都没有,那你还会干啥?
经常也有些微信朋友,发类似信息:闻老师,请教个问题,我要做砂子筛分实验,要取多少料?我一般置之不理,不是耍大牌,这些东西不会有情可原,刚开始入行,没人带,但规范总能查吧?手机上一查也有吧?这也要问吗?一点最起码信息获取能力甚至意识都没有,如何能立足社会?如果我的学生或是徒弟这样,是我最大的失败,只能和蔼地说一句:以后别叫我老师!一般微友,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删掉,改问别人吧!
忽然又想起那句:马季同志,您贵姓?
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