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浏览一下国内各高校网页,若有新发表在高因子刊物的文章,一定是占据页面头条新闻。这些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我校某某人在国际顶刊发表了论文,而且把影响因子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强调。好像憋了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跨越”和“突破”。给人的感觉就是炫耀。至于学术贡献,寥寥几句,一笔带过。观众很难从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究竟对科学做了什么实质性贡献。这种现象在地方院校尤为突出。无疑这是把高因子文章当成学校的荣誉,管理部门的业绩。
现在很多学校把发表在高因子刊物的论文当做政绩宣传,而非关注文章内容和学术贡献。这才是“唯”SCI的弊端所在。
SCI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仍然是追求的目标。就好像北大清华能发那么多SCI,我们也能发。发顶级刊物不仅是突破,似乎也拉近了与名校的差距。完全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精神胜利法。接着就是重奖和提拔。一些老师的个人主页也常常把文章的影响因子作为“亮”点展示。
这是务虚的政绩。1,2篇高大上文章改变不了学校的地位,但却能给学校和发文章的人打上一支强劲的鸡血。
教育部科技部的联合发文或许能给这类学校一副清醒剂。唯SCI关键是去唯。提升学校的档次还要靠扎扎实实的科研。普通高校的定位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而不是一味地与一流高校比SCI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