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位论文是根,学术论文是叶

关于硕士生毕业前是否将发文章作为学位申请的前置条件引起热议。随着清华大学新规出台,支持者,反对者都有,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好不热闹。

讨论问题是好事。但能否针对问题的本质,核心,内涵来做理性辩论则是另一回事。不能把清华规定简单归结为“取消论文,不要论文”。不研读全文,只抓住片言只语就加以评论,这完全是对研究生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的误解。相信清华今后研究生考核与学位论文要求只会更高,绝不会放松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实施办法中并没有提及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前置条件,因此清华大学规定只是正本清源,重申而已,没什么问题。与培养质量也扯不到一起。

近年在四唯的大环境下,以文章论英雄成了人们心里的普遍认同。无论提职晋级,毕业学位,还是人才引进,似乎成了“共识”。文章学位论文划等号恐怕才是反对者的理由。我的朋友遍及国内各类高校,年龄,职称,地位都不同,对此看法自然也不同。相似状况的老师大都认同我的观点,年轻老师分化较大,争议也大。我认为这是带研究生的价值观所决定。培养研究生是具有从事科研能力的人还是出文章的工具,差异决定认知。

学术论文,通常指文章,即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文章,这是评价科研人员的事情。当然博士生也应划在准科研人员之列,因为他们是科研的后备军。但硕士生需要慎重对待。硕士生是学生,是被培训者。主要任务不是发文章。极少数硕士生优秀者不再本讨论之列(本科生,甚至中学生发文章的例子也有),不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

完成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毕业前获得学位的唯一条件。硕士生要想获得学位,必须通过课程和学位论文答辩,缺一不可。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不能混为一谈。前者是对学生几年学习成果的全面考核,包括理论基础,研究背景,立题思维,方法运用,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等完整的格式要求,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而后者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研究的公开报道。二者的差异在内容,篇幅,格式方面十分明显。以往甚至有将几篇发表的文章罗列在一起作为学位论文,这是对学位论文的曲解和误判,很不严肃。几篇文章=学位论文在相当一部分老师中认同,说明他们对学位论文的理解存在误区。我不否认学术论文的价值,但是否可以替代学位论文是另一回事。答辩只能依据学位论文,而不是发表的文章!答辩委员会才是学位的最终裁决者,而不是期刊审稿人!

学位论文好比树根,而学术论文则是树上的枝叶。没有根哪有叶?大学老师都是从研究生走过来的。研究生期间打下的底子成为日后科研晋级的阶梯。基础不牢不可能行稳致远。硕士生的基础与后续博士密切相关。因此,那些过度强调硕士生毕业前发论文的人似乎忽略了二者关系,甚至误以为学术论文就是学位论文,才有了“我都发了好几篇SCI,核心期刊文章,难道还拿不到学位?”的逻辑,完全站不住脚。过分要求学生毕业前发文章,催生造假,或者挂名,发一些不相干或水平低的文章只会把学风搞坏。同理,把文章的影响因子作为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显然也不合适。博士生也在成长中,文章从低分到高分需要一个过程。毕业时与工作几年后的差别需要时间来检验。过早的达到顶峰未必是好事。很多学校的年轻老师工作前后所发论文的反差说明了这一点。关键是底子的厚度(潜力)决定未来的高度。

试想一下,如果研究生与导师无利益关系,研究生要学位,导师要业绩,共同的媒介--文章,加之学校,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就不会有要不要毕业前发文章的讨论了。学位水平达到了,必定有学术水平的支撑,文章就是个副产品而已。水到渠成,发表只是迟早的事。逼迫不是提升质量的良策,甚至适得其反。

俗话说:树大根深,根深叶茂。导师把精力用在培养学生上,在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远比催发文章有意义。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份责任与担当,求真务实才是研究生培养正道。与其一味施压,不如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规律,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最后想说一点,年轻导师上岗前培训很重要,老教师传帮带很重要。很多年轻导师急于招生,然后就是让学生赶紧进实验室,赶紧做实验出数据,赶紧发文章,弄得身心疲惫,欲速不达。因为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如此。这种凭激情做事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引发师生矛盾的因素之一,也不一定能带出合格研究生。功利心+浮躁会毁掉一代人,这绝非危言耸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位论文是根,学术论文是叶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词条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词条  
观点

 一路象北,大象能窜回河南省去吗

河南省简称“豫”。据考证,在远古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河南省所处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有很多野生的大象。河南省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据说是“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