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府决定禁止任何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实体向我国私企华为供应产品,即使这些产品是在美国之外设计和生产的。尽管这明显违背商业伦理,令人气愤却也颇多无奈,技术的鸿沟是真实存在的。由此思考美国信息产业的发源地,硅谷和背后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相互成就,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学和企业的深度互动和相互促进;其实这方面做得很好的,还有德国的大学和企业,其联系的紧密性,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大学教授进出大学和企业任职非常自由和常见,可以从企业进入大学任教再返回企业,也可以从大学进入企业再返回大学。联想到华为老总任总的观点,竞争的源头在基础研究,应用和开发做得再好,基础研究不行,最终还是不行。
历史原因我国的大学传统上的办学理念是培养人才,是纯粹的教育业务,社会的象牙塔,与企业来往频繁,给人的印象不是贡献大做实事,而是不务正业捞外快,这是值得深思的。改变总是很难的,大学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也是应该的和必须的,但在提高大学和企业的互动深度方面做些工作,似乎会是有益的。现在举办会议、视频会议等比较方便,企业有各种协会和联合会,大学有校际校级主管部门,可以定期比如每周每月组织企业、大学及感兴趣的个人(投资人),就企业碰到的技术需求、大学研发的有应用前景的工作等进行交流,使得不同行业的研发成果和需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明确和交流,相信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能够淘到技术和解决难题,企业的需求和积极性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大学,各级主管部门可能需要考虑设立考核科目,赋予较大的权重,才能够有效激励大学去联系企业、吸引企业,进而促成面向产业的研发体系和提高服务企业研发的能力。一点点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