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于种种原因,今年首创的“强基计划”遇冷,各高校招生完成率仅达原计划的50%至60%,从而引起了是基础学科自身的吸引力不足,还是“强基计划”制度设计的缺陷的讨论。
根据个人的体会,基础科学是极有趣的,其中很多未知的或不可解释的现象非常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以致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寻根求源的过程。而且,提出某种科学设想,并通过实验得到证明所产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亚于在荒山野地里捡到一大金块。大家知道,捡大金块靠的是运气,这回捡到了并不意味着以后还能捡到。但科研就不同了,你可以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科学设想,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可行性和普遍性,产生一次又一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么看来,“强基计划”在制度设计方面有值得改进的余地咯?是的。依我之见,“强基计划”的另一个选项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为什么要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呢?因为大学一年级都是基础课,不少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某门基础课产生了比较强的兴趣,并考了高分。此时,相关课程教师可以找这些学生谈话,肯定他们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或其它科目的天赋和发展前景,并安排他们参与课题组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这点,在我即将上传的网课里有详细介绍)。如果他们还能见到自己的名字在发表的文章作者中,所产生的效果或许要比老师费尽口舌的谈话更具说服力。这样重点培养的学生,懂得科研的乐趣,本科毕业后大概率会自愿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好的学生可以免试甚至免学费读研究生),不太会受社会或父母的干扰。试想,有几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会听信父母之言而决定分手噢?
此外,重点培养基础课得高分的本科生还可能会产生另一种效果,那就是刺激一些得次高分本科生。这些人里,肯定有不服输的,他们会加倍努力,立志要超过那些重点培养生。(本人曾经就是一个不服输的,大学二年级没能进英文口语班,就发誓英文以后一定要超过口语班的人,通过努力,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