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讲事实 说道理 明是非

讲事实 说道理 明是非

向胤道(向一)2020.12.29于羁旅斋

事情已经过去十天,也想了十天,有些话总有点不吐不快,于是写下后面的短文。只是辨明事情的曲直,岂有它哉!

12月19日或20日,有人在《上风》平台发表了几句针对我的《子云亭与戛云亭》文章的看法,谢谢该朋友的指教。读后她的话语,因手中没有,我恳请朋友发来这期杂志她指出“抄袭”的文章的有关段落,认真看后才知道她的指出与事实风马牛不相及,分别罗列于后,以明视听。

她发出第一句质问原话如下“不要以科技人员为自己貼金,难道你没有写过论文吗?难道你从来没是笫一作者;却总是在第二、第三作者的"荣耀"里借光吗?这是那些心无点墨却ji覦别人果子的文丛小偷的嘴臉。请记住这里是成都而不是DZ,这里是上风文坛而不是抄袭者咨意乱为的贫瘠之地。”

此文开头一句“不要以科技人员为自己貼金”,虽未点名,却直接指向了我;又一句“请记住这里是成都而不是DZ”, DZ二个字母更点名我是达州的;文中用了二个攻击的词句“小偷的嘴臉“与“抄袭者咨意乱为”。不知我与作者有什么样的怨恨,用如此恶毒的语言?

她发出的第二句话“我的文字見上风5期P54,请回车找Ta的文章,尤其是结尾段落。好久未与人辩論了,挺闹心的。”微信头像表明发文人叫“张弟”——不是我要点出她的姓名。(说明:我生病二月有余,一直未出门,到现在也没有见“上风5期”,更本没读过上面的任何一篇文章,抄袭从何说起。)

下面我将朋友拍来的“上风5期P54”及“张弟”的文章照片复制于下,朋友们来看,这两篇文与我写的一点不相干、不相同。她的文题目是“那年我第一次坐飞机”,题目与内容都与“子云亭”一点不蘸墨,我“抄袭”她什么?他说的54页的文章,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姓朱的朋友写的文章“沿着金牛道行脚”(发来照片“脚”字不清晰,是我估计的),其中内容也与“子云亭”基本无关,怎么如此乱说。另外,看了5期目录,好像里面没有与“子云亭”有关的文章。

5期有关文章照片与我的文章,附录于后请朋友们对照。谢谢!

悠悠子云亭 名人满九州

2020年年末,川台新闻频道播放了“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西汉扬雄(字子云,郫县人氏),晚于司马相如(一说巴郡蓬安人,一说成都人),但与之齐名,都是蜀中大家,两位巴蜀人占据了汉代赋坛的半壁河山。扬雄系全国颇有影响的文化学者,集辞赋家、语言学者、哲学家于一身。其著名的辞赋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蓼虫赋》《校猎赋》等。《文心雕龙》对扬雄的个性、作品、理论观点等方面都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对其辞赋观的剖析,以“膏腴害骨”“莫益劝诫”“辞人之赋丽以淫”“劝百讽一”的辞赋理论给与肯定。扬雄用华丽的辞藻,讽刺当权者的奢靡之风,谏劝专宠赵飞燕姐妹之正气凛然作品获文人赞赏。“本为圣朝除弊政”却反受其害,终不见任用,遂转而方言俗语的收集、整理、出专集,广泛流传。在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中,用短短五个字“西蜀子云亭”,标明了扬雄的文坛地位、历史渊源。扬雄对辞赋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促进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推动复古与新变的协调一致。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做了很好的平衡,对复古与新变有更深入的分析,对后世辞赋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构建影响至深。

据当地老人言,在茶店子场外的阡陌水渠,牛滚凼和尚桥旁边,再早有一座子云亭,亭子四面,斗拱飞檐翘角,在沐风栉雨中变得稀疏颓败,野草随风摇曳其间,修建年代不详。亭虽简陋破旧,确是路人农夫的乐土,亭边的木椅上,坐着休闲冲壳子的男子汉或赶场歇脚的村妇。凉风习习,流水潺潺,牛儿在水中打滚翻腾;夏天,髫年小儿也会赤条条跳下去滚扳几下,一幅天然农家乐的乡村民俗图。想必“牛滚凼”的地名就是这样来的。

按《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最早的子云亭在城内少城西南角一个叫草玄堂的地方。扬雄曾读书写作于此,在草玄堂边的小池里洗砚台和笔,久而久之,人们将此小池称为墨池。又有神奇传说:一条青龙从天而降,幻化在墨池里成为一绝色美女,时而翩翩起舞,祥云飞腾;时而从街巷迤逦飘逸穿过;人们遂将墨池所在街道命名为“青龙街”。史载清朝时重修过一次,后来建墨池中学,子云亭在校内重建,几十年风雨飘摇,乏于管理,沦为堆放闲杂之物的库房,令人叹息不矣。改革开放后,北改工程中,在金府路不远处,修起一条蕴含文化的新街,美丽风景延伸到花照壁,起名子云路。路的北端新修了子云亭,八角形飞檐翘角,亭上挂匾“子云亭”三字。亭顶青瓦致密而排列有序,瓦当再现了历史的印迹。围亭内设有木质的靠座椅,供路人来此休憩,怀古人韵味。亭正中立有约两米高的石碑,上刻有刘禹锡以示节操的《陋室铭》,全文81字,短小精悍,文意警世。亭周围绿化的小园林,青葱如染,简朴玲珑,有墨池的古朴造型风味,彰显扬雄弃绝奢靡的德范。子云路上的现代电光灯柱别具一格,写着扬雄的一些惊世名言,如:“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知,烛也;信,符也。”“有教立道,无止仲尼;有学术业,无止颜渊。”“人必其自觉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教育世人要传承中华道德规范,注重自身修养。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在路人心中。

成都建都两千余年,全中华唯一城名不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都。“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草庐;陆游定居锦城西,在一首《咏梅》诗中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成都不愧“天府之国”的首府,到处都述说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丽。

“重建子云亭见证了金牛区政府的文化自信:在园林建设中十分注重其文化内涵,让群众在美轮美奂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就能习见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让人不住点赞!”(金牛区作协主席杨君伟语)历来,金牛区的文风盛行,名人辈出,如:张霸,东汉和帝永元中任会稽太守,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会稽地区大治,“百姓歌咏之”;张松(?-212年)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张松献地图”的故事至今流传。

现代更有大家居住创作于金牛区: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故居成都正通顺街98号,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李劼人,原名李家祥,成都华阳人,其成都故居在沙河。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卓有成绩的报刊编辑、实业家和成都市副市长。其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以磅礴的笔触书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是具有时代和地方色彩的民族史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成功书写了四川保路运动和四川辛亥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系列。李劼人因此被誉为“成都真正的历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张大千,内江人,成都故居,在金牛区金泉路2号金牛宾馆内,再此创作达到一生第二座高峰,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及著名史学家宋仁宗、范祖禹,清洁生产专家段宁,物理化学家沙国河,微波天线专家叶尚福,物理学家蒲富恪、李荫远,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叶明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讲事实 说道理 明是非  是非  是非词条  说道  说道词条  事实  事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