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锤炼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常见的场景是: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学术研讨会上,鲜见研究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每当目睹此,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徐庶进曹营”的典故。
之所以出现这种场景,无外乎是:(1)听不懂或一知半解,提问怕露出“马脚”;(2)能大致听懂,但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幼稚,怕人笑话。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尴尬的场景出现呢?作为导师,首先应在团队内部学术研讨会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提问题,这样久而久之,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我团队在昨天下午举办了研究生回京后的第一场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我们近期正在编写的某项目申请本子展开。在开场白我谈到:学术场合无大小、无辈分,大家要踊跃发言,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说错了没关系,就怕一言不发。古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我的鼓励下,无论老生还是新生都踊跃发言,如有的指出了表达问题,有的指出了术语不一致问题,有的甚至指出了逻辑断链问题。我实时进行了点评,对Ta们的中肯意见赞许有加,对有些不恰当意见也进行了剖析。因为学术氛围良好,讨论十分热烈,研讨会持续进行了约9个小时,大家仍未感疲倦。
大科学家波尔曾指出:“准确地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重大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虽然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提出关键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为解决研究生“没有问题或不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困境,导师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给Ta们多提供学术研讨的机会,给Ta们多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如此可提高Ta们的学术质疑动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