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英国公布的防疫政策在朋友圈刷屏了。一些报导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英国决定实行“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计划。英国将不采取隔离措施,任由病毒发展,等到有足够多的人(占全体人口的60%)被感染,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人产生了免疫力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这种说法,听上去非常荒谬不合逻辑:防疫本来就是要避免人们得病,如果一多半人口都要得病,那还谈何防疫计划?有计划和没计划还有什么区别?
为了理解这种说法,我看了一下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英国首相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的视频,觉得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思路,这里按我的理解说一下。当然我也可能理解的不对,仅作为一己之见说说。
瓦兰斯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病毒不可能被完全消灭。这一基本假设的理由他并没有在采访中论证,不过我们不妨自己思考一下。从目前看,COVID-19病毒的一个特点是潜伏期很长,有很多无症状的感染者,很长一段时间不发病。出院的患者中,有些可能也仍然携带病毒。如果这样,那么确实很难根除这种病毒,在这一点上它和流感病毒有一定相似性。传统的严重传染病防治思路是,力求追踪、隔离每一位感染者,直至完全将其控制、避免产生新的感染者,为此不惜采取一些严格的措施,我国当前采取的就是这种措施。但是,瓦兰斯认为这不仅代价巨大,而且他也不相信能够完全根除病毒。那么,一旦严格的管控措施被放松,病毒就会卷土重来,而且可能传播的非常猛烈。因此,瓦兰斯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延缓病毒传播,但不要指望其能够被完全消除。如果病毒能够被延缓传播,每一时刻的得病者都不太多,那么医疗资源就不会过分紧张,不会导致过高的死亡率。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即使疫苗没有研制成功,人群中的大部分也都感染过了,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轻症状或无症状者,这时人群就形成了种群免疫性,因为病毒携带者这时碰到的大多数已经有免疫力了,碰到没有免疫力的未感染者已经不多了,这样就会阻断这种病毒的传播。那么,需要多少人被感染才能达到这一状态呢?瓦兰斯说需要总人口的60%。因此,这“种群免疫力”实际上是未来的一个结果,而并不是现在故意要让60%的人感染。
如果当前的防疫目标是延缓而非完全消除病毒传播,那么相应的,应采取的措施似乎也就不必过于严格,目前的措施包括要求发烧或有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先在家自我隔离7天,不好再去医院;学校停止到海外游学,老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不要坐邮轮、减少社交,感染者的家庭自我隔离14天,注意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避免用手接触脸等。如果疫情恶化,英国也可能考虑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例如禁止大型集会、关闭学校、停止公共交通等,但目前尚未实施。
我虽然不是医学领域的,只能根据一些常识进行判断,但我不能认同这种思路。首先,尚未做任何尝试,就已认定COVID-19病毒无法完全消除,这一基本假设未免过于消极。其次,更重要的是,英国已采取的措施是否足够延迟减缓病毒传播?从数据看英国感染者最近增强很快,恐怕并未能成功延迟减缓病毒传播。实际上,英国很多人也在批评政府应对不力,瓦兰斯的这套说词正是以科学的名义为英国政府辩解。不过,英国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瓦兰斯本人是个医生,但他多次提到这个策略是基于概率模型,这也颇让人奇怪。数学模型都要基于很多明显或隐含的假设,因此对于像新冠状病毒这样我们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其可靠性是要打一些折扣的。根据病情爆发数量调整管控的松紧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存在很多症状不明显的感染者,那么也存在患病者数量暴增导致医疗资源紧缺的可能性,很有可能来不及做相应调整就已经过载了,这在意大利其实就已经发生了。
还有一种思路清奇的解读,据说来自剑桥大学某同学:“英国的delay政策,也是Boris出奇计,正话反说,把英国民众吓到呆在家中。民主社会,无法强制,医疗资源又不够,只能是这个计策了。 Boris向来无厘头,言行乖张,但执行力很强。如果政府宣布宵禁,那各种力量都会反对闹事,需要各种程序扯皮。政府一说不管了,大家就都怕死,呆在家中,不想成为那倒霉的60%。 Boris此言一出,伦敦地铁里都没有人了。”这个解读听上去很有趣,但更像是个段子。