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前的博文《研究生发表小论文的益处》里提及读研和读博阶段为什么要鼓励研究生和博士生要认真做好学术论文发表的实践训练,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锻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网友和学生和我私信,科学网也有博文讨论这个学位授予和发表SCI论文挂钩的法律依据问题。大学里的章程和培养计划和规定可以视作为相关法律在高等教育领域某些具体问题的细化,除了法律要遵守,具体的规定也是契约般的约定,如果非要细究虽然有些条例和规定不能符合上位法规,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某些事情要较真的话虽然从法律层面可以获得支持,但最终是赢了法律,输了前程。
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个高校的研究培养学位授予不得和发表SCI论文直接挂钩,但作为已经遵循默认惯例的导师和研究生院管理人员也突然懵逼了。没有基本的学术论文发表,那么如何直接有效评价研究生获得学位所要求的学术水平呢?如果还要依赖同行评价,那么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管理和审核成本。随着研究生扩招,而研究生毕业前学位的论文送审具有高密度特性,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海量的学位论文进行细致准确评价?把审核的权利全部下放到二级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导师来评价就靠谱吗?其实未必靠谱,实际上一个大的二级学院,导师们表面上研究领域属于同一学科,但学术研究方向细化后可能差异性很大,在具体学术评价上估计还得依赖研究生的责任导师来判断。如果一个学院下属的学科方向更多,这种分布特征下的学术委员会在评价每一本具体的学位论文是否达标就更难了。
从研究生角度来看,上级部门给了红头文件,似乎今后不要发表小论文了,只要学位论文能通过盲审和通过学位答辩就完事大吉了。有了尚方宝剑就再也不怕导师用论文卡自己毕业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上级部门不要求学位授予和发表小论文挂钩就能轻松拿到学位了吗?未必如此。
1,以前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发表了若干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如果遇到导师卡壳,还可以勇敢地去找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主管研究生领导申诉和讨公平。现在不要求发表SCI论文了,你认为你自己达到了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就要求给你论文送审和组织学术答辩,谁能给你担保和认定你的学术水平达标了?还不得靠你的责任导师首肯吗?
2,随着取消发表SCI论文与学位授予挂钩,那么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论文评审人的追责必然也会落地。专家又不是你哥们和战友,如果无法提供证据或可靠的担保人,谁敢评阅你的学位论文?谁敢当你的学位答辩委员?如果找不到答辩委员和评阅论文的专家,这个环节无法完成,那你还能拿到学位吗?
3,上级部门只在文件里要求学位授予不得和SCI论文挂钩,但没有明文禁止和EI, 中文核心,卓越期刊发表的论文挂钩的。没有SCI可以,但必须有对等的学术成果来担保和佐证你的学术水平达到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要求。
4,不强制要求你有小论文发表并不代表你可以没有论文发表。你盲审的论文最后一页里关于你在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是空白的话,估计评审专家要给你一个好评语都没信心。至少,你的外审论文想得个优秀或者高分的机会是非常小的。
5,从求职招聘的角度看,面试环节和简历中总要提及自己读研和读博期间做的具体事情吧,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有无书面文件和证明材料?以高校招聘为例,除了看你本科毕业学校和研究生毕业学校是否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看专业,还要看看你读博期间的具体科研成果的,既要看质量也要看数量。很难想象,没有一篇像样的SCI论文发表你就能谋得好的职位。
6,此前也有一些案例报道研究生状告母校因为发表论文数量不达标而拒授学位的事情。如果是应届生求职,招聘单位如果知道你是一个喜欢打官司状告母校的人,如果在职读的学位,用人单位知道你爱状告东家,哪个单位还敢收留你?
不强制要求学位授予和发表小论文对于一些人是福音,对另外一些人是灾难。
读博和读研的单位如果导师横向课题很多,降低发表论文的要求,对这些研究生来说日子过得舒服,上学期间在导师的学科公司打工,一方面得到技能锻炼,一方面还有生活补贴,一方面不用担心论文发表影响毕业,这真是爽歪歪。
而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来说,你又搞不来横向课题,又发不出文章,那么你在读研和读博期间如何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难道读研期间不需要发表了论文要求,你就可以不用做实验和读文献,把时间节省出来去做兼职?做课外辅导班代课挣钱买个新的苹果三件套?
取消了论文发表,也直接取消了你奋斗的动力,也取消了你佐证你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法器,你还高兴的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