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被清华解聘的李达

初看题目是不是有些糊涂,哪个李达,是哲学家(革命家)李达,是俺在“钟开莱逸事(8)”提到被骗子认父的李达将军,还是水泊梁山“杀人不咋眼”的强盗李逵的哥哥李达?都不是,这里的李达是留学德国的数学家李达博士。

李达(1905年7月20日-1997年),字仲珩,湖南平江人,数学家、航空航天专家。1933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庇隆(Oskar Perron 1880-1975),副导师是卡拉西奥多里(Caratheodory,1873-1950)。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方程的稳定性。1934年工作发表在Acta Mathematica Volume 63 issue 1上,Die Stabilitätsfrage bei Differenzengleichungen 99-141页,差分方程的稳定性。这篇文章现在还被引用,例如

2020年有文章在开头提到:

the pioneering works of Perron [32] and Li [23].  

More precisely, Perron [32] established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a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

Similar results for the discrete time dynamics were obtained by Li [23]. 

这里说李达和其导师的工作是先驱性的。

2006年:

It is a well-established result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ork of Perron in the early 1930s (to be more precise, it is due to his student Ta Li (cf. [Li34])) that ...

括号里是“更精确地说,这个结果来自于他的学生李达”。

同年还有文章以其名为题目:

A discrete Perron–Ta Li type theorem for the dichotomy of evolution operators

即“离散Perron-Ta Li型定理”。

李达的这篇文章没有像他的导师,研究微分方程稳定性的那篇文章引用次数(715次)那么多,Google Scholar 是99次,2020年有四次。我个人觉得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工作了,40几页的文章,是用德语写的,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俺来说,语言已经成为了解其工作的障碍,或许1950年以后,当现代控制理论兴起,稳定性研究成为热门时,很有可能李达的一些结果被重新发现。

语言可以促进交流,也可以阻碍人类的发展。

由此现在可以想象,2049年当中国的汉语教材成为世界教育市场的主流时,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英文文献会因为说汉语而无人读懂,在历史垃圾里哭泣。

李达1934年,带着德裔妻子应聘到清华数学系做教授,不幸的、令他耿耿于怀的“被清华辞退”一事,就发生在那一年。

在丘成桐主编的“数学与人文系列之五——数学与教育”里,郭金海的文章“异军突起:抗战前的清华大学数学系 I”告诉了我们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清华数学系在增聘教师和提职方面,除对研究才能出众的华罗庚外,都按照学校规定进行。但当教师资格与数学研究能力都完全复合标准,而教学水平不高,学生不满时,则会予以解聘。以下接图片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后来著名的概率统计学家许宝騄逃课;见博文后面的注。李达不幸成为这样一个例子,半年就被辞退了,在清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成为一个“事件”的当事人。他的1934年那篇文章没有 affiliation 单位署名。

李达对此事是耿耿于怀的,后来见到清华的赵访熊,批评他眼里的清华“排外”。离开了清华的李达博士,相继就职于国内许多大学,不久德国妻子离婚并返回德国;李达再婚,1946年去了美国。

多少年以后,文革期间在许宝騄一个人在家里因病去世前,不知道他还是否记得因为他逃课而被辞退的李教授。

网上有山东大学对李达一个相对完整的介绍,以及李达自己写的简历,2001年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料》上。

还有有趣的、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1)1948年,动态规划的那位贝尔曼 Bellman,推荐李达到一家美国航空公司工作,贝尔曼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引用了李达的工作(很多重要的稳定性著作都有引用)。

2)Caratheodory是李达的副导师,文革中死去的第一个中国数学女博士徐瑞云是他的学生(1940年),据Caratheodory的一本传记( 作者Georgiadou 2004年),徐瑞云是以其丈夫的姓被记录在案的 Süe-yung Kiang (江)。不过徐的传记常提到她是卡拉的关门弟子,实际上直到1947年时卡拉还有博士生。

3)还是同一本传记,李达被列为Caratheodory的博士生。在介绍李达时提到,他曾在他的第一篇文章里,第一页的一个注记说:在Caratheodory、Perron等人主办的大学数学研讨会上宣读了这篇文章,并感谢他们同意发表在期刊上。结果Carathéodory、Perron这帮人来了一个共同声明:“在本杂志第169期,87-91页出现了Herr Ta Li的文章,第一个脚注很容易让读者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慕尼黑数学研讨会的主办者感到有义务声明如下,相关工作在出版前没有向他们报告,因此他们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进一步还手写如下:“另外,李达应更正:脚注基于误会”。

从以后的资料看,李达没有对这事有过解释。

4)看过很多讽刺中国留学生在德国,也以von为名字之显赫,德国(包括奥匈)当时有人买这个头衔(或者通过捐款等方式)。有意思的是论文署名,李达也如此“沽名钓誉”Von Ta Li,是年少无知的误解,还是另有原因,例如编辑部给加上的等等。

李达离开中国后,在其自传中,按时间顺序,列出了自己重要的四项贡献:稳定性;超音速飞机机翼设计的基本方法;奇异积分变换;在零重力和低重力下航天飞机燃料喷嘴位置的提前。

李达如果留在清华,或许不会做出这么重要的贡献。清华因为学生逃课,在系里教师听课后,认为李达教学水平不高而辞退了他,现在看来清华那个时候就已经走在废除“四维”的路上。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数学家李达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要远甚于那些“自毙于风雪”的人。

注:博文写完,内心忐忑不安;关于是否是因为许宝騄逃课,进而引发李达讲课不好的说法,非常怀疑;据郭的同一篇文章 II,当年清华数学系学生少之又少,能毕业的就更少了。郭文关于这一点,没有给出出处。据许的哥哥回忆,许宝騄1933年清华毕业,考上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但体重不过关而遭排出,遂到香山养病。据陈家鼎等人的文章,1934年许到北大,给江泽涵先生当助教,后为美国数学家奥斯古德做助手。1936年许再次通过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考试,是年赴英。郭金海的文章 II,有1933-1934年许宝騄在清华读研究生,肄业之说。李达1934年在清华授课,许宝騄本科已经毕业,在读研究生同时养病,是否因为许宝騄的所谓“逃课”和他的评价,引发李达讲课不好的问题,有待考证。关于后人对许的评价,见纪念许宝騄百年诞辰文集《道德文章垂范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被清华解聘的李达  解聘  解聘词条  清华  清华词条  被清华解聘的李达词条  
观点

 一个年轻人看SCI至上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SCI是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写的,大家经常诟病的SCI问题,大部分并不出现在他们身上,他们即没有钱去发开源,也没积累到一定程度去报奖或评帽子,那又...(展开)

观点

 《论语 雍也第六》(5)外一则

上周末昏天黑地般地修改论文,凭借之前多读的两页书,没有备课就硬着头皮和娃娃们乱读了三章。这周补上。这周时间稍微宽裕一些,却不打算讲新内容了,给孩子们一点复习的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